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单篇课文“语文要素”转化与落地之路径——以《秋天的雨》教学为例
摘要:统编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编排结构,前者突显学科的育人价值,后者体现学科特质。语文要素的落实,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内容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以三年级上册第六课《秋天的雨》为例,重点阐述单元的教学价值,并对语文要素的转化落地进行分析。女孩可爱名字
关键词:语文 单元 价值 要素
百度网盘提取码语文要素在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要求,涵盖了对小学生语文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总体上来看是层次化明显、指向性明确的教学建构。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语文要素有两条,一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二是习作内容,要求学习写日记。
一、单元视野下的单篇教学价值分析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第一个单元以“学校”为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以“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为语文要素。第二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铺满金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单元要素是“运用多种车子品牌
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是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要学会自主选择合适的方式去理解新鲜词句,并能逐步做到迁移和运用。从“关注”到“理解”,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体现出词语积累与理解的发展逻辑。
爱国作文800字高中既然是“理解”,那重点就是如何去理解?“运用多种方法”的“多种”又是什么?这是单元所要解决的重点。《秋天的雨》在单元的第三课,编者在这一课的阅读指导时,以泡泡图的方式提示“读到这里,我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这是在提醒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种方法与《古诗三首》借助注释理解,《铺满金巴掌叶的水泥道》中联系生活情境来理解是不一样的。由此可见,每一课承担的任务是不一样的,一个单元的学习其实是一个整体,单篇的任务共同指向一个大目标,最后形成理解词语的方法思维结构图(语文园地第一题)。弄清了单元与单篇的内在关联,在教学设计时就会有明确的定位,既不越俎代疱,也不会浮光掠影,一课有一得,才能有更深刻的体会。
另外,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 “学习写日记”。日记是三年级习作起步练习的一个重要形式。它的题材要求非常灵活,写法也很自由,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纪录自己的生活。当学生积累、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新鲜词汇,对第三单元童话单元的阅读、理解、想象以及写作
部分,乃至后面课文的学习,都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单元几篇选文也各具特点,如果说《铺满金巴掌的水泥道》着重写看到的,《听听,秋的声音》重点写听到的,《秋天的雨》则重在联想,这三篇文章为日记写作提供了范例。文本为习作提供支架,这是教材的又一重要价值。
二、基于语文要素设计学生学习活动
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性,能够让教师把握整个单元教学的方向,能抓住核心内容展开教学活动。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学”出发,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学习路径。
第一,寻语文要素目标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要清楚学生已经有哪些学习经验,具备哪些认知,要能够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最大地突破自己,实现个人的学习目标,也有利于在情感上满足学生的“营养”需求。要创设有趣的学习活动情境,让学习逻辑、生活逻辑和学科逻辑有机统一。活动目标要直指语文要素的达成,要通过语文要素的落实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低效作业的现象。这一观念与双减政策达成共识,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文本感悟能力、语言交流能力、思维拓展培养等,从多角度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培养一批全能型的人才。因此基于语文要素设计好学
生的学习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统编版教材在低年级安排了借助图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其中《古诗三首》虽然已经在课文中有了注释,可以侧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难懂的词句,但也要联系生活实际,像“橙黄橘绿”、“挑促织”等,就是要结合生活中看到的青橘黄橙,小朋友在地上用树枝条拨弄昆虫的景象去想象。在《铺满金巴掌的水泥道》中,侧重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进行理解和学习。比如新鲜词“熨帖地”,紧接着后面出现“平展地”。“凌乱”这个新鲜词,前面文中出现“排列的并不规则”。前后课文都有对相应的近义词或出现了相关解释。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新鲜词。课文中还出现了“湿漉漉”,“漉”字比较难理解,可以运用查字典的方法。
