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节日-美术-小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到生活中有不同的节日,特别是中国传统节日,都有着特定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节日食品、节日活动等)。
2、学习运用主体、彩等绘画元素表现节日画面的方法,传达快乐心情。
3、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快乐场景的描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视传统节日文化,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以绘画手段表现出特定的节日场景和快乐气氛。
难点:表现出特定节日特有的调。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彩粉笔、A4纸、油画棒
学生——美术课本、彩水笔或油画棒
一、课堂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生答)
2、想一想,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节日?(生答)
3、节日里会有好吃的,好玩的,时间自由支配,可以见到许多家人、朋友……
不仅你们喜欢过节,我们大人也喜欢过节。
引出课题“快乐的节日【造型表现】”
二、新授。
新春短信祝福语1、我们中国历史悠久,不同的传统节日对应着不同的节日食品和节日活动,它们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是其他国家无法相比的。
2、看一看,说一说,这些是什么节日?(PPT各种传统节日场景,如除夕、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3、怎样用画笔把节日里好吃的、好玩的快乐情景更好地画出来?(生答)
4、根据问题提示,欣赏教材中及补充的图片和学生绘画作品。(重点回答4、5幅)
看一看,说一说:
(1)、画面突出表现了一个什么活动场景?
小时代里的经典句子(2)、人物表现了什么样的心情?
(3)、画面的主要运用了什么彩?为什么?
5、出示作业及要求——以“快乐的节日”为主题,画一幅画:
绘画要求:
(1)、先用一支深笔来画。画面要突出表现节日的特定活动场景。
(画大画满一张纸)
(2)、人物要表现出快乐的心情。
全国装修公司(动作、表情要夸张)
(3)、再给画面的涂上符合节日气氛的彩。
(用油画棒涂比较快)
6、学生绘画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7、收集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1)、画面是否突出表现节日的特定活动场景?
(2)、人物是否表现出快乐的心情?
(3)、画面的主要彩是否符合节日气氛?
三、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快乐的节日-美术-小学-
【学情分析】
《快乐的节日》是三年级下册的一节“造型·表现”课。
清明节对联
三年级的小学生们在上学期美术课学习过“快乐的回忆”一课,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差不多。只是本课绘画要求要表现出特定“节日”特点。
我在本校学生的“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中,一直以“画大画满一张纸、内容有趣和彩鲜艳”进行要求的——属于“大胆、自由的造型活动”。突出特定的节日活动情节和节日彩——属于“有意图的造型活动”,虽然。三年级上册就应当开始训练,但是由于我对《课标》这部分的论述认识不足,造成对我校学生们缺乏引导,这种学习要求对于学生们就是全新的内容。而且,一节课,同学们的绘画时间有限,只能以节日活情节的突出为重点,彩的表现为次重点。
在对所执教的学校进行熟悉学生、布置学生准备学习用具时,我让同学们当场绘画一个人物形象,以了解同学们对人物的造型水平和构图水平。感觉同学们的绘画水平与我校的学生差不多。
在我校进行试讲时,发现:1、原先的设计不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没有从学生们的学习心理发展变化入手,以及对传统节日相关内容占用部分时间,造成试讲失败。2、有很多同学绘画“万圣节”的吓人的东西,画面丑陋,但是他们觉得好玩!
因此,我改变教学思路,从学生思维发展变化的角度重新设计、突出中国传统节日,对传统节日的特定食品和活动由原先的“问答”形式,改变为“看图猜节日”、带问题欣赏的形式,极大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需要立足于自己学生们的情况,在“熟悉学生、布置学具”的时候,让同学们动一下手,了解一下。
快乐的节日-美术-小学-
【效果分析】
一、看一看,说一说,这些是什么节日?
——由于我们当地的传统节日活动的日渐匮乏,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的活动了解有限,竟然不知道舞龙灯、耍狮子、跑旱船、踩高跷等元宵节节日民俗活动。中国传统节日逐渐在年青一代头脑中淡化,取代它的是商家推动的购物“洋节”。
二、看一看,说一说:
(1)、画面突出表现了一个什么活动场景?
(2)、人物表现了什么样的心情?
(3)、画面的主要运用了什么彩?为什么?
—
—同学们一开始需要教师的逐渐引导、一问一答,逐渐学生们可以根据问题有序回答。
三、展示评价
(1)、画面是否突出表现节日的特定活动场景?
