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消耗定额及物资储备定额
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制订先进合理的物资定额。物资定额分为两类:物资消耗定额和物资储备定额,详细内容见表!"#。
表!"#物质定额分类表
现分别叙述物资消耗定额与物资储备定额的制订方法。
第一节物资消耗定额的制订
手机检查
一、物资消耗定额的概念
物资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制造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程生产任务所必需消耗的物资数量的标准。
单位产品物资消耗的高低,是综合地反映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业企业为了促使自己不断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努力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就必须制订先进合理的物资消耗定额。
所谓先进合理,就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大多数职工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
平。这样的定额,可以准确地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科学地组织物资的发放工作,有效地使用和节约物资,从而以尽可能少的物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领导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物资消耗定额的管理工作;企业的技术部门和物资部门必须共同负责制订先进合理的物资消耗定额。
二、制订物资消耗定额的基本方法
工业企业的物资消耗定额,一般是按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工具等分类制订的,通常有以下三种基本方法:
(!)技术计算法
是根据产品设计图纸和工艺文件,并充分考虑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在工艺计算的基础上制订的定额方法。这种方法比较准确、科学,但工作量较大。对于产品产量较大的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应以技术计算法为主。
(")统计分析
是根据以往生产中物资消耗的统计资料,并考虑吸取先进技术经验制订定额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必须有健全和可靠的统计资料。
目字旁的有什么字(#)经验估计法
是根据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的实际经验,并参考有关的技术文件和产品实物,以及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变化等因素来制订定额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科学性差一些,一般是在缺少技术资料和统计资料的情况下采用。
上述三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结合起来灵活运用。由于企业的生产性质和工艺特点不同,制订各种物资消耗定额的具体方法也各不相同。
正确制订物资消耗定额,首先必须分析物资消耗的构成,也就是从物资投入生产开始,到产品制成为止的生产过程中,物资消耗在哪些方面。一般地说,物资消耗的构成,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
火车票网上订票几点开始
!)构成产品净重的消耗。这是物资消耗有效的组成部分。这部分消耗,主要反映产品的技术水平。
")工艺性消耗。是指物资在准备和加工过程中,由于改变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所产生的消耗。这部分消耗是由工艺技术水平决定的。
#)非工艺性损耗。是指产品净重和工艺性消耗以外的物资消耗。例如,生产中产生的废品,运输的不合理,材料供应不合要求,以及其他非工艺技术原因所产生的消耗。这部分消耗,一般是由于管理不善所造成的。企业应加强管理工作,尽力避免或减少这部分消耗。
由于物资消耗构成不同,工业企业的物资消耗定额可分为工艺消耗定额和物资供应定额两种:
工艺消耗定额,一般只包括产品净重和工艺性消耗两部分。如果把非工艺性消耗计算在内,就会削弱定额对于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
单位产品工艺消耗定额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零件)工艺消耗定额$单位产品(零件净重)%各种工艺性消耗的数量
物资供应定额,是在工艺消耗定额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比例加上各种非工艺性损耗。这
是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非工艺性损耗难以完全避免,所在,在计算物资供应量时,还必须制订物资供应定额。计算公式为:纳米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物资供应定额!工艺消耗定额"(#$材料供应系数)
式中的材料供应系数,就是考虑非工艺性损耗应加的比例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供应系数!单位产品(零件)非工艺损耗数量
单位产品(零件)材料消耗定额
上述两种定额在实际工作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工艺消耗定额,是作为向车间、班组发料和考核的依据;物资供应定额,是作为计算物资的供应量的依据。
企业所需的物资,原则上都必须制订物资消耗定额。工艺消耗定额的制订,应以工艺技术部门为主;物资供应定额的制订,应以物资供应部门为主。重要的物资消耗定额,应由厂级领导审核批准。
