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学思想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传统符号“太极图”为...
建筑设计·理论2021年10月第18卷总第405期
传统美学思想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以传统符号“太极图”为例
陈芃序,王天扬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设计从最初的模仿到创新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传统美学思想的借鉴与应用从古至今从未间断。本文以经典符号“太极图”为例,分析其形态特征及美学意境,并结合具体案例探索其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方式和设计手法。此外,从时代发展的角度为太极图注入了新的内容,使其内涵得以拓展,表明了传统经典符号对现代设计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借以说明真正融汇古今的设计,应当既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又能让人从中获得“经典符号”所传递出来的文化价值,启发我们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去思考现代设计,使现代设计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应用;太极图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jki.csjz.2021.28.35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s Thought in Modern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Design
——A Case of the Traditional Symbol “Taiji Diagram”
Chen Pengxu,Wang Tianya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Hubei 430074,China)
Abstract:D esign is a spiral process from the initial imitation to innovation, in this process, the reference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 ideas have never been interrupted since ancient times. This paper takes the classic symbol "Taiji Diagram"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s it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esthetic conception, and combines specific cases to explore its expression and design  methods in  modern architecture landscape design. In addition, new content has been injected into the Taiji Diagram to expand its connotation from t
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 which show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al classical symbols to  modern design.It suggests that the design that truly integrates ancient and  modern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modern aesthetic needs but also enable people to obtain the cultural value from the "classic symbol", also inspire us to think about  modern design from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so that  modern design has a deeper cultural heritage and a broader prospect for development.
Key Words:modern architectural landscape;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thoughts;application; Taiji Diagram
中华泱泱数千年的文化底蕴构造和孕育了经典的美学思想,积累了大量承载这些美学思想的载体,即各具内涵的“文化符号”,如书法、国画、印章、脸谱、年画、传统纹样、吉祥图案,等等。这些文化符号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在历经岁月的洗礼后渗透出浓厚的历史凝重感,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当代,这些符号仍然具有积极的实用意义。“太极图”是这些符号中的典型代表,蕴含着极丰富的道家思想和理念,强调“天人合一”“和合之美”,是道家经典和精髓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与精华的象征与图示,被世人冠以“中华第一图”的美称。在历史的长河中,“太极图”有多个不同版本,本文所探讨的“太极图”指现广为流传的“阴阳鱼太极图”。它是由黑白两条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以圆心为中心对称,两
条“鱼”回旋于一个圆形之中,两个“鱼眼”黑白相间。其由古代流传下来的伏羲先天八卦图、古太极图、先天太极图、周氏太极图等经过漫长的历史传承和发展演化而来,刻画着中华民族的特记忆,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力量与智慧,传达了华夏古代先哲对宇宙自然天地万物的体察与感悟[1-2]。1 “太极图”符号美学思想的解读
