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
定义
  “动车组”这个词流行之前,同样的事物也被称做“列车组”、“机车组”等。这个由国人创造出来的词在英文中没有明确的对应,最接近的翻译为“Train Set With Power Car”──带有动车的列车编组,非常Chinglish(Chinese English →中国式英语)。
  “动车组”其实是个非常简单的概念。动车组是按动力分布方式而命名的,其实就是动力分散式列车。
  动力集中式列车的牵引力是机头产生,动力集中于一侧。具有牵引力的动车与无动力的拖车再加上机头,三者组合称为动车的组合,简称动车组。
  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这样的客车车辆便叫做动车。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编成一组,就是动车组。带动力的车辆叫动车,不带动力的车辆叫拖车。
  动车组的组成,有多种方式
  ①由两节或两节以上的动车联挂组成。
  ②一节动车和一节或数节无动力的附挂车组成,尾部附挂车的末端设有驾驶台。
  ③两端为动车,中间连接一节或数节无动力的附挂车。
  ④两端为动车,中间连接多节附挂车,但与动车相邻的附挂车中靠近动车的转向架是驱动转向架,另一
??
动车组列车[1]
转向架为无动力的关节式转向架,其他附挂车的转向架均为无动力的关节式转向架。关节式转向架的支承方式是相邻的两节附挂车的端部共同支承在一个转向架上。
  ⑤两节动车为一单元,每单元有一个受电弓和司机室,每列动车组由一个单元或数个单元组成。
  ⑥两节动车为一单元,每单元有一个受电弓,动车组两端的单元有司机室,每列动车组可以有多个中间单元,也可没有中间单元。
  ⑦两节动车为一单元,每单元有一个受电弓,用多个单元作为中间部分,两端挂接设有驾驶台的无动力附挂车。
  ⑧一节动车和一节附挂车为一单元,由数个单元组成,但两端均为动车。
  ⑨两端各为2~3节附挂车,最外端为设有驾驶台的附挂车,中间为5节动车。
  上述组成方式中,所有车轴均为驱动轴的全动轴动车组的优点是:粘着性能好;驱动装置平均分摊给各轴,每根动轴的功率可小些,因而轴重轻,有利于高速运行和线路维修保养;转向架形式单一,零部件互换性高;个别驱动装置发生故障时对整列动车组的功率无重大影响。缺点是制造和修理费用较高,功率损耗和噪声都较大。
  运用范围
   动车组最早只用于支线,后来扩大到地下铁道客运、城市市郊快速客运,大城市间特快客运。地下铁道和电气化铁路采用电
力动车组;非电气化的铁路采用柴油动车组。大城市间特快客运速度接近或超过每小时200公里的高速客运列车,须用电力动车组或用燃气轮动车组。
编辑本段中英名词对照
  动车组 Train Set With Power Car
??
动车组列车
固定编组列车 Train Set
  单元化复合列车 MU (Multiple Units)
  电力单元化复合列车 EMU (Electric Multiple Units)
  柴油动力单元化复合列车 DMU (Diesel Multiple Units)
  中国高速铁路 CRH(China railway high speed)
  右图动车为青岛四方庞巴迪制造的EMU790项目
编辑本段狭义动车组
  定义
  “狭义动车组”英文名为“MU”,全称“Multiple Units”,意为“单元式组合列车”。“单元”是这种列车中最突出和最核心的概念。
  “单元”指若干车辆以特定方式连挂以实现特定功能的编组。而当这样的编组中一节车也不能再缩减时,称做“最小单元”。某些情况下,单元内会有可以摘除冗余车辆,但多数情况下单元就是最小单元。最小单元一旦被拆散,该单元用以实现的功能将消失,或者不再完整。在比较罕见的情况下,单节车也可以成为单元。
  单元结构
  为方便进一步描述,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划分单元:
  1. 制动单元
  若干车辆按照一定的组合或顺序连挂,连挂后的编组具备完整的制动能力。
  最小制动单元被打破后,编组失去制动能力。所谓丧失制动能力,即编组无法下闸制动──这个相对好办,拿别的车拖着或者推着,按调车方式慢慢走;也有可能无法松闸缓解──这个就需要专门的处置措施了,在车轮抱死的情况下硬拖硬推是相当糟糕的主意。
  提到这个单元,也会同时提到一列暂时未做定义的“广义动车组”──“中华之星”,这个争议多于公开资料的特殊列车。从已有的照片上看,该动车组的拖车总以 3的倍数出现,即0、3、6或9。有有传闻云该车采用微机指令直通制动。因此估计,该列车每特定三节拖车方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制动单元。一个
可能的方式是其中一节车装有空气压缩机,为本车和相邻的两节车提供制动与缓解的动力;而微机指令传递系统又可能在没有压缩机的车上。
  2. 自走单元
??
