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种植方法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援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人类进入工业化以来,发生在高山河谷及沿山地带破坏十分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这次地震,震源机制罕见,震级里氏8.0级,最大烈度11度,灾区面积44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川灾区面积达到28万平方公里,重灾区12.5万平方公里,极重灾区达1.1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达2961万人。地震造成四川全省死亡6.88万人、失踪1.79万人、受伤37.5万人。灾区房屋大量倒塌损坏,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怎样给电脑设密码8451多亿元。城乡住房倒塌或受损530多万户,1500多万灾区众需要紧急安置;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举世罕见,交通、电力、通讯等生命线工程全面中断。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干部众众志成城奋起救灾,经过抢险救援和安置众的百日攻坚,共从废墟中抢救出8.3万多人,完成了1200多万受灾众的过渡性安置,从2008年9月底起正式转入恢复重建。灾区没有出现流民、没有出现饥荒、没有出现瘟疫、没有出现社会动荡,创造了世界抗震救灾史上的奇迹。回望这场人类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伟大斗争,我们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深切体会。
一、四川抗震救灾的奇迹是举国体制的奇迹,中国特的制度优势是这次应对巨灾最根本的
优势
前所未有的大灾难,带来的也是前所未有的国力大展现、军力大集结、民力大凝聚,中国特的制度优势和“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在抗击地震巨灾中得到充分体现。
体现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科学指挥。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在震后第一时间就把抗震救灾确定为全党全国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总书记连续主持政治局常委会议和政治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并亲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国务院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和四川前方指挥部,周密组织、科学调度,形成了上下贯通、军地协调、全民动员、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总理第一时间飞赴灾区一线,及时指导抗震救灾,创造了国家灾害救援史上总指挥部设在灾区的范例。在总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各有关部门紧急拨付救灾资金,紧急组织各方救援力量驰援灾区,紧急调集大批救灾物资运往灾区,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党中央、国务院的其他领导同志也先后赶赴灾区,对抗震救灾给予指导和协调。这些重大举措,对形成举国协同应急的强大合力,夺取抗震救灾胜利提供了最根本、最有力的保证。
体现之二:各地区各部门心系灾区全力支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部署,
全国迅速动用超过15万人20余个专业兵种的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民警、消防民警和特警,以及7.5万名民兵预备役人员;组织了专业救援队员5257人,医疗卫生人员9.13因为爱情梅子黄时雨万人;中央财政及时安排救灾资金,国家地震局和民政、卫生、公安、水利、教育、交通运输等职能部门纷纷启动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响应行动,第一时间展开了救援和处置工作。全国各地大力发扬全国一盘棋思想,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在调集人员、支援物资、收治伤员、建造临时和过渡住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义不容辞地支援灾区救灾和重建;各兄弟省市还积极开展对口支援,香港、澳门特区政府派出直升机服务队、救援队、防疫队和医疗队来川参与抗震救灾行动,并筹资援助四川灾区恢复重建,这为我们夺取抗震救灾胜利提供了坚强后盾。
