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的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一  社会融入的概念及研究维度
(一)概念辨析
对于社会融入问题,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研究者有各自的研究视角,加之移民的社会融入过程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在各社会科学领域对移民的融入研究过程中,社会融入的概念呈现出复杂性与多重性。鉴于欧美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开展较早,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所以他们在研究社会融入问题时使用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一般来说,欧美学者关于移民融入使用的概念主要有社会融合、社会适应、同化、文化适应、社会吸纳等。
1、社会融合
社会融合是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由社会学家涂尔干(Durkheim)金刚经全文提出,他认为社会融合创造了体互动和共融的机会,为个体的生命提供意义和目标,从而促进身心健康。从广义上说,社会融合是和社会疏离(social isolation)或社会排斥相对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个体和家庭、朋友、或其它团体建立和保持的一种社会关系或网络,个体籍由这些关系或网络而与社会发生关系、形成认同、产生融合。根据艾林森(W.Ellingsen)的观点,他是对移民在东
道国(流入地)的社会生活状态及其演变过程的一般描述与概括。移民的社会融合可以被定义为个体或体(平等地)被包容进主流社会或各种社会领域的状态与过程。它包含着多方面的融合,具体来说,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维度来界定社会融合的概念。
2、社会适应
有关西湖的诗句社会适应的概念在社会学与人类学中得到广泛使用,它是指个体与体之间的互动协调以及他们对特定的物理与社会环境的反应。具体来说,社会适应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在客观上,移民在语言、就业、消费、收入、组织参与等方面适应了新的社会生活;二是主观上,移民在认同上实现了转换,并且在价值观和态度上实现了内部化(internalization)。另外,社会适应更加强调移民体的主动性。根据马斯滕的观点,移民在新社会的融入除了主体社会对于移民的整体吸纳外,还存在着移民体自身对于新社会的认知、行动与选择。
3、同化
陕西旅游景点在美国的社会学文献中,同化这个概念经常被使用。根据克雷泽(Glazer)与卢卡森(Lucassen)的观点,所谓移民被东道国(流入地)社会同化,是指移民在流入地被完全接纳,现实的归属于特定的体,他们的后代具有与其先辈完全不同的认同,实现了对流入地市民身份的完全认同。同化的概念主要是从价值、认同等观念方面来界定,并且更突出了移民体对流入国社会特质的被动适应,他还着重强调社会成员的同质性特征,移民的最终融入就是要完全地接受新的社会价值、观念,成为同流入地居民无差别的社会成员。
4、文化适应归化和入籍的区别
在文化人类学研究中,文化适应的概念使用较多。雷德菲尔德·林顿(Redfield Linton)与赫斯科维茨(Herskvits)对文化适应下了一个较为经典的定义。他们认为,文化适应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或体(在进入到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后)进行持续的联系与互动过程中,其原有的文化模式发生变化的过程。它包括集体或体层面的适应与心理方面的适应。但从移民融入的过程和内容来讲,文化适应只是社会融入的阶段之一,米尔顿·戈登研究指出,移民的社会融入是一个多阶段过程,文化适应只是移民融入社会的初级阶段,我爱你没有保留
而更高一阶段的是结构性融入。根据其他一些学者的观点,在特定意义上,文化适应是指在新社会中,移民逐渐接受了主体文化的某些重要元素,但并不完全丢弃他们自身原有的文化认同。
5、社会吸纳
社会吸纳是一个带有公共政策、社会福利研究彩的概念,它是与社会排斥相对应的。这个概念源自于20世纪70-80年代欧洲的医疗与福利危机,1980-1990年间,法国为了使缺少机会进入新经济劳动力市场的众多年轻人与失业体重新融入,便实施了所谓的社会吸纳工程。可见,社会吸纳带有比较明显的公共政策痕迹,它更多地体现为流入地社会的行动与作用,而移民体则被看做行动客体。
(二)研究维度
在研究移民的社会融入问题时,如何考察移民的社会融入程度?一般都倾向于从社会经济、文化与价值观念、政治活动、组织参与等多个维度来研究移民的社会融入过程。此外,移民的融入不仅仅包括移民个体或体主观上对于流入地社会的同化与适应,同时也
包括流入地社会在面对移民体时的态度,即是接纳还是排斥。因此移民的社会融入过程是两个相互调适过程的集合。一方面是移民体对于流入地社会的融入,另一方面是流入地社会体的再融入过程。这是恩泽格尔等人提出的研究社会融入问题的四维度模型的一个重要贡献和创新。由此我们可以把移民的社会融入划分为社会经济融入、政治融入、文化融入、主体社会对移民的接纳或拒斥等四个基本方面。
地球属于哪个星系
1、社会经济融入