动车组列车
若干车辆按照一定的组合或顺序连挂,连挂后的编组具有若干个司机室,在本编组司机室控制下具备完整的运行动能力。多数情况下,自走单元包含若干个完整的制动单元;而其中又以一个自走单元即为一个制动单元的情况居多。
  最小自走单元被打破后,编组失去自力运行能力,并可能因制动单元被破坏而丧失制动能力。
  当前形态CRH1的自走
单元为动车+拖车+动车;当前形态CRH2A的自走单元为4节,编组为拖车+动车+动车+拖车。
  3. 随走单元
   若干车辆按照一定的组合或顺序连挂,连挂后的编组在其他编组中司机室控制下具备完整的运行与制动能力。多数情况下,随走单元包含若干个完整的制动单元;而其中又以一个随走单元即为一个制动单元的情况居多。随走单元可以不包含司机室,而自走单元在很多情况下也具备随走功能。
  最小随走单元被打破后,编组失去自力运行能力,并同样可能因制动单元被破坏而丧失制动能力。
  当前形态“长白山”的4、5、6号车即构成一个随走单元;其自走单元成为非驾驶端时,也成为随走单元。
  4. 运营单元
  若干车辆按照一定的组合或顺序连挂,连挂后的编组能用来执行运营任务。不同的运营组织方式对运营单元有不同的要求,但运营单元一般包含若干完整的自行/制动单元,有时也包含随走单元。
  最小运营单元被打破后,运营变得很不方便,甚至事实上无法继续。
  以当前形态CRH5为例,该车由两个自走单元背靠背连挂组成,每个自走单元各有一个司机室,连挂后分别位于列车两端。该列车的典型运用环境要求列车终到后无须调头即可立即折返。如果拿掉一个自走单元,只剩一个司机室,列车在向某个方向行驶时必然出现司机室在车尾的情况,事实上无法实现高速载客运营的目的。
  5. 特殊单元 本溪旅游景点自驾游攻略
  在ICE3型列车里,4、5号车都是拖车,没有动力,纯粹只是与列车首尾两个自走单元兼容的电气-制动单元。这样的单元在其他型号/系列列车中是非常罕见的。
编辑本段特征
  在现代,数量众多的单元式组合列车都具备以下特征:
  1. 多个司机室
  每个司机室都具备完全的列车操控能力。列车至少有两个司机室,一般分布于列车两端,在列车终到换向或中途换向时无须调头。有些列车具有更多司机室,可以在中途停站时轻易分解成独立而完整的若干列车。
  2. 编组完整风格统一
  同一系列的列车,各节车尺寸样式不会相差太远,甚至无法轻易与本系列之外的车辆连挂。这个特征在高速列车和新型通勤列车中尤为明显。
编辑本段广义动车组
  定义
   动力归机车掌管,车厢啥事也不操心,最多制动时出点力;车厢随便加一节、减两节,毫无“单元”这个概念──这是大家都了解、认为应该如此、并且实际上也被火车保持了大半生的特征。这是传统列车,它和动车组也没什么联系,毫无疑问。然而,就是有那么一些列车,和传统列车之间有着难以说清道明的关系,
又和单元式组合列车缠杂不清,处于灰地带。它们有着某些单元式组合列车的特征,但又因为这些特征不是单元式组合列车的本质特征,或者特征继承得不完整而偏向于传统列车:
动车组和高铁的区别
??