“太极图”历经千年的文化积淀暗含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精髓,具有“中”“圆”“曲”的形式美特征[3]。研究太极符号要从其有形的“形态”和无形的“属性”两方面进行。有形的“形态”是指其图像、轮廓、结构、彩、构图形式等可视元素;无形的“属性”是指超越形态元素之外的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有着比“形态”更丰富的语义信息,还有着“义生文外”“言外之意”的语境。
1.1“太极图”符号的经典造型元素——“○”与“S”
“太极图”符号中的“○”和“S”是“两极”的完美契合。从太极图的构成形式上看,其外形特征是一个完整的圆形。“圆的美感特征是举世公认的,它表达了一种表面静止、安详,实际却永远运动的状态。”[4]中国自古就有“天圆地方”之说,在传统认知中,“圆”涵盖了天地、昼夜、寒暑等要素,即为《易传》中所囊括的一切内涵。它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的整体认识,象征着统一、包容、圆满与和谐。太极图将这一思想引申至视觉领域,这个“圆”就代表了视线所及的和无限延展的视觉空间。图形、彩统一于“圆”
基金项目:2021年度盐城市政府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skC158)。
作者简介:陈芃序(199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王天扬(1964-),男, 本科,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建筑设计·理论  2021年10月第18卷总第405期
之中,优美共用的“S”曲线将完整的“圆”分为阴阳两极,这两个部分围绕一个圆心回转不息,既各自独立,又通过交互作用互补成一个整体。两极内部各有一个小圆形“鱼眼”,代表了“阴中阳”“阳中阴”“阳极而生阴”“阴极而生
阳”[5]。这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反相成、有无相生、左右相倾、此消彼长”的阴阳平衡造型特征。1.2“太极图”符号的经典彩语言——“黑与白”
在所有彩中,黑与白作为经典的一对彩组合,是自然界两个极端彩的完美存在形式,具备着强烈的象征意义和生命力。古代称“黑白”为“玄素”,黑为万之父,白为众之母,它们是彩中的最高境界。黑白两组成太极,使图形的整体形象变得鲜明且富有力度。太极图利用这一对彩组合表达了“天地事物一分为二”及“两者
之间相互对立而又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4]。
人类在长期的进化中,日出而耕,日落而眠,黑与白构成了人类视感觉的基础——白主动,黑主静;白为昼,黑为夜;白主虚,黑主实;白为阳,黑为阴,黑白相存、万物相生。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传统建筑的“白墙黛瓦”都体现出黑白两的典雅情调,在现代设计作品中,黑白简约的设计风格更是永恒的主题。黑与白,通过引申、象征或者将两者进行组合、叠加能构成一种全新的视觉意象,可以拓宽有限空间的表现力,使设计主题更加突出。1.3“太极图”符号的经典表现风格——“抽象”
太极图是人们从长期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再现性的图案表现形式,对形的认识与抽象表现是经过推理、演化而产生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太极图中的客观对象“鱼”经过提炼,巧妙结合写实与抽象,在没有完全脱离客体形式特征的基础上以抽象形式表达,在限定的空间里以简练的笔画“点、线、面”来表示宇宙万物,运动与节奏一目了然,简洁明确。太极图形是古老的,但它的形式是现代的,这种风格是对传统具象形式进行提炼与抽象的简化,其原则是可失具象之形而不失神韵,可将有限变为无限,以“不似之似”“脱形写神”为艺术追求的胜境,使其具有无穷的生命力,简约而不简单。这一艺术特征具有强烈的现代性,与现代设计所倡导的造型观念“少即是多”如出一辙:少就是形式上构成因素少,严谨清晰、简洁明了;多就是形式表达内涵多,全面丰富,本质深刻[4]。1.4“太极图”符号的经典运动态势——“回旋”
太极图的画面形式中,阴阳两极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中进行交替,两条“鱼”逆向回旋于圆形之中,这并非是一种简单的循环,而是一个不断向上发展的过程。尽管太极图作
为静态图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表现出内在力量的
实时互动过程[6],
但是其表象之后透出的回旋之势,象征着一种无限循环的运动形态、无限延续的生命形式和生生不息的造物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对气势、韵律、力量、运动之美的追求。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在对立中追求统一、在统一中体现对立,这是自然现象,也是艺术趋于尽美的高度境界。太极图的这一美学思想,应用到现代设计中不失为一项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一个方法论意义上的宝贵财富。太极符号衍生所折射出的语言特征完成了生命的“轮回运转”,抽象地表达了空间的互相作用,形成了对“盘旋流走”意念的绵延。这正体现了“科学与艺术”“传统与时尚”等不断交流、碰撞和融合的万物可持续性发展观。
2 “太极图”符号美学思想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景观设计是根植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观念之上的艺术手段,以“太极图”为代表的经典符号及其蕴含的美学思想暗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折射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本源,对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2.1对太极图“形态元素”的应用
“太极图”直观的形态、结构、彩等元素在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多直接应用于景观广场等二维平面装饰
上。太极图中的“S”形元素将整体分开为两个契合的造型,通过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传递更深层次的艺术意蕴、回味无穷。如图1所示的水景,通过“S”形元素将太极的两部分巧妙地设置为“池塘”和“平台”,与太极图所表达的“一虚一实”“阴阳互生”不谋而合,呈现出阴阳环抱的和谐美、包容美,寄托着人们“藏风聚气、人杰地灵”的美好愿望。如图2所示为河南省焦作市太极体育中心的太极广场,将太极图融入设计,契合主题。运用视觉语言表达了深层的艺术与文化意蕴,构成了特有的环境空间,表现对意境的追求。