(2)、人物是否表现出快乐的心情?
(3)、画面的主要彩是否符合节日气氛?
——同学们的作品质量比较高,所画节日主要有过年、六一、端午节、元旦。同学们的作业评价还算不错。
四、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还没有回过神来,不过仍有几个同学回答“要突出节日的特定活动”、“要画出当时的心情”。
快乐的节日-美术-小学-
【教材分析】
《快乐的节日》一课是经教育部2013年审定,人教版义务教育三年级下册的一节“欣赏·评述”课。
一、教材内容:
本课题共占教材2页。教材第一页,在本课标题“第10课快乐的节日”之下是“导入文字”:“阳光、欢笑、歌唱、舞蹈……我们的节日热烈奔放。来!挥动画笔,让我们都换了跃然纸上。”该部分提示我们:可通过阳光(鲜艳的彩)、欢笑(表情)、歌舞(活动)……来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
在其后是本课知识窗:“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气氛,选用恰当的调进行表现很关键。”提示我们:不同的节日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气氛和调来加以表现。
然后是一幅尼德兰画家勃鲁盖尔的油画《农民的舞蹈》、少数民族少年儿童庆祝“六一节”歌舞照片和傣族泼水节照片,以直观的形象体现“导入文字”和“知识窗”的内容。
教材第二页有三幅少年儿童过“六一”的绘画作品和一幅“六一儿童节”标题下的少儿不同动作照片。为同学们提供了开拓了内容思路和人物动作绘画参考。
这些图片围绕着“学习要求”和“拓展”。
“学习要求”内容如下:“说一说,你经历过的节日的热烈场景。想一想,用什么绘画手段来表现节日的热烈场景。试一试,表现“六一”儿童节的情景。”“学习要求”引导同学们回忆自己经历过的不同节日快乐场景并且思考相应的表现手段,然而话锋一转,要求“表现‘六一’儿童节的情景”,目标有点窄化了,与
前面的学习活动不一致,造成前后矛盾。
“拓展”内容为:“结合‘六一’儿童节的演出,制作头饰和花束等。”进一步将同学们的学习思路引入“六一节”,这样也与本课的课题“快乐的节日”不符。——因此,以绘画的形式表现中国传统特有的节日食品、节日的活动为目标。
傣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人教版配套《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节日有很多,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节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并且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庆祝方式和意义。他们以不同的内涵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在这些节日里还清、表达情意、享受节日带给我们的欢乐和文化拿内涵。……
本课从学生生活出发,以熟悉的节日入手,引导同学们观察节日的特点、探索节日的奥
秘、感受节日的喜悦。……
作品中的人物以“我”为主,主题为展现节日中的快乐和喜悦,要求运用造型元素、彩元素、构图元素等自由描绘。……让同学们感受并了解不同节日的特点。
快乐的节日-美术-小学-
【测评练习】
一、看一看,说一说,这些是什么节日?
二、看一看,说一说:
(1)、画面突出表现了一个什么活动场景?
(2)、人物表现了什么样的心情?
(3)、画面的主要运用了什么彩?为什么?
三、展示评价
(1)、画面是否突出表现节日的特定活动场景?
(2)、人物是否表现出快乐的心情?
(3)、画面的主要彩是否符合节日气氛?
四、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快乐的节日-美术-小学-
【课后反思】
大S生病一、整体来讲,本课教学状况良好,上得不错。
二、本课存在的问题:
1、学生作业的展示没有运用展板,而是采用的是实物投影仪。虽然,投影仪能够放大学生作品,利于仔细观察,但是不利于进行作业效果比较、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的展示。——启示:今后的教学,要注重运用“作业展板”+“实物投影”的方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达到更好的展示评价效果。
2、教师的板书没有进行设计,因此显得随意,影响了教学效果。——启示:长期的时间不足下的备课,以及教材上的简略教学设计,致使忽视了教师板书的设计。今后应当补充“板书设计”。
3、由于在准备优质课的同时,还需正常上课教学,致使准备时间受到限制,匆忙之中忘记携带同学们进行作业的A4纸了。
三、本课的亮点:
1、师生互动,自然生成课堂教学。将教师依据经验推测而形成的固定课件内容,与学生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