动车组列车
特征
   1. 这些列车同样拥有多个司机室,特点类似单元式组合列车。
  2. 编组完整统一,而且编成运营编组后不会再根据客流货流随意改动,编组相对固定;由于车钩、管线等连接设施不兼容,很难添加不同系列的车厢,而且管线不兼容还可能破坏整列车的操控能力。
  .但是,抛开运营,纯从运行、制动方面看,技术上编组中可以相对随意地添加同系列的车厢,或者减少车厢。
  3. 像单元式组合列车一样无须机车牵引,这些列车的编组内自带动力车,能为编组提供运行的动力。
  其他说明
  .然而这些动力车在编组中的数量稀少,往往只有编组总节数的1/4或更少;这些动力车拥有充斥车体大部分空间的庞大机械间,不承载乘客或货物,或者只是象征性地在机械间之后的空位里摆几拍座位;动力车在冲编组中拆离出来后,只需简单出力,甚至无须处理,即具备完整的走行、制动等能力。
  综合来看,这些列车形似单元式组合列车而神似传统列车,然而又不严格符合单元式组合列车或者传统列车的特征。在国内,这些混乱的集合即为扩展意义上的动车组,或者说是“广义动车组”。也有一些人称之为“伪动车组”。
  老外对这些列车的认识也比较混乱,这些列车中的动力车有时被称做动车“Power Car”,也有时被称做机车“Locomotive”。为免除麻烦,国外一般不刻意区分这些列车与传统列车的区别,通称“Train Set”,固定编组列车。
编辑本段中国动车组诞生记
  2003年6月,铁道部党组明确了推进技术装备现代化进程的新路子。
  2003年8月23日,铁道部装备现代化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技术引进项目的操作方式与实施策略。
  2003年11月29日,铁道部部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加快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实施纲要》。
  2004年4月1日,国务院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铁路机车车辆装备有关问题,形成《研究铁路机车车辆装备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明确了“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基本原则,确定重点扶持国内几家机车车辆制造企业、引进少量原装、国内散件组装和国内生产的项目运作模式。
  2004年7月29日,国家发改委与铁道部联合印发《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技术引进与国产化实施方案》和《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引进与国产化实施方案》。
迪迦奥特曼开头曲  2004年8月,铁道部公开招标采
购时速200公里动车组项目。
  2005年10月,铁道部公开招标采购时速300公里动车组项目。
  2006年7月31日,国内首列国产化时速200公里动车组下线。
  2006年9月,铁路部门在胶济线以及第六次大提速既有线改造区段组织了多次全线拉通试验和提速平推试验,动车组进入运行试验。
  2007年2月,动车组以160公里的时速投入春运。
  2007年4月18日,动车组全面上线投入运营。
  2008年8月1日,动车组投入运营的京津线是中国首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是中国进入高铁时代的标志。
编辑本段发展足迹
  动车发明了,单节车厢会动了。由动车编成的动车列车和与无动力车厢混编的列车也有了。编组灵活,加速能力强,有些动车、动车列车或混编列车甚至两头都有司机室,不用专门的调车作业就能往返运行。方便。酷。完美?No。
  早期的动车各节自成体系,不能相互操作,列车中每节动车都要有人操作。然而通勤线路九曲十八弯,通勤列车又走走停停,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之间的配合也难免会出差错,一旦前车猛然减速而后车刚好
??