建立和健全必要的定额文件和原始资料。定额制定以后,应当加以整理、汇总,并建立必要的定额文件,作为定额管理的依据。在定额执行的过程中,从领取物料开始,一直到物料被消耗的各个环节,都应有健全的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
经常检查分析定额的执行情况及物资的利用程度。检查的主要指标,通常有工艺定额利用率和材料利用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工艺定额利用率!单位产品净重
消耗定额单位产品工艺消耗数量"#%%&
材料利用率!单位产品净重
单位产品实际消耗数量"#%%&
工艺定额利用率,主要反映产品设计和工艺技术水平;材料利用率,综合地反映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为了节约物资消耗,降低产品成本,保持先进合理的定额,企业应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定额作相应的修改或调整。一般情况下,半年或一年修订一次,如有重大变化,应及时地进行修订。
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每一项物资消耗定额,都要落实到专人负责执行和管理。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加强经济核算,对于节约、浪费或管理不善,对于造成物资超消耗损失者,要制订奖罚制度。
第二节物资储备定额的制订
一、物资储备定额的概念
物资储备定额,提指在一定条件下,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所必须的、经济合理的物资储备数量的标准。工业企业的物资储备,一般包括经常储备和保险储备两部分,所以,要控制物资的储备量,必须制订经常储备定额和保险储备定额。在某些企业里,由于某种物资供应受到季节性影响,还需要有季节性储备定额。
二、制订物资储备定额的基本方法
(!)经常储备定额
经常储备定额是指在企业前后两批物资进厂的供应间隔期内,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储备数量。其制订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供应间隔期法;另一种是经济订购批量法。现分述如下:
!)供应间隔期法。即一次进货数量等于供应间隔期乘平均日需要量。
经常储备定额"(供应间隔天数#使用前准备天数)$平均每日需要量供应间隔天数,是指前后两批物资进厂时间的间隔天数。使用前准备天数,是指某些物资在投产前,需要经过一定的准备时间,如矿石要进行混匀,木材要进行干燥,钢材要进行整理、编号、化验成分等。如果在供应间隔天数内已有足够的准备时间,则可不必计算。平均每日需要量等于年度的物资计划需要量除以全年日历天数。
供应间隔期法主要是以供应单位的供应条件及外部的运输条件作为决定储备量的根据。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在外部供应、运输条件不稳定的情况下,可以保证企业不致因缺料而蒙受停工的损失。
%)经济订购批量法。是指采购费用和保管费用两者之和的总费用最小的批量。因为企业物资的订购次数和订购数量,总是与采购费用和保管费用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的条件下,采购批量大或采购次数少,其采购费用减少,而保管费用增加;反之,采购批量小或采购次数多,其保管费用减少,而采购费用增加。采购费用与保管费用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从采购费用角度,要求采购批量越大越好;从保管费用角度,要求采购批量越小越好。当两者的总费用之和为最小,或者两者费用相等时,即为最优的经济订购批量。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表格、图表和数学公式计算最优的经济订购批量。
[例]某厂某种物资每年需用量为&’’’()。已知采购费用(每次订购费)为*元,保管费用一般根据经验统计估计,现定为物资储备平均价值%*+,物资单价%元,用图表计算如图%,!所示。
图%,!最优经济订购批量图
从图!"#可以看出,保管费用随着订购批量增大而增大,采购费用随着订购批量增大而减少,即$%%&’为最优经济批量。
用表格方式计算见表!"!。
表(")最优经济批量表
年需用量*&’订购量*&’订购次数库存平均值*&’保管费用*元采购费用*元年总费用*元(%%%#%%(%#%%!+$%%$!+
(%%%!%%$%!%%+%!%%!+%
(%%%)!%!+)!%(%#!+!%+
(%%%$%%!%$%%#%%#%%!%%
(%%%+%%#,+%%#!+(%!%+
(%%%(%%#%(%%!%%+%!+%
(%%%!%%%$!%%%+%%!%+!%
从表!"!中可以清楚地知道,订购批量$%%&’,总费用!%%元,为该物资的经济订购批量。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用图表或表格计算工作量太大,因此,可用数学公式直接计算。其公式是:
-./0
!!" !#$
式中-1/———经济订购批量;
!———每次订购费用;
"———每年需用量;
#———物资单位价格;
$———年保管费用(平均库存价值百分比)。
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
经济订购批量-1/0!2+2(%%%
!!2%3!+&’0$%%&’
是什么从上述分析计算可以看出,经济订购批量法的原理和方法很简单,关键是必须充分掌握采购费用和保管费用的详细资料。如果数据资料不全或者数据不正确,不仅计算没有意义,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经济订购批量法主要考虑企业内部的年总费用最低时的订购批量,并未考虑外部条件的保证;如果供货企业不能按时交货或运输不正常,采用经济订购批量法有可能发生停工待料的损失。
(!)保险储备定额
保险储备定额是指为了预防在物资供应工作中可能发生的误期到货等不正常情况,以保证生产继续进行所必需的储备数量。它是由保险储备天数和每日平均需要量决定的。用公式表示如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