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关于农村“两类人员”的培养研究
作者:隆丹宁 易水发 宋韶华踏鞴砂
来源:《广西教育·C版》2022年第03期
秋雨叹三首 【摘要】本文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龙岩乡朝阁村为例,分析朝阁村两委干部和返乡创业人员“两类人员”人才队伍现状,认为乡村振兴人才供给应立足现有人员条件,设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方式、课程考核评价及毕业条件实施联合培养,提出健全政策鼓励、加大资金支持、保障师资队伍等保障措施,力求经过两年时间的学习,提升“两类人员”学历水平、基层治理能力和基层服务水平。
【关键词】乡村振兴 高职院校 两类人员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混合动力汽车有哪些
天枰座和什么星座配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9-0050-04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开启乡村振兴起始之年,同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指出,乡村振兴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全面开展和实施人才、产业、生态、文化、组织等振兴。其中,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
对很多刚刚脱贫摘帽的地区而言,防止农户返贫依然是当前主要任务。农村的医疗设施、义务教育保障、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现有的环境和氛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原有3至5天的“短训班”“提升班”等培训模式已经适应不了乡村振兴和农村农业现代化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本文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龙岩乡朝阁村为例,探索高职院校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创新农村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农村“两类人员”队伍现状分析
(一)朝阁村村情简介
朝阁村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龙岩乡北部,与贵州省从江县秀塘乡毗邻,全村面积约42平方公里,距离龙岩乡政府所在地26公里。朝阁村下辖下平各、果立、田边等23个自然屯,现有住户505户,常住人口1 964人。朝阁村以种植经济林为主,全村水田和旱地等耕地面积为1 875亩,林业面积35 800亩,其中杉木种植23 180亩,油茶种植9 580亩,松木种植2 300亩,楠竹种植740亩。
朝阁村因地处偏远石漠化地区,交通不便,村民读书和学习的思想意识淡薄。2020年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调查结果显示,朝阁村具备劳动能力、年龄在18岁以上60岁以下共有857人,其中文盲或半文盲56人占6.53%,具有小学文化水平226人占26.37%,具有初中文化水平496人占57.87%,具有高中文化水平35人占4.08%,中专及以上文化水平44人仅占5.13%。
(二)农村“两类人员”队伍存在问题
脱贫攻坚期间,农村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目前影响和制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因素依然是人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个人发展空间小、收入来源少,对会经营、懂技术、善管理且愿意扎根农村的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留在农村带领村民开展农村建设的主要还是村两委干部、返乡创业人员“两类人员”。虽然他们是农民思想转变的引领者、村民建设美好家园带领者、乡村振兴的主导者,但这“两类人员”普遍存在以下现状:一是“两类人员”接受全日制国民教育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龙岩乡朝阁村为例,具备劳动能力且接受全日制国民教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不足10%。朝阁村两委干部、返乡创业人员“两类人员”中具备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水平的仅有1人。由于这些人员没有接
受正规国民教育体系高中以上的学历教育,吸收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有所欠缺。二是“两类人员”因缺乏专业技术,难以促进本地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城市在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资源优势,正通过虹吸效应吸引着大学毕业生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前往,即便是涉农专业的大学生在城市从事与专业无关的职业,也不愿意回农村发展。当地特产业的生产因缺乏本土化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无法在众中推广。三是“两类人员”老龄化严重。朝阁村除了团支书外,其他村两委干部和3位返乡创业者的年龄均超过40岁。年龄结构老化造成学习的动力不足,思维观念落后,缺乏开拓进取精神。
因此,乡村振兴的人才供给应立足于农村现有常驻人员条件,通过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双重赋能,围绕提升“两类人员”的学历教育,以提高“两类人员”的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目标,以掌握本区域产业链技术服务及技术支持为宗旨,培养一支能够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本土化人才队伍,为本地农民创业致富注入新的活力。
二、农村“两类人员”的培养策略
院校类别 2018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农村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新型职业农民以弹性学制的方式参加各类型的职业教育。2020
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再次强调,通过建设100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高职院校,为农业农村急需领域的提供人才,国家已在战略层面和政策导向上为高职院校参与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
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地域优势或专业优势,采取相应的手段,丰富相关教学资源,引进一定的激励措施,通过共同开发课程、相互承认学分、开放资源共享等策略实施联合培养。农村“两类人员”可根据距离高职院校的远近、所需专业技能以及农业生产的时令性选择不同院校选修课程,以“学分银行”的形式積累相应的学分,完成学历水平的提升。
(一)培养目标设置
对照乡村振兴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目标,基于朝阁村上述“两类人员”的实际情况,要提升“两类人员”自身的文化水平,补齐对农村发展规划、电商直播、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短板;着重提升他们林业方面的专业技能,促使其高效地将朝阁村的特林业产品转化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提升他们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使其能适应社会养老保障、新农村医疗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等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要求。
同时,在提升农村“两类人员”学历水平和发展本村特产业所需的专业技能的过程中,把他们培养成为理想信念坚定,热爱祖国,热爱“三农”工作,具有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能胜任农村基层治理,熟悉农村政策、法律和法规,掌握信息化应用技术,具备一定公文写作能力,了解电子商务运作方式,掌握本地域特产业发展技能,有效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具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具有一定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技能的管理人才。
(二)课程设置
院校围绕培养目标设置课程(课程设置见下页表1),分两个阶段实施教学。
第一阶段为学习公共必修课程,以提升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为主。通过学习《形式与政策》《法律法规与思想道德》《乡村治理与农村基层党务》等课程,使其及时了解当前国家发展形势和农村的政策、法律、法规,合理的科学规划农村发展,有效掌握基层党务建设和农村治理方法。而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史》及相关课程的学习使他们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从思想上热爱“三农”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人文修养和职业素质。
修读《信息应用技术》《公文写作》《电子商务》等公共基础课程,让“两类人员”系统学习电脑使用的基础知识和互联网基本知识,熟练运用自动化办公软件,对通知、公告、工作汇报等常用公文写作模式和方法了然于胸。系统学习网上交易技术,熟悉各种电子商务活动和交易活动,进一步提高“两类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基层日常服务能力。
茎组词 第二阶段以学习专业选修课程为主。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要突出教学内容的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要坚持需求导向,紧扣本地区“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情况,掌握本地区特产业的生产和加工技术并大力在农民中推广。“两类人员”可根据本地特产业发展需求选修专业课程。以朝阁村为例,本地以种植杉木和油茶等经济林为主,可选修《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林业高新技术发展与应用》《林木种苗生产技术》《经济林栽培》《森林植物》等课程。
(三)教学方式
县级农业农村局根据当地“一村一品”特产业发展的需要,联合当地高职院校特别是具有农、林、牧、渔等特专业优势的高职院校组织“两类人员”开展教学,并按照乡镇本级政府所管辖行政村的“两类人员”设立班级,在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建立教学点。根据“两类
人员”学情特点,通识理论课程以“互联网+讨论式”的形式开展教学,专业选修课程采用以真实生产项目作为载体实施案例教学或以真实生产场景开展情境式教学。在教学方式上,可使用线上远程教育、线下集中授课以及“课堂+现场”等模式开展融合教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