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大名著的文化旅游开发
论四大名著的文化旅游开发
作者:聂欣晗 张亮玉中国四大名著及作者
来源:《旅游纵览》2021年第11期
        摘 要:四大名著蕴含的百科全书式文化资源与其积淀的深远文化影响力,不但给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了创意无限的产业转换空间,也具备巨大的市场号召力。多层级的文本文化符号()为文化旅游多元化、深层次开发提供艺术张力的同时,也提供了文化产业的内容再生产与持续创新的不竭动力。其对名著文化的立体活化、延伸旅游产业链和促进产业融合提供了较好路径。准确把握名著文化的产业转换,不但有利于名著文化的传承与产业价值的实现,还能增强民族文化的竞争力。
世界国家面积排名        关键词:文化旅游;名著;产业转换
        中图分类号:G127;F592.7 文献标识码:A延世大学研究生
梦见放炮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文化经典类课程整合与创新研究”(HNJG-2020-1002);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双创’视野下四大名著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HNJG-2021-3800)。
        在全球文化竞争中,要想获得话语权与不断创造竞争优势,需要将传统文化中产业化因子转换为经济价值载体。四大名著以文化资源形式频繁地与相关产业结合,在为传统文化探索新的传承方式的同时,也为文化旅游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优质资源。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旅游品位的提高,21世纪文化旅游项目市场份额将迅速增长,目前约有35%~75%的国际旅游者被视为文化旅游者[1]。文化旅游是文化与旅游产业联姻的产物。旅游因为文化的渗透而变得丰富多彩,富有品位;文化因为旅游的开发而变得生机勃勃,富有活力[2]。美国学者迈克·波特尔说,基于文化的优势,是最根本的、最难替代和模仿的、最持久的核心竞争优势。文化旅游的精髓与灵魂是文化,发展文化旅游的首要问题是准优势文化资源。
        四大名著不仅是国人心中传统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现,而且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文化代表,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为进军文化产业提供了前提条件。名著文本所拥有的丰富文化符号体系可以进行多向性、产业化转换,并在文化旅游产业取材、产品建设、营销与特旅游服务方面具有优势。对名著文化的立体活化还可以为旅游产业链延伸和与文化产业融合增添活力,因此四大名著的产业转换是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大名著无疑是中国文学的精品,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无论是传统纸质媒介时代、影视媒介时代,还是今天的自媒体时代,它们都是重要的文化传播母体,“百科全书式”的文本内容和由其延伸而出的“讲坛”“水煮”“大话”等表现形式,成为出版市场的宠儿。据国家新闻总署数字统计,目前每部名著的版本均高达200个。据作家出版社原出版发行处副处长、编辑部主任、编审王宝生估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红楼梦》的出版大约有几百个版本,包括《红楼梦》周边的出版,如红学著作、漫画、绘本等作品,总共出版约上亿册,如果以《红楼梦》原著和周边出版各占一半的情况算,总码洋约30亿[3]。四大名著的影视改编、重拍以及舞台剧创作也接连不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1月,仅由著作《西游记》改编的电影,合计票房已高达59亿元[4]。
        四大名著在被消解过程中掀起了一次次古典文化消费热潮。我国旅游发展史中,几乎每一轮文学名著模拟景观热都与文学名著的改编而轰动一时紧密相连。如20世纪80年代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播映就催生了上海“大观园”、河北正定县“荣国府”、北京“大观园”,成为我国主题公园的先驱。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的热播使“西游记宫”“三国城”“水浒城”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于神州版图。它们的同步发展绝非巧合,表明名著文化所具有的无限文化内涵与接受张力使其具备较大的市场开发潜力。在当下的消费时代,
四大名著一再被重现,其直接原因并不是为了展现古典名著的文化意义及其当代价值,也不单纯因为公众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渴望,而是因为资本对文化产品及其利润的渴望,是因为文化产品的生产需要源源不断的文化原料[5]。
        在传统文化能否产业化依然聚讼不已的时代,四大名著文化的旅游开发已先行启动,并成为国内旅游业的风向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四大名著的知名度能为文化旅游品牌的建立提供巨大的市场号召力。各城市纷纷打起名著牌,如山东泰山、江苏连云港、江苏南京、浙江杭州等地。凡能与名著故事、人物、地点等关联的地方都在想方设法建成相关文化主题公园或旅游景点。目前,国内500余处三国文化景点景区,已形成3A级以上景区数十个,20多条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主题公园发轫于文学名著园,三国、水浒、红楼名著园在产业转型中也是产业先锋。
        有学者指出,文化产业竞争实际上是一场符号的战争,符号是这场战争的核心武器[6]。语言符号作为人类文化最直接的中介符号,兼备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的表现能力,能揭秘人类最深层、最丰富的思维领域。四大名著文化符号作为一种能在整个民族乃至世界各地人们内心深处落根的记忆,在文化旅游产品的销售与消费中,往往具有不可匹敌的市