体现之三:全民族全中华戮力同心共克时艰。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里,全国各族人民心系灾区、情系灾区,汶川加油、中国加油,成为响彻中华大地的最强音。上千万公民在前方后方充当志愿者,数不清的众自发前往遍布全国的献血点无偿献血。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等全国性慈善和公益组织发出救灾捐助倡议,文艺界、体育界、科技界、宗教界、工商界纷纷响应,广大民众踊跃捐款捐物、献智出力。截至2008年底,31个省(区市)、新疆建设兵团和18个中央部门单位直接接受捐赠款物高达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640多亿元。大量企业
和民间组织以多种方式参与救灾,灾区内外生产企业开足马力加紧生产救灾帐篷、活动板房、医疗器械药品等紧缺物资。广大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时刻关注救灾进展,慷慨相助,支援祖国灾区。这为我们夺取抗震救灾胜利汇聚了深厚力量。
实践表明:中国特的领导体制,极有利于减少危机状态下的决策碰撞,形成全国救灾一盘棋的协调行动;中国特的行政机制,极有利于确保政府在危机状态下整合力量,聚集资源,最大化地提高公共应急效能;中国特的军队体制,极有利于武装力量的快速集结,使其担当起应对自然巨灾的主力军和突击队。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国特有的制度优势,进一步优化我们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建立起独具特的中国巨灾应对体制机制。
二、四川抗震救灾的胜利是灾区人民的胜利,地方党委政府高效组织是这次应对巨灾最坚实的基础
“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归根到底是人民的胜利。”地震发生后,四川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部署,坚定地担当起工作主体责任,带领全省干部众化悲痛为力量,从废墟上勇敢站立起来,坚强、依法、科学应对地震巨灾,奋力夺取抗震救灾伟大胜利。
地方党政紧急动员沉着应对。震后第一时间,省委、省政府迅即召开碰头会紧急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省政府立即启动应急Ⅰ级响应,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震情灾情,省领导随即分别带队赶赴一线组织指挥。省委、省政府立即成立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下设10个工作组,并向6个重灾区派出前线指挥部。震后不到3小时,四川全省省、市、县、乡抗震救灾组织指挥体系基本形成。省指挥部迅速组织协调各方救援力量赶赴灾区,紧急组织地方部队、公安民警、公安消防近4万人就地就近投入救灾;迅速组织全省多支地震救援队、矿山救援队、医疗救援队急驰灾区。省四套班子领导同志全部参加指挥部相关工作,省指挥部建立每天两次的会商制度,组织协调和安排部署各项具体工作;省指挥部实行应急体制下的厅局工作机制,授权指挥部领导按照分工直接发布指令、调度职能部门;省指挥部与市(州)指挥部建立点对点快速处置机制,直接协调解决紧急救援事项和特殊困难,确保指挥体系高效运转。省指挥部先后邀请了上百位在川各方专家召开各方面的救灾分析会、咨询会,咨询研讨抢险救灾良策;支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积极为抗震救灾献计献策;紧急组织开展涉灾法律问题调研,开展应急地方立法,出台有关政策文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省指挥部及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如在第一时间实行交通管制和交通保障、集中力量打通救援生命线、政府补贴经费帮助受
灾农户搭建简易过渡房、尽快恢复受灾居民家庭生活、实行“就地、就近、分散安置”原则安置受灾众等。
属地为主统筹协调精心组织。随着各方救援力量和资源进入四川,统筹整合各方力量、高效利用救灾资源极为重要。省指挥部积极协助总指挥部和前方指挥部,合理部署救援部队和专业力量,接应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救援队参与抢险救人。采取军地协调、以地方为主,军种协调、以驻军为主的办法,形成军地协同救灾合力,最大化地发挥各方救援力量作用。积极协调省内省外、前方后方物资支援,做好物资筹集、管理和调拨,保障应急通讯联络,筹措安排救灾运力,为各方救援队伍提供有力后勤保障。灾区各市(州)、县小学毕业哭爆句子(市、区)、乡(镇)党委政府也依法全面履行属地应急责任,充分依托内外救援力量和资源,精心实施各项决策,紧张有序开展工作,确保了救灾工作最短时间达到了有序状态。
基层组织坚如磐石发挥作用。省委、省政府在第一时间号召灾区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带领众开展自救互救。灾区十万多基层党员干部既是受灾者,又是自救者,还是指挥者。灾区共组建了8.2万多个各类党员抢险队、党员突击队从事急难险重任务,参与党员达110多万人。在外部救援力量暂时无法到达灾区前,基层党组织和干部众
