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题申报:基于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的湖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 ...
基于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的湖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
学科分类:高等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倚怎么读服务 区域经济 地方本科高校 转型 发展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缘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促进高校办出特,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2014年4月26日,178所高校在河南驻马店发布《驻马店共识》认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因时代而生,部分地方
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2014年4月,省教育厅在《关于在省属本科高校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力争用4年左右时间引导试点高校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2014年6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积极推进以部分地方本科高等学校为重点的转型发展试点,支持一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截至2016年4月,已有23所本科高校获批向应用技术型普通高校转型,占省属本科高校总数的40%,其中公办高校10所,民办高校13所。由此可见,从国家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建设。提升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走符合湖北经济和社会发展和自身实际的创新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凝练办学特,是成功实现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切实需求。
  (2)课题界定:①地方本科高校:主要指地市级城市建立起具有本科办学层次而且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等院校。它们体制上属于受省(直辖市)、市地方政府部口管辖的普通高校,主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所需人才。②转型:《辞海》中“转型”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转变。而本课题中转型指的是对原有结构进行变革并使之向新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地方本科高校的产生和发展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结果,
其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进行转型也是适应社会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③应用技术型高校:它是我国本科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所谓应用技术型高校是一种以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校,其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专门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为主,并以满足毕业生成才和就业需求的高校;广义是指包括一切以应用技术和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高校。其主要特征是:第一,行业地方性。主要是指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的过程中要在学校办学理念、专业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理念等方面与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第二,应用性。要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科研也是应用型为主;第三,企业参与性。企业与高校一起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技术理论及其应用、突出实践教学,体现校企合作办学理念。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高等教育早己进入大众化阶段,其中以德国等为首的西方国家早在前一个世纪就己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一整套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内外研究内容具体集中在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发展模式以及师资建设等几个方面。
①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在国外,H.JPerkin(1969)认为三明治教学模式即“实践—学习—再学
习—再实践”非常利于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企业实践中,另外,他进一步提出了主修和辅修相结合的制度,这对于学生拓展知识面具有重要作用。ScottP(1997)也从课程设置等各个侧面论述了人才模式的具体培养问题。国内方面,石海信(2013)以钦州学院石化专业为例对其院校转型与转型以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开发了将多个专业学生混合编在一个企业订单班中,能够使学生通过共同学习与交流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构建了以需求为导向的政府和企业等多重主体来协同办学的人才培养理念。王兴华(2003)通过借鉴各国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对我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宽、厚、多、高”的本科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胡卫中和石巧(2006)对澳大利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②院校转型过程的策略和模式方面。在国外,Turk—Bicakci L and Brint S (2005)对新建大学与企业合作的发展策略及影响其合作的学校声望、科技投入和办公特点等因素进行了研究。al(2011)详细地研究了美国院校转型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国内方面,魏小琳(2012)通过对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及其自身所呈现出来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定位、取向、策略以及其内生动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刘鹏(2014)认为大陆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过程中要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方向,
深化校企互利合作的办学模式,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意教育意识的培养,最终实现院校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转型变革。
③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动因。李化树和黄媛媛(2011)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动因以及地方本科院校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提出学校要进行办学理念和职能的转变,要注重特化办学,走实践探索之路。顾永安(2010)也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对转型发展与办学定位与理念及与地方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探讨,认为转型发展的路径应该从调整学科布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科技服务地方平台、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以及创新校内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切入。④师资队伍建设。Russell J D(1944)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来源进行了研究,其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师资建设的支持力度,并认为高校教师应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以将所得用于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另外,国内的学者也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及改革及转型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成果丰富。例如,舒光伟(2005)则对德国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及改革和教学质量的保障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吴伟等(2010)以慕尼黑工业大学为研究案例,详细地研究了向创业型大学转型过趕的师资队伍建设。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①理论意义与价值
通过对我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对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进行研究,其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课题对国外应用技术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进行研究,以期归纳出我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一般路径,为我省高校转型提供了理论性指导;第二,本研究拟主要运用案例研究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模式问题,这为研究学校整体性的组织变革和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构建合理的地方本科高校发展模式奠定理论基础。另外,本研究是建立在以国内外院校典型样本为研究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不断丰富院校研究的理论基础。