社会经济融入主要是指移民在社会关系、社会性活动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就业状况、收入水平、职业流动等方面的融入。在经济性方面,移民在劳动力就业市场、职业地位、经济收入、消费水平与消费模式、住房等方面与流入地居民的平均水平差距反映出移民在经济方面与流入地的融合程度;在社会性融入方面,移民与社区的互动交往、社会组织参与、亲属关系可以反应其社会性融入程度。
2、政治融入
政治性融入主要涉及到移民体的合法政治身份——合法公民权、移民的政治参与、对市
民社会的参与。如参与政党、政治选举、工会等政治组织与政治性活动。一般来说,合法的政治身份即公民权是移民政治融入的基础,是考察政治融入的最关键指标,如果移民在流入地没有平等的公民权,在政治上不能被给予同本地居民同等的对待,那么在参加选举、政治性活动等方面移民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结果导致移民体在政治融入乃至整个社会融入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
3、文化融入
文化性融入主要体现在文化习俗、规范、生活交往方式以及语言习得等方面。当移民进入到新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必然会遇到不同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冲突,这时,移民能否实现社会认同的转换,意味着融入程度的高低。所以移民的文化融入还体现在主观上对流入地社会的认同。
4、主体社会对移民的接纳和拒斥
在移民体涌入流入地的过程中,流入地社会成员如果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和理性的方式来看待并接纳移民,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那么本地居民就会形成对于移
民体的巨大的心理排斥,甚至会导致两类体之间的冲突与隔离。可见,移民的社会融入过程是复杂的,它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多维度的融合以及流入地社会对移民的态度与接纳,所以,移民的社会融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流入地社会体的再融入过程。
二  移民社会融入存在的困境
为什么移民的社会融入问题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这个问题上,人们似乎形成了一个共识,移民体与流入地社会的融合程度较低,以至于产生许多的社会问题。对移民体自身和流入地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由于移民体受自身条件或能力、社会关系网络,流入地政策、文化观念和主流社会体的态度的限制,移民在流入地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抑制。据调查显示,移民体无论是在社会经济融入方面,如就业、住房、教育等,还是在公民权利、政治参与,观念意识等方面,与流入地居民相比,可获得的各种资源和发展程度都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些都造成了移民与主体社会的隔离。
(一)自身条件或能力缺乏
移民自身的能力或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是否能融入到主流体。一般来说,个人所具有的人力资本条件,包括文化程度、受教育水平、工作经验、语言能力、劳动技能等因素。如果移民体缺乏与流入地社会所需要或相配备人力资本条件,则其社会融入程度尤其是经济融入程度较低。因为他们不具备适应新社会经济生产体系、劳动力市场、职业流动的基本条件,因而也就缺乏基本的经济融入条件。例如,发端于19世纪80年代的第三次犹太移民美国潮,此次移民是因为欧洲掀起反犹主义。由于此批犹太移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英语几乎是目不识丁,对美国的生活一无所知,因此,绝大多数穷困潦倒,保留在温饱线上挣扎。
此外,移民原有的观念与意识形态等也束缚了移民的社会融入。其具体的表现就是,移民体往往难以适应东道国社会的生活与交往方式。对当地文化传统难以理解。由于这种文化间的紧张与冲突存在,移民体在个人认知与观念认同上通常很难调适,而是保守着原有的文化观念、行为方式。因而,这些与自身素质相关的因素从根本上限制了移民体的社会融入,呈现出被隔离、被排斥的状态。
(二)社会关系网络狭窄
在社会资本归因论中,社会关系网络被提升到了一个重要层次。这种取向的归因论通常认为,移民在流人地所具有的社会关系网络,建构的社会关系网络及其可动用的社会资源等对于其社会融入具有关键性作用。移民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网络对于移民起到了一种社会支持的作用。例如提供信息、社会支持与情感支持的作用。移民融入的社会资本归因理论认为,移民进入到一个新的国家或新的社区后,一般会失去其原有的社会资本或社会关系网络。如亲属血缘关系、朋友关系、地缘与业缘关系等。而要在新的居住地建构起新的社会支持网络,积累新的社会资本又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移民由于社会支持网络或社会关系的缺乏,他们很难实现与东道国社会的直接、良性的交往互动。特别是当遇到生活困难时候,没有有效的社会关系可以动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