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打卡答案解析
五年级第一单元打卡答案解析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à zhà(蚂蚱)bǐng xìng(秉性)juàn liàn(眷恋)
diàn wū(玷污)    mào dié(耄耋) yǐ nǐ(旖旎)
chéng chè(澄澈)  gōu huǒ(篝火)
二、比一比,再组词。
碟(碟子  )  漂( 漂流  )  榆 ( 榆树    ) 谍(  谍报  )  瓢( 水瓢  )  渝(忠贞不渝  )
啃(  啃咬  ) 砾(  瓦砾  )  逛(  逛街      )  恳( 恳求    )      烁(闪烁  )  诳( 诳骗      )
三、判断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错误的打”
×”
蚂蚱(zhà)(√)水瓢(piáo)(√)倭瓜(wěi)(×)
澄澈(dēng)(×)磬玉(qìng)(√)涟漪(yí)  (×)
四、默写古诗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五、句子训练
1.航天员景海鹏说:“进入太空,我们有时通过舷窗瞭望,当飞船经过祖国上空的时候,我们特别激动。”(改为转述句)
航天员景海鹏说,进入太空,他们有时通过舷窗瞭望,当飞船经过祖国
上空的时候,他们特别激动。
2.我并不是跑步健将。我对广州马拉松这项赛事充满憧憬。(用关联词连起一句话)
虽然我并不是跑步健,但是我对广州马拉松这项赛事充满憧憬。
3.12月的广州,紫荆花盛开。(扩写句子,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12月的广州,紫荆花如仙女一般姹紫嫣红地盛开。
4.仿照下面的句式和运用的修辞手法,以“成功”开头,写一段文字。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成功对于有目标的人是一盏引路明灯,对于智者是一架实现理想的扶梯,对于空想者则是一间囚室。
【解析】
1.本题考查第三人称转述句,有几个点要注意:①改标点:冒号改为逗号,引号去掉。②
引号里面的人称要改:我改为他,我们改为他们。
2.本题考查关联词的用法,不是跑步健将和对广州马拉松比赛充满憧憬二者是转折关系,
故而用虽然……但是……。
3.本题考查句子扩写,可以在句子中加入修饰成分,但不可更改句子愿意。
六、阅读与感悟。
(一)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描绘出春耕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忙碌景象。
2.最后一句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童学种瓜有两点意义,一是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农民的辛苦和繁忙。作品中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解析】
1.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及概括。
2.考查诗句的作用及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二)
村晚
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白露节气古诗大全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德国二战电影大全1.诗歌第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一幅美丽宁静,淡雅清新的景象
2.第三句中“横”是否可以换成“骑”?为什么?
否;“横”生动刻画(突出)了村童悠然自得,纯朴快乐的形象,“骑”则难以表现这种效果。
【解析】
1.“衔”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日落西山的景象,第二句写的是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的画面,写出了一幅美丽宁静,淡雅清新的景象。
2."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而“骑”则不能体现这种悠然自得,随性自然的感觉。
七、课内阅读
(一)
月是故乡明(节选)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
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①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②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③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④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惘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1.与“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相照应的是哪一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2.读画横线的几个句子,答题。
第①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世界各地月亮的美妙绝伦(用文中的四字词语回答)。第③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朗润园的风光绝妙(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再结合第②④两句,我们发现作者借这些语句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试写几句借月抒怀的诗句,来表达和作者相同的情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这句话所
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借此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一篇文章中.前后都写到某事物,即为前后照应(首尾照应)。可根据这一点去对应的句子。2.本题考查了修辞手法和写作目的。排比句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组成的句子。①③两句都运用了
排比的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月亮之美。
②④句和①③句通过对比,表现了故乡的月亮在作者心中无可取代的地位,表
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3.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积累。我们做题时必须先理解短文内容,然后再根据作
者所表达的情感确定所选诗句。
(二)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梅花所表现出来的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什么?(摘抄课文原句作答)
关于梅的古诗
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3.“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请写出你所知道的一位这样的人物以及表现他有气节的事迹,用上关联词“不管……都……”。
梅兰芳:不管日本侵略者如何威逼利诱,他都不肯为日本侵略者唱戏。
4把墨梅图送给“我”,并对“我”谈论梅花,外祖父用意深刻:
①希望“我”做一个有梅花秉性的人,做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②外祖父把自己的思乡情怀寄托在墨梅图上,随“我”回到祖国。迎国庆黑板报内容
5.如果给选文拟一个简短的小标题,恰当的一项是(  C )
A.一幅墨梅图
B.梅花精神赞
C.临别送画
D.中华精神颂
【解析】
1.此题是对原文关键词句的考查。平时要加强记忆、积累,注意这三个词语的顺序不能颠倒。
2.此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选文中第二自然段外祖父其实是借赞美梅花来赞美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句子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3.此题考查对课外知识的积累。题目要求写“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气节”指竖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不要和“英雄”“伟人”混淆。这样的人物被人们千古传颂,如文天祥、屈原、鲁迅、梅兰芳等,然后选择他们的事迹,用上“不管……都……”写一句话,表现出他们的气节。
4.①此题是对选文中心的考查。答题时,要联系课文内容思考,上文描写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但现在外祖父却把最珍爱的墨梅图赠送给“我”,又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可以看出外祖父是希望“我”向梅花学习,做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外祖父还将自己对祖国、故乡的思念寄托在墨梅图上,希望随“我”一起冋到祖国。②此题是对选文中心的考查。答题时,要联系课文内容思考,上文描写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但现在外祖父却把最珍爱的墨梅图赠送给“我”,又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可以看
出外祖父是希望“我”向梅花学习,做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外祖父还将自己对祖国、故乡的思念寄托在墨梅图上,希望随“我”一起回到祖国。
怎么查高考分数啊5.此题考查概括文段的能力。我们首先要读懂选文的主要内容,第一自然段讲了外祖父把墨梅图送给“我”,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外祖父对“我”的教诲,开始外祖父赞美的是梅花的精神,接着他赞美了中华民族有梅花精神的人,最后说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有梅花的秉性。A项“一幅墨梅图”没有点明中心,B项“梅花精神赞”与D项“中华精神颂”都只概括了一个方面,不够完整,C项“临别送画”概括了整个事件,还留有让人回味的空间。所以选C比较恰当。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