②实践意义与价值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价值在于,推动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合理进行科学定位,加快教育体制综合改革步伐,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解决新増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健全培养高技术人才体系。本课题是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对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进行研究,一旦能够归纳出高校转型的一般路径以及湖北省地方本科高校进行转型的具体方略,这无疑对于发挥地方本科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与区域行业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2、课题理论依据、
花的象征意义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1)课题理论依据2014年,“经济新常态”成为我国政府对于当下和今后经济发展的新定义。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速放缓,中高速增长成为常态,经济结构升级和调整成为常态。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需要以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而应用型人才对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当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升级时,高等教育结构必定进行相应调整。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转型发展是地方高校存在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需要,是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历史要求,是世界发达国家实体经济发展高竞争力的成功经验,对于提升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教育部有关部门对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分析,认为:国家竞争力,实体经济的发展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高等教育的结构高度相关。
  (2)研究目标
我们希望通过开展本课题的研究,第一,归纳出我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一般路径,为我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进行转型提供了理论性指导;第二,为研究学校整体性的组织变革和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构建合理的地方本科高校发展模式奠定理论基础;第三,本课题研究是建立在以国内外院校典型样本为研究的基础上,并
期望归纳概括出高校转型发展所具有的共同因素。
  (3)研究内容
第一,厘清我国地方本科和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概念,然后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明晰国外应用技术型大学在转型方面的成功经验,为研究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进行转型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提供研究视角和切入点。第二,在对国外院校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总体状况进行阐述,并从中发现影响转型的因素,归纳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向应用技术型高校的一般模式。第三,对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进行转型的具体路径展开研究,并利用此路径为我省高校转型提供对策。
  (4)研究假设结合××××学院近两年转型发展工作,本课题拟提出在深入实施“六转型两加强”发展战略,推动办学定位、治理结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师结构和考核评价六个转型发展,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协同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创新,走“握手(1.0)、牵手(2.0)、挽手(3.0)、融合(4.0)”的伴侣之路。把企业(行业)建成人才培养基地、教师实践能力训练基地、教师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基地、企业导师来源基地,为企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发展、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的需
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研究假设。
  (5)创新之处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一是通过对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进巧转型的研究,并通过对比和案例研究归纳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一般模式,这是一个创新。另外,对此研究的方法比较缺乏;二是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髙校进巧转型的研究,其最终的落脚点是为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模式进行研究,并对其转型提供对策及建议,这也是一个创新,本文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为其顺利进行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作用。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本课题将结合国内外学术界的现有研究理论成果及错位发展、高校生态位和核心竞争力等理论基础,对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进行转型的一般模式展开研究,具体的研究思路如下:第一,通过查阅大量的现有国内外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进行转型模式的研究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综述,以出最佳的研究视角和切入点。第二,采用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美国的州立大学、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进行深入探讨,对目前我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阐述,发现影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影响因素,其具体内容可能包括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理念、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等方面。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
技术型高校转型的一般模式。第三,本课题对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类型、服务面向及定位、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与科研硬件水平、以及管理体制等发展概况和相应在这几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我省高校转型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最终,本文提出我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具体路径,并为我省高校转型提供对策及建议。可爱狗狗名字大全
  (2)研究方法
院校类别本课题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①文献研究法
通过电子图书馆、报刊杂志以及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搜集和整理文献、专著以及书籍等关于国内外高校转型路径的研究成果,为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研究条件。②比较研究法借鉴国外高校大学教育改革中的一些好的做法,能够更好的实现我国地方本科院校顺利转型,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③案例研究法本文以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美国州立大学进行案例研究,对其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归纳出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一般模式,为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进行转型提供了理论性指导。
  (3)技术路线课题组将围绕地方高校转型对提升高校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方面,通过查阅、搜集和整理文献、专著等关于国内外高校转型模式的研究成果,得出国外高校在转型问题上的先进经验;同时,通过走访、考察国内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摸清我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出适合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一般模式;最后,通过湖北省近两年来在试点高校开展的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经验,结合所在学校正在开展的一系列转型发展工作,摸索出最适合湖北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方略和具体实施步骤,为提升高校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指明道路。本课题技术路图详见“参加者近三年研究成果”附件。
  (4)实施步骤
本课题组争取在一年半内完成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每个月至少有一次组内交流,每半年进行一次项目阶段性总结,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时间保证。①基础性调研:走访省内有关转型发展试点高校。②查阅文献:通过查阅大量的现有国内外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进行转型模式的研究文献,尤其是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和美国的州立大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综述,以出最佳的研究视角和切入点。③数据采集:研究者将收集记录整个调研过程中,我校及相关高校已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档案材料中的有效数据。④统计报告:
通过对调研及已有档案材料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得出我们的结论。⑤实践应用:通过湖北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机制实施前后,学校的各项工作业绩进行对比研究,来验证课题组提出的“六转型,两加强”及“握手(1.0)、牵手(2.0)、挽手(3.0)、融合(4.0)”理论在促进高校转型发展,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方面的作用。 海尔平板电视
周公解梦梦见人死了课题编号:274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