动车组[2]
加速,又寸到弯道上……。
  频繁的脱轨事故使得动车列车编组只能很小,这大大扼杀了动车编组灵活的优势。好在车到山前自有路,一项来自新型电力机车的技术──重联──砸碎了动车发展的枷锁。重联,指用特定手段将兼容机车的联系在一起,由一个司机室操纵。最常见的手段是用一组重联电缆连接多台同系列机车的操控系统或动力系统。动车由电力机车发展而来,产生于电力机车的重联技术也很快用于动车列车。从此,动车列车与无动力车厢混编的列车可以由一个司机全面操控了。从此,动车组诞生了。
  时间:1903年7月8日。
  地点:德国柏林。
  编组:动车+无动力车厢+动车+动车+无动力车厢+动车。
  这种无动力车厢不会隔断动车之间的联系,因为它也安装了重联线。与动车相对,这种专门为动车组准备的无动力车厢叫从车,中文翻译为拖车──尽管有时候它是被夹着走或者推着走。
  8月14日,由接触网供电的单相交流电动车组问世。
  10月28日,西门子公司制造的三相交流电动车组进行高速试验,首创时速210.2公里的历史性记录。
  一战结束,内燃机车开始普及,内燃动车出现。
  二战结束,内燃机车也能重联了,内燃动车组出现。
  60年代,日本决心新建高速客运铁路网,于是有了世界上首列运营用高速动车组──新干线-0系。 几号立秋2022>物以类聚人以分
  70年代,法国试制了燃气轮机高速动车组──TGV-0。
肉罐头  80年代,高速铁路网在
欧洲延伸,风驰电掣的各系TGV以300km/h的速度成为法国人的骄傲。
  90年代,TGV试验速度突破500km/h。
  新世纪,TGV试验速度突破570km/h。
  然而在大多数场合,动车组担负的都是市内、市郊、城际通勤任务。大多数轻轨、地铁以及国外大多数城际列车都是动车组。高速列车在动车组中只占很小比例。
  引用一份来自网络的统计, 世界各国/地区的铁路系统中,使用动车/动车组最大的为日本,占87%;荷兰、英国次之,分别占83%和61%;法国、德国又次之,分别占22%和12%。
  国外主要动车组
  日本 1964年10月,日本先于其他国家开通了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东京--新大阪的高速客运专线),最高运行时速为210公里。20世纪80年代运行于东京--博多线路上的列车由0系换成100系电动车组。100系电动车组由12辆动车和4辆拖车(其中双层客车两辆)组成,拖车加装了涡流制动,最高时速为230公里。1992年,东日本公司开始开发超高速电动车组,取名为STAR21型电动车组,创意为21世纪用的时速350公里高级豪华列车。
  法国 法国高速铁路线上采用的电动车组在牵引动力上的布置与日本不同。日本是动力分散式,而法国是动力集中式,只在列车两端的头车(或与头车相临的客车的一端)装有牵引动力装置。法国第一条铁路线(巴黎东南新干线)于1972年动工,1983年投入运用。运用TGV-PSE电动车组,最高运行时速为270公里。在巴黎东南新干线通车后,法国继续扩大高速铁路线,1990年大西洋新干线(巴黎--勒芒、图尔)正式通车,采用TGV-A电动车组,最高运行时速为300公里。
  德国 1962年德国研制的“莱茵金子”号客车的构造时速已达160公里,1974年ET403型电动车组的最高运行时速为160公里,1977年提高到时速200公里。1985年制造出ICE型高速列车,并在1988年时
速达到406?9公里的试验速度。1989年,德国开始正式制造第一代ICE高速列车,并于1990年投入使用。在今年8月1日,德国第三代动力分散型高速列车ICE3,正式投入法兰克福--科隆新型高速铁路线的商业运营,最高时速达到300公里。
  俄罗斯 俄罗斯采用在既有线路上逐步提高旅客列车速度,使线路的改造和机车车辆的更新同步进行的方法。1984年3月,高速列车正式投入运用,采用了快速电动车组,平均运行时速为140公里,有两个区间时速达200公里。
  意大利 意大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投入运用了带摆式车体的ERT401型的客车,最高运行时速为160公里~180公里,20世纪80年代最高时速达到200公里。1988年~1989年开始在米兰--罗马、威尼斯--罗马之间采用ETR450型摆式列车,最高运行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