的自救互救迅速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不顾亲人伤亡自家被毁,顽强奋战在第一线。在从废墟中抢救出的人中有80%多是党员干部众组织抢救和自救互救出来的。更重要的是,正是由于广大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才使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方面的救援救助行动及时、有效地落到了基层,落到了众之中。
实践表明:面对突然袭来的自然灾害,地方党委、政府统一指挥、高效运转,依法救灾、科学救灾,才能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地整合运用好救灾资源,赢得抗击巨灾的重大胜利;基层组织快速响应迅速反应、就地组织众自救互救,才能在危急关头使政府各项应急管理工作落地在众中,大大提升巨灾应对的效率和效益。实践进一步告诉我们,应对巨灾是国家行为,更是地方责任;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必须始终坚持紧紧依靠基层组织和广大基层众,必须始终坚持理性应对、科学应对、依法应对。充分发挥灾区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把灾区人民众的智慧和力量有效调动起来并合理地发挥出去,就能为夺取应对巨灾的重大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四川抗震救灾的理念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全力抢救众生命是这次应对巨灾最核心的取向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抢救人民众的生命,始终是这次抗震救灾、应急抢险第一位的任务。地震一发生,中央和省里就明确强调,当前第一位的任务是全力救人,只要有一线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在抗震救灾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倾注人力、物力和财力救援受难同胞,以对生命的无比尊重,开展最大规模的救援行动,实施最大限度的坚持坚守,不断创造出一个个生命奇迹,诠释了以人为本的崇高价值和巨大威力。
我们从“不惜代价搜救被困众”看:从地震一发生起,空前规模的各路救援大军,就冒着余震不断、飞石塌方的危险,用徒步推进、冲锋舟运载、空降等水陆空多种方式,以最快速度翻山越岭,涉江渡河,昼夜兼程赶赴抗震救灾第一线搜救众。震后第2天,解放军出动军用运输机22架,征集民航客机12架,将4.7万余人从全国各地调往四川,并空投物资12.5吨,创造了解放军军史和我国航空史上单日出动飞机最多、飞行架次最多、投送兵力最多的记录。救援人员不顾疲劳,夜以继日反复搜寻,从一座座废墟中抢救生还者,从一个个与世隔绝的“孤岛”山村中转移受灾众。灾区共抢救出被埋生还者8.3万多人,紧急转移受灾众1500形容人来人往很热闹多万人,疏散解救中外游客5.5万人,救生人数与死亡人数之比达到1∶1,如此高的救生率世界罕见。
我们从“不惜代价救治地震伤员”看:灾后1小时,我们就向灾区派出了医疗队;在“黄金72小时”内,会同全国赶来的医疗救援大军,实现了重灾县医疗救援的全覆盖,实现了3.6万名医务工作者的大集结;到5月22日和27日分别实现了对重灾区每个乡镇和每个村的医疗救援全覆盖。灾区全面建立起定点医疗机构、野战医院、医疗点、巡回医疗队有机结合的医疗救治体系,对地震伤员实行“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救治;“三级转运”并全部实行免费,大大降低了重症伤员的死亡率。抗震救灾中,四川累计救治伤病员400.5万人次,累计住院14.4万人,其中伤员9.1万人,还通过21次专列、99架包机及万余次救护车,安全有序地向全国20个省市转送伤员10015名,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非战争状态下最大规模的免费转移救治。
我们从“不惜代价打通生命线”看:作为当今世界最大规模的山地自然灾害,汶川地震救援行动的一大特殊考验,就是能否尽快抢通灾区交通、通信等生命线,以确保能够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我们协同运用军队力量、企业力量、民间力量和专家力量,争分夺秒开展了打通生命线的攻坚战,共组织3万多人的抢修大军、7500多台抢险设备、5500多台车辆,从多方向在最短时间抢通了进入灾区的生命大通道;成都军区紧急开辟空中航线,先后成功实现空降汶川、茂县;武警部队通过冲锋舟从紫坪铺水库开进汶川,绕开了阻绝的道路,
舟桥部队架设水上门桥,将救援人员和重型装备前送,开辟了水上通道;通过百日攻坚,我们抢通了被认为三年内不可能打通的映秀至汶川公路,4条受损的铁路干线也迅速全线开通,确保了入川大通道的畅通。灾区各条生命线的及时打通和保障畅通,对抗震救灾初期的生命大救援起了重大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