《秋天的雨》这篇课文,将秋天众多的景物通过秋雨巧妙地串起来,勾勒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富有新鲜感的词句,结构相似的段落,还首次出现了泡泡框,都可以很好地应用起来,帮助学生学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新鲜词汇。
三、语文要素转化与落地的实施策略
1.聚焦词语,感受颜丰富
自由默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秋天的雨给大自然带来了哪些颜,圈画出来。通过投影展示学生圈画的词语,启发学生课文写了这么多颜,哪个词语把这些颜概括起来了,指向文中的“五彩缤纷”。先让学生说一说如何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如结合圈画的词语可以知道这个词表示颜很多、很丰富;也可以通过近义词“五颜六”对其加以理解。秋天的雨把这么多颜带给大自然,难怪作者说“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还可以通过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整个文中大胆展现彩,运用了多种颜画出了菊花的美。大漠沙如雪的下一句
2.整体关联,深化词语理解
教师提问:你喜欢这一自然段中的哪些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再有感情地朗读。
例如1:“你看,它把黄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作者把叶子想象成一把把小扇子,非常形象。用了“扇”字,把黄的银杏叶当作人来写,让银杏叶动起来、活起来了。
例如2:“它把红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把枫叶想象成邮票,特别形象。“飘哇飘哇”应读得稍慢一些。
例如3:“橙红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你挤我碰”“争着”这些词语对秋天的果实进行了动态化的描写,读起来更有味道。这句话可以读得轻快活泼一些,读出水果们“你挤我碰”的情景。
频频点头的意思例如4:“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频频点头”的意思,并结合句子理解“频频点头”是指菊花在秋风秋雨中摇曳,写出了菊花美丽的姿态。指导这句话可以想象着动态画面,读得轻快一些。
最后提问学生:读了这些句子,你觉得“五彩缤纷”仅仅指颜很多吗?还包含了什么意思?从而引导学生明确:“五彩缤纷”不仅指颜很多,而且表示绚丽多彩,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3.想象补充,促进迁移运用
引导交流:秋天的雨还会把颜分给谁呢?请大家结合生活中看到的景象说一说。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进行补充,为学生提供帮助。再让孩子动笔写一写,读一读。
“五彩缤纷”是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关键词,它概括出了秋天的雨的颜丰富,课文中出现了很多描写颜多的词语:黄,黄黄的,红,金黄,橙黄,紫红的......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读出“颜多”这层意思并不难,所以在此基础上运用朗读和造句仿写的教学手法,让孩子通过想象画面、借助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进而读懂“五彩缤纷”的颜艳丽,这也是在解决课后习题的第三题。
四、指向单元习作任务的读写结合
本单元语文要素另一个任务是学写日记。虽然说日记题材要求非常灵活,写法也很自由,但是日记写哪些内容?有什么范围?如何表达语言,都成了孩子们写日记的难点 。《秋天的雨》这篇课文都给我们提供了可参考的巨大价值。
《秋天的雨》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以秋雨“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作为引子,带出第2、3、4这三个结构相似的自然段,最后第5自然段抒发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这篇课文结构清晰,构段特点鲜明。内容上,从秋雨开始到秋雨结束。结构上,在分写的每个自然段的首句都安排了关键句,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段的关键句展开,分别写秋天的雨中的颜,秋天的味道。
课文语言优美,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和童真童趣的散文。学生不仅能够在这篇文章中看到五颜六的秋天的独有景物,像“黄的银杏叶”、“红的枫树”、“金黄的田野”、“五颜六的菊花”等景象,还能够闻到香甜的气味,比如香香的梨和甜甜的菠萝。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课文《秋天的雨》也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的想象空间。孩子们在这篇课文中,还可以想到金黄的柿子,红的苹果,咧开嘴笑的石榴。
写作是一个长期性的学习内容,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仿写能够帮学生掌握写作要素、提高思维的新颖和创新性,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创作出更加有质量、有特的文章。教学《秋天的雨》,教师可以结合文中的句子进行有意识的仿写联系。如文中“你看,它把黄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句话中,把颜、物体、比喻的部分都去掉,让学生展开想象,秋天还会把什么颜给谁呢?在仿写过程中,增加学生对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关注准相似点,会想象,这也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联系生活实际,为本单元习作写日记做好基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