我问青山何时老原作者及全诗赏析
我问青山何时老原作者及全诗赏析
我问青山何日老(组诗)
耸组词语和拼音我问青山何日老,青山问我何时闲。
我见众山皆草木,唯有见你是青山。
青山已随晚风却,我与沧海化桑田。
朝阳落幕霞光胜,云海浅薄秋雨残。
明代诗人,字少游,号东山居士,他的诗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元诗坛之泰斗”。“我问青山何时老”这一句描写了诗人与青山之间的情感纠葛。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诗人、青山和诗人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以及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心情。全诗共十四句。第一句写青山,写春天一座巍峨庄严的山,使人联想到自己内心深处,也仿佛看到了自己身在苍穹之下,心驰神往、意气风发的美丽心情,这种美丽心情是多么渴望能实现;第二句写春景,之中充满了喜悦,洋溢着一种欢快与喜悦。接着
描绘了山从春到秋,再到冬等等自然景物;第三句则以春景为抒情对象,是诗人的情绪转移后表达出来的一种自然意趣;第四句即“春风吹又绿江南岸,明月照青山依然净”,最后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朝廷腐败无能、百姓蒙受苦难、人生没有希望之苦的失望心情。
一、作者简介
张栻(1472-1507),字少游,号东山居士,世称张海,江西吉安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却又不受重用的地方官,因得罪于权贵,被贬至赣州。他与朱熹合称为“南宋理学三祖”,与王守仁、朱熹合称为“宋明理学三宗”。张栻早年好文,能诗。永乐十年(1412年)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修撰。张栻性格开朗豪爽,与好友杨士奇、方孝孺等人都有诗文唱和之作。后人称他“一介儒者”。
1、《三吏三别》
三吏三别,客路难相别。一夜一秋风,三晨三夜雨。三吏即吏役、关役。三晨三晚雨。三晨三夜雨,三晨三夜雨,此乃人生风雨之常也。
2、《送龙阳张浚》
立冬吃什么传统美食
两川风雨不相忘,莫把离愁别恨作归去,留得青山在不愁云。张浚,字浚之,自号龙阳居士。官至四川按察使,后被贬赣州(今江西赣州),卒于赣州府龙冈。张浚与江西龙冈人张栻关系密切,结为诗友,同饮琼浆,相欢切磋诗艺。后来,因受到权贵猜忌而被贬。《送龙阳张浚》是张栻在龙冈十年中所作两首诗:《送龙阳张浚》一首为张栻送别朋友后写成;《送龙阳张浚》一首为他病重后写成。诗中写出了两人友谊深厚,彼此相知相惜之情。
3、《登东山歌》
放票时间登东山而歌,云海东来与我游。山一日之高,水一日之深。风烟外,万里无云,水一日之清,天一日之高,风烟外,一川之碧,天一日之高,日月一日之明,此乃天地之理也!注:此一首为其自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以自然之理发幽思于一字”。此首诗是其自号云海居士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所列山水诗中的第一首:“云海东山兴感伤,天地不能独知其悲。”此诗是其自传诗中的第一首。
4、《送刘世龙登东山》
梦见好多蛇
西山万仞立,江岸万重流。白露垂芳树,风烟接寒林;松间留客醉,月下对尊翁。赏析:
这首诗是张栻应刘世龙之邀所作:今日东山之上,我正举杯同饮饮,相送之意浓浓啊!送客之时别离心情之沉痛无比呀。
5、《题宋应星山园》
紫草青枝不老,梅香又自飘。寒香犹自带,雨又新晴。山园在哪,有水即无山。有山无水,何事长成山?山与园之间,似乎有了很大变化。梅雨季节到了,寒意就像一位朋友向我倾诉,又有一种令人忧伤的心情,这就是张栻对山园景物的理解。“梅雨”这个词,既用得恰到好处,又能传达出诗人的心情。
二、诗文赏析
第一联写春天的青山,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喜悦心情,更表达了作者对青山的赞美之情。第二联说青山巍峨,在作者眼里又像是一座古古香、庄严的山;而当这座山渐渐老去之时,也预示着人生也将随着时间而变老。第三联说一轮明月照耀,青山依然青翠。在诗人眼里、心中,是永远与青山相伴相随的。作者以春天的青山为话题,不仅向人们抒发出对美好生活向往之情和对诗人功名前途的美好希望,更表达了自己内心对光明未来、人
生有无限希望和向往之情。第四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南宋朝廷腐败无能、百姓蒙受苦难、人生没有希望之苦的失望心情。
1、语言清丽婉转
古文名句大全诗人用清丽婉转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的无限喜悦心情,是很好的。用这种语调抒发心中的无限喜悦之情,则更是显得自然和谐、从容而优美。比如,第一联用“苍翠”来比喻这片青山。苍翠是山势的写照,而苍翠又象征着诗人内心纯洁、高尚与纯洁的情感;在这一联中,诗人首先以“苍翠”为喻,既写出了青山巍峨、庄严的形象,又显示出作者在内心深处对现实生活、人生生活的深切渴望。再如“明月”,本为诗人不喜用典而用来比喻事物、表达思想情感而生在诗中的意象,而明月就是比喻物之一,作者却没有通过明月为喻来抒发自己内心对生活、对光明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而是在第三句中用月亮来比喻诗中意象:如人在明月当空之时就是对未来美好生活、光明未来满怀希望;最后用明月比喻自己对理想、美好未来无限憧憬和美好前程无限向往。这两句虽然看似矛盾复杂,但却表现出作者真挚、美好且充满希望的情感。
2、寓意深刻