借助“太极图”的基本形态,以一种镶嵌共用的形式进行图形元素的“置换与嫁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象,引导图形中“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空间形式的转化,将“两仪”的太极经过三维立体演变,营造出立体空间。如图3所示的哥本哈根动物园熊猫馆,“S”线在起伏的作用下将建筑和部分地形从“阴”和“阳”的两侧抬升,为雌性和雄性大熊猫各自创造了独立的空间,同时呈现垂直景观,带来独特视角,提升观赏的互动性,也将这两只大熊猫变成哥本哈根动物园的新转变点。
图2 河南焦作市太极体育中心太极广场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1 湖北黄陂大余湾村水景示意图
(图片来源:
作者自绘)
建筑设计·理论  2021年10月第18卷总第405期
2.2对太极图“精神内涵”的应用空间中存在一种视而不见触而不觉却无所不在的“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这东西就是贯穿中国文化层面的“精神内涵”,这一概念长期存在于设计中,推动了设计艺术的创新,缔造了太极美学思想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太极中强调“天人合一”“负阴抱阳”“阴阳互动”“虚实相生”“循环往复”等,用这些美学思想及其衍生的艺术法则指导建筑景观设计,把作品的创作思维糅合
到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学思维方式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能够超越阻碍人类相互交流的客观因素,达到更高层次的心理沟通,实现“美在意象”的追求。如图4所示的市民文化活动公园读书角设计,运用太极图“回旋”的运动态势、“循环往复、相融相斥”的组织逻辑,形成空间、界面、动线与体验上的复杂性,寓意“生生不息”的生命观念,并通过“穿越”和“消隐”两种策略将广场尺度与人的尺度自然地过渡转换。此外,通过多层空间的嵌套外加玻璃幕墙的穿透与反射达到“虚实相生”的视觉效果,使内外空间不断叠加组合,形成一种视觉上的
张力,激发人们不断探究的欲望。再如图5所示的景观节点设计,运用了太极图“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和善之美”,通过景观小品和光影变化的关系强调形态的隐喻和意象的设计,从物理空间转换到意识空间、情感空间,做到从物境、情境到意境的升华,塑造山水相融的空间关系,实现“物我之境”的情景表现,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3“太极图”应用的新发展
太极图历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与诠释,奠定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坚实的审美基础,其之所以经久不衰,除了因为它蕴含深层次的、有生命力的精神内涵,还在于时代的变化为其不断注入的新内容。随着科技的进步,
面对各种新元
图4 荣成市市民文化活动公园读书角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9])
图3 哥本哈根动物园熊猫馆(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8])
图5 河北省大厂书画院(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0])
素、新材料、新技术,对“太极图”的研究也应由平面转向
多维度立体空间中去发掘,把两极的太极图思想内涵精髓和理念延伸到“多维度”设计中,把“技术与艺术”应用到极致,使其超越自身的平面局限呈现一个集结视觉与多重内涵的多维世界,展现设计的无限可能。如在太极图景观小品的设计中通过功能区分阴阳两极,白的“阳极”中留孔洞以透光,“光”代表“光明”表现阳性,而黑的“阴极”中以流逝的“水”穿过孔洞,“水”代表“阴柔”表现阴性。此外,穿过孔洞的光和水还可指代太极图中的“鱼眼”部分,光为虚,水为实,与黑白两极的虚实对比体现出了“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的美学思想。同时,“水流的声音”和
“光影的强弱”表示阴阳两极随着“时间”流动的运动变化,“水、光、空间、时间”组合成现代设计的“四维度”,呈现一种无限循环的运动形态,寓意“生生不息”“运动不止”“轮回运转”的生命观念,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在设计中还可以再结合现代科技形成设计的“多维度”,发掘太极图的呈现形式,更是超越太极
中国传统纹饰
精神内涵的传承。
(下转第177页)
园林与景观设计  2021年10月第18卷总第405期
究其对建筑采光和遮阳效果的影响。
伊能静照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①几种类型的百叶遮阳均可保证室内平均照度和平均采光系数达标;②总体上垂直百叶对室内采光环境的改善优于水平百叶,垂直0°时采光照度值最大,垂直-45°时采光均匀度最优;③除了垂直0°的情况,其他几类百叶遮阳形式在夏季的遮阳系数均小于冬季;④整体来说,水平百叶相对于垂直百叶对太阳辐射的阻挡效果更好,其中水平45°时遮阳系数最小。
综上,广州地区住宅建筑应通过降低综合遮阳系数来实现节能率的提高。同时,对于该地区西向住宅,对采光均匀度要求较高的房间应优先选用垂直-45°百叶遮阳,而对阻隔太阳辐射效果要求较高的房间应优先选用水平45°百叶遮阳,从而使住宅获得更好的室内热环境和节能效果。
图9 百叶遮阳时窗口每月外遮阳系数比较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外遮阳系数
月份/月
0.6500.6000.550
0.4500.4000.3500.3000.250
水平0°水平45°垂直0°垂直45°垂直-45°
小学生爱劳动的句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参考文献
[1] 戎培康,张福来,赵军.国外建筑节能与新型墙体材料发
展动向[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1996(03):44-45.[2] 刘月莉,仝贵婵,刘雪玲.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M].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 张雯.居住建筑外窗的节能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
2003.