场号召力,迅速形成品牌。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认识到了名著文化的品牌效应,为了抢夺文化资源,竟出现了围绕名著而产生诸如“诸葛躬耕地”“曹雪芹故居”“曹操墓”“西门庆故里”等论争乱象,乱象之源正是名著文化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有力见证。
        文化旅游活动实质上是文化符号的消费过程,名著旅游的开发则是文化符号()的表达与再现。文化旅游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必须以符号的方式表达出与旅游要素的相互关联或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才容易被旅游者接受并进行消费。目前,“三国文化”“水浒文化”“西游文化”“红楼文化”作为四大名著在历时性接受中形成的以文本为核心衍生出来的文化符号体系已經被广泛接受[6]。每部名著都是由多样化、多层级符号和符号共同构建整体文化体系。在进行产业化转换时,可以展开多样化、多层级开发。
        (一)以文学活动四要素为维度的符号可促进旅游产品整体形象建构与多层次品类生产
        以文学活动要素——文本、世界、创作者、接受者为中心分为4类符号。每一类符号均由数量不等、有一定关联的符号组成,它们是构成相关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基本要素。以文本符号为例,如“三国”“水浒”“西游”“红楼”作为第一级符号资源出现时,唤起的是
接受者对某名著文化的总体印象:如“三国”代表着逐鹿中原的英雄梦和分久必合的和平梦,“西游”勾起的是满怀希望的旅游梦,“水浒”展示的是英雄豪杰争取的公平梦,“红楼”演绎的是青年男女悲凉的情爱梦。当然,因为文本内涵本身的丰富性与规划者的个性风格,在转变为旅游产品时完全可以多样化塑造名著文化的整体形象。
开车晚上污痛痛的句子        每部名著几乎就是一本百科全书,文本中涉及的各类文化内涵可作为文本符号中的第二级符号,如神话、诗歌、戏剧、曲艺、音乐、绘画、影视、饮食、花鸟、体育、丧葬及婚嫁、人居、园林、建筑、服饰、节事、武术等文化内容,均可成为内容再生产的创新体系。以《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开发为例,北京大观园主题酒店的出现以及红楼宴、红楼医药、红楼保健品、红楼中秋等项目的开发,涉及旅游业的行、游、住、食、购、娱各环节。“天下美味尽于斯矣”的扬州红楼宴、红楼早点,早已享誉国内外。又如以《红楼梦》的情文化为基点可建构一个“中国情痴文化大观园”,依托《西游记》的游历内容可规划出“中国流浪文学主题公园”“游戏欢乐谷”等,依据《三国演义》的历史文化内涵建成“中国历史文化长廊”主题景区,依据《水浒传》的农民起义事迹建构“历代农民英雄园”等。
        小说三要素即人物符号、情节符号、场景符号,是文本符号中的第三级符号,均有
可能转化为产品甚至成为重要的开发模式。如人物符号中的诸葛亮、关羽等已脱离了文学作品本身的是非得失,作为性格鲜明或特殊品格的个体形象而走进各种文化,并逐渐衍化为特定文化符号,自然会引起众多旅游者的情感共鸣与审美体验。如由后人修建的关帝庙、张飞庙、诸葛祠、孙悟空庙等均已成为旅游景点。山西民间艺术家康巧玲用各种材质做成的“红楼梦人物谱”绢人系列,表现形式独特,做工精巧,人物神形兼备,堪称旅游产品佳品。情节符号往往因为故事的经典而使游客流连其中,如“隆中对”“白帝托孤”等情节,使隆中与白帝城成为旅游者向往的目的地。场景符号本身即为地名,加上场景的复制或重现,在文化旅游开发中是个很好的选择,如水泊梁山、赤壁,打造成景区的可行性非常高。
        以创作者为核心的可开发的产业元素主要有作家故居或纪念馆、作家萍踪所至而留下的诗文、石刻、碑记等均可作为旅游产业元素进行开发。以接受者为核心文化符号开发的产业元素是一个期待开发的领域,如后世文人因名著而作的诗词题咏碑刻等可以做成文化墙等。
        由此可见,文学四要素既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可作为整体形象开发,也可根据多层次的符号族,灵活多样地展开产业化探索。
        (二)按文学名著的遗存形态——物态文化符号与非物态文化符号,开发相关文化旅游产品
        名著的物态文化符号以历史遗址、遗迹地、历代修建的一些纪念性建筑,从名著和相关传说中衍生的名胜古迹、艺术品、文献、手稿等为代表,如《红楼梦》的物态文化遗存就包括与《红楼梦》有关的历史遗址、遗迹地,如大行宫、石头城等,也包括历代修建的一些纪念性建筑以及从《红楼梦》及相关传说中衍生而出的名胜古迹,如曹雪芹纪念馆、红楼艺文苑等。名著的非物态文化符号主要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作品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如《红楼梦》非物态文化遗存包括《红楼梦》中提到的戏剧、书法、绘画、音乐、诗词歌赋、饮食、服饰以及作品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符号等。每种符号均有意指功能,通过不同的手段将它们的文化内涵“显化”,这是文化产业价值转换的常见手段,如根据《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而开发出来的云锦艺术产品和饮食产业就比较成功。
        对文化符号的提炼是否准确、贴切直接决定文化旅游产品的成败。因此,名著的旅游
产业转换的首要工作是对文化符号的提炼及其产业创新体系的建构。如何将文本思想的载体由能指的抽象语言符号转变为所指的直观物体符号,使旅游者的欣赏和接受经验能建立在独立于原始蓝本之外,意义全新的另一种文化存在至关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文学符号需要寻到相应的物质载体,能很好地承载符号的文化内涵,如将名著中的人物符号做成泥人、木雕、绢人,或者将人物画于折扇、屏风上等。泥人、折扇等就成了文化产品,但泥人的泥巴和折扇的材质并不是文化符号本身,而只是符号的载体,人们消费的并不仅是物质载体,更多的是符号的文化内涵。又如“忠义”文化符号,可以通過某种仪式、拓展活动等来展现,也可物化为主题公园、影视剧来加以表现,无锡三国城、水浒城就是三国文化、水浒文化的故事场景的主题公园。
>关联词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