作者以青山为题材,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抒发诗人心情,但却以“青山”作为题目,就巧妙地揭示出了“何时老”这个问题的内涵很深的哲理。“何时老”说明青山就像一位老翁一样已到了古稀之年。因为年龄的增长、生命的流逝,青山也将衰老;因为岁月的流逝,青山也将凋零。因此,作者要在这里提醒人们“我问青山何时老”这一问题;提醒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珍惜人生。而只有当人们明白了自己青春岁月正在流逝、人生将逐渐步入老年阶段,才会理解作者提出时心中所产生的感叹、感慨和无奈;只有这样才会在青春年华即将逝去之时更加珍惜青春时光、珍惜人生光阴、珍惜美好生活……人们才会在年轻时就充满希望,珍惜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才能享受到美好生活、享受到光明未来带来的无限美好前景。”(注:陈守正)
3、结构严整严密
全诗以时间为线索,通过点明时间而引出下文。前三联中,诗人用了三个“老”字,烘托出青山之形象。后两联则采用倒叙手法,以老带新、以小见大,表达了作者对青山的赞美之情和对美好生活向往之情。第一、二联的开头用倒叙来表明自己对青山、对人生态度的不同;第三、四联的开头用倒叙手法,在回顾之前一个“老”字所表示出来的无限希望后,表达
了作者对青山、人生无限的留恋之情和希望之意。这样的结构,既加强了诗意,又突出了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感情。整首诗读来节奏紧凑、结构严整。
三、诗歌鉴赏
“我问青山何时老”这首诗的颔联写了诗人与青山之间的感情纠葛,颔联表现出自己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豪迈壮美的情怀。全诗结构严谨紧凑,句句有典故可说,“春阑珊处”“春风吹又绿江南岸”“明月照青山”“明月夜”“明月”等意象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当时大自然最美好的景和诗人当时人生最美好却无能为力的心理状况。全诗情景交融、风神飘逸,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彩。诗人把自己与“青山”之间的情感纠结抒发得淋漓尽致。诗中处处充满喜悦、洋溢着一种欢快与兴奋;其中又充满着对这片美丽山河深切而美好的憧憬。全诗写得情景交融、风神飘逸,其艺术境界极高,堪称为“元诗史上第一”。
清理电脑垃圾1、赏析
“我问青山何时老”这首诗采用写景、议论的写法,具有很强的浪漫主义彩。诗人先写诗中山形、水,然后以“青山”为中心展开想象和联想,用“春阑珊处”“春风吹又绿江南岸”“明
月照青山”“春风”等意象来刻画出在这一轮春日里,青山处处都是春的身影。“我问青山何时老”这句诗不仅能读懂“春阑珊处”和“春风吹又绿江南岸”中的意思,而且能体会到“明月照青山”“春风吹又绿江南岸”等意象带给诗人无限惊喜和喜悦。诗人之所以把自己与“青山”之间的情感纠结抒发得淋漓尽致,究其原因是因为他生活在这样一片美丽山河深切而美好的愿望里,然而理想却被现实所羁绊,所以他无法做到“青山”般随心所欲地去描绘它美丽的风光和动人之情。这就使他不得不把自己与“青山”之间的感情纠结抒发得淋漓尽致;表达出他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豪迈壮美的情怀成为全诗艺术的基调和特点。诗人把自己与“青山”之间因感情纠结而产生的各种想法和感受以各种不同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把“青山”那种无限美好和令人陶醉遐想推向高潮,达到了一种艺术境界的极高水平。
2、艺术形象分析
全诗以一种独特的笔调写出了江南田园风光的神韵,把江南山水的美妙境界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写江景与青山之间的情感纠葛时,采用了比喻,一是因为诗人身处江南,视野开阔,因此才能看得更远,从长江边上看到的青山;二是因为自己是个江南人,对江南的自然景非常熟悉,所以才能想象出青山在那里,所以才能准确地描绘出长江岸边的美景和
江南水乡的神韵。但是这两个意象有很大的区别,第一个是“我问青山何时老”,第二个是“春阑珊处””“春风吹又绿江南岸””。所以可以说第三个意象“明月照青山”和第四个意象“春风吹又绿江南岸”是一个意象“形象反衬”的结果。诗中所表现出的美和浪漫都极具感染力和感召力:春风吹拂着这片青山绿水;明月照临在这片青山绿水之上;明月像青山一样映耀着她美丽的容颜;春风吹又绿这片青山绿水。如此美景与诗意自然地组合起来,成为全诗最为突出最迷人的艺术形象之一。而这个形象之所以如此美妙诱人,全在于它拥有一种独特而又迷人的神韵。
3、语言分析
全诗写得非常美,特别是颈联和颔联一开头的这两句写得很妙:“春阑珊处”“春风吹又绿江南岸”两句描写出诗人与美丽春景有缘无分,“明月照青山”两句描绘出诗人被青山绿水环绕之情,接着又用“春风吹又绿江南岸”等具体而形象的描写进一步表达出诗人对这片美丽山河衷心而美好的憧憬!这种境界,这种心情只有经历过人间沧桑坎坷之人才会有切身体会。所以说,诗人以“我问青山何时老”抒发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信心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与追求。全诗语言简洁优美、用韵和谐自然、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对事物表象上用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把生活本身所蕴藏着最美之东西表现出来;在对意境美方面亦力求做到以景入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趣盎然,从而给读者以美而不浮躁、幽而不浅、淡而有味的审美感受......诗人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想象、丰富而深邃,而又充满诗意与哲理,是宋代诗、词、散文大家、哲学家、教育家……所不能比拟和超越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