[4] 吴蔚,雷持平.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窗传热系数和
遮阳系数优化研究[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0(02):47-49,4.
[5] 何水清,魏德林.节能窗的发展情况与节能经济效益[J].
电脑单机游戏排行门窗,2007(09):20-27.
[6] 涂逢祥.运用遮阳技术 推进建筑节能[J].建设科技,
2006(15):28-29.
昕打一成语
[7] 江亿.我国建筑耗能状况及有效的节能途径[J].暖通空
调,2005(05):30-40.
[8]  Lam J C, Tsang C L, Li DHW, et al. Residential Building 
Envelope Heat Gain and Cooling Energy Requirements[J]. Energy. 2005, 7(30): 933-95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董事会成员GB 50033—2013[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应考镜源流、融汇古今、以故为新,探寻真正融合传统与
当代设计的契合点,让设计既符合当代审美需求又能让人从中获得经岁月洗礼留下的美好体验,从而推动我国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危磊.太极图蕴含的审美思想与中国书法艺术[J].文艺
理论研究,2013,33(06):84-93.
[2] 雷琼,张仲凤.太极图形符号在家具设计中的创新设计研
究[J].包装工程,2016,37(22):144-147.
[3] 张法.由“中”而来:中国形式美的起源、定型和内容[J].
学术研究,2021(01):144-156,178.
[4] 陆蕾.当代设计视域下太极图形的传承与发展[J].美苑,
2011(04):88-89.
[5] 田鹏,谢金良.试论太极图所蕴含的内丹文化内涵[J].宗
教学研究,2020(01):43-50.
[6] Rudolf A. To the Rescue of Art: Twenty Six Essays[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2.
[7] 张伟.职业教育视角下传统文化的传承研究:以环境艺术
设计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04):74-78.[8] 孙悦添,张蕾.哥本哈根动物园的太极阴阳形熊猫馆设计
[J].建筑与文化,2017(10):72-73.[9] 情报[J].现代装饰,2020(07):186-190.
[10] 孟繁鑫,宋本明,高寒,等.物我之境 大厂书画院景观设
计[J].风景园林,2016(02):58-65.
3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的关系
一方面,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离不开传统美学思想的滋
养。正因为传统符号精神价值的渗透才使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更容易突破局限成为经典。在设计中应多层次、多角度地对传统符号进行再认识、再发掘,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到最佳切入点,通过设计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将传统美学思想糅合到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推动其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学思想也因渗透到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而不断得到更新,更具有时代意义。在设计中应依据时代的发展,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不断为传统美学思想注入新的内容,用现代设计语言去诠释与延伸它们,使其美学内涵得到不断的发展、完善、延展、超越,使其常用而常新而不是被时代所淘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现代建筑景观设计相辅相成、彼此依存、共同发展,构成了一个含义丰富深邃的美学体系。
4总结
中华文化历经千年的积淀,产生了寓意丰富的精神内
涵和极具代表性的图形符号,各种符号如同生命一样,经历“产生—繁衍—兴盛—衰亡”的过程,凡历经岁月的洗涤而沉淀下来经久不衰的都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所承载的精神价值和深厚底蕴都将成为现代设计的源泉和文化的
延续[7]。
“太极图”符号及其美学思想流传至今,取得了艺术上光辉灿烂的成就,蕴含“太极符号”的各类设计已有一些发展,然而其潜力还远未发挥到极致。在今后的建筑景观设计中,对传统美学思想的再认识必不可少,设计师
(上接第164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