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分析论文
usb音箱 中国传统纹样;现代设计;本土语言
中国传统纹饰 在经济全球化、西方强势文化主导着全球风尚的今天,受染于时代浮躁文化的中国设计在“拿来”的沾沾自喜中逐渐疏离了它本应特有的传统内涵.本文从中国传统纹样鲜活的生命力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启示入手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阐明了传统文化之“根”对于现代中国设计的意义.我们只有植根于本土文化精华的土壤中,深刻领悟传统中的“中国特性”,吸取外来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意味的视觉设计文化.
层层叠叠的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之一,“纹样,是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按照一定图案结构规律经过变化、抽象等方法而规则化、定型化的图案”。现在纹样几乎完全形式化了,但是在纹样的民族性或文化性中仍深深地保留着远古时代的历史回音。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是中华各民族博大而丰富多彩的民间装饰艺术中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民间艺术发展传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装饰纹样的形成不是一个偶然
的艺术现象,而是中华民间、民族艺术和民俗文化千百年来沉淀的结果,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与创造的结晶。传统与现代的问题说了很多年,可是我们如何从五千年的文化史中吸取营养,真正的把传统民族纹样的形式规律、审美特征以及表现方法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仍然是现阶段设计师必须直面的迫切任务。
作为世界上文化脉络存续及发展较为完整的中华文明,其文化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自成体系,其设计文化在世界传统文化史上也独树一帜。传统纹样是传统设计文化的产物,中国传统纹样不但是我国原始艺术的延续,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体艺术之一,它直接继承了原始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中国传统纹样的创造还继承了人类原始的造物技能,经由集体传承和历史积累而不断发展。
几千年来,中国工艺美术中传统纹样只所以具有极其鲜活的生命力,这与它和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渊源、情感表达方式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原始社会的巫术礼仪、自然崇拜、图形记事使得最早的传统纹样得以产生。在汉代的装饰图案中,就有典型的吉祥装饰纹样的出现。隋唐之际,在与外来纹样的融合中,创造出了诸如宝相花,唐草纹等富有吉祥意义的民族新纹样。宋元时期,传统纹样不断受到道教、佛教以及民间的影响,
题材也日益丰富多彩,表现手法多样。到了明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封建上层意识与市民意识相互渗透、融合,传统的祥瑞思想转变为吉祥如意福寿富贵等 ___的吉祥观念。清代装饰图案集历代之大成,达到了“纹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把装饰纹样发展到了极致,并被广泛应用于印染、织绣、服饰、工艺品、建筑彩画及民间艺术等各方面,其形式多样、名目繁多,是中华民族在持续不断达数千年的造物活动中融合中国历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创作设计才华,不断融合中国的道教、玄儒、政治伦理和民情风俗而成的最具民族文化特的装饰艺术造型设计体系。
传统如根,有根的设计艺术才能枝繁叶茂、日益强大,否则只是昙花一现,经不起时间的雕琢。西方现代设计乃至现代艺术就是基于传统之“根”才达到了今天的水平。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必然要建立在中国的传统基础之上。
从浅层次来讲,现代运用古代传统的“中国设计”不少,但从文化内涵来看,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很多所谓的对传统的借鉴常常是将传统纹样简单地修饰加工和复制拼凑,传统在这些作品中只是“美丽的外衣”。真正的“中国设计”应该是试图去发现一种既植根于我们民族的本土性,又对整个设计语言具有意义的东西,将潜在于我们无意识深处的“本土记忆”翻腾出外星人入侵地球>腾讯q币充值中心
来,重新置于大众眼前;应该是在寻表现某种可以识别、分析、解读我们的传统艺术中渗透的我们民族的智慧、意境、精神的“中国特性”。
勇敢爱 在浩瀚的中国传统纹样海洋中,我们就能寻觅到这些“中国特性”的影子。很多优秀的传统纹样之所以能传千载而不衰不灭,不仅仅因为它优美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中国式的智慧、意境和精神。这些纹样不仅是一种装饰图形,更是一种中国精神的图式。若把他们和西方的艺术相比,我们便能感觉到,中国的艺术再华丽,比起西方依然是含蓄的和悠远的。这正是中国传统纹样艺术的可借鉴之处。
首先,中国传统纹样中的智慧是随处可见的。早在文字诞生之前,先民们就开始使用图形来传达思想与沟通感情。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在彩陶上创造了成千上万的图案,从一条鱼变化出多少的抽象形、三角形、曲线、直线;殷商时代青铜礼器上庄严、神秘的婴臀纹,初看是有着一对凝立双目的兽面,然而深人推敲却发现它成了两只夔龙相对而行。这些充满智慧的设计,在今天看来仍是很有启发的。
其次,意境的美在中国传统纹样中也是永恒的主题。正如佛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在肉眼可见的形态后面,有着更广阔、更高远的人生体悟。一朵悠悠浮云,带出的是
人生的自由境界,是王维诗歌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游;一朵折枝的花,带出的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气质。传统纹样中的一只简朴的鹿,却是李白的“且放白鹿青崖间,需行即骑访名山”的隐逸。正如徐复观所说的“文有尽而意有余”,中国传统纹样创作中的这种意境,正是东方美学在艺术上的生动体现,令这些图形绽放出一种和谐的光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