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
联想驱动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合集
研究课题: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
物质。溶解可溶性。可溶性
溶。微溶。不溶
Ca(HCO3)2.可溶。微溶。不溶
Mg(HCO3)2.可溶。微溶。不溶
Ca(OH)2.不溶。-。可溶
Mg(OH)2.微溶。-。不溶
CaCO3.不溶。-。微溶
特别伤感的文案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可能含有Ca(OH)2.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白沉淀,说明水垢中无Ca2+。
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 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若D瓶增重22g,则水垢全部是CaCO3.
什么是粗盐>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② 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 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④ 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增加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曲线所示。
评价:
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作用。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增大。
2.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盐酸反应时,若两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分析曲线图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CaCO3,理由是曲线上对应的体积与质量比铝小,而铝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CaCO3.
3.装置图中“?”所指处有三根导管同时穿过橡胶塞,已知:导管的直径为8mm,橡胶塞细段直径为3cm。从坚固和美观的角度考虑,请在图中标出应在哪三点打孔为好(用圆圈“○”表示打孔位置)。
江歌案刘鑫嫁人了
以上实验能够检测出水垢中含有Mg(OH)2.
身份证号查询个人社保2.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了三种金属——铝、铁、铜,其中一块铜片生锈了,表面附有部分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他们的实验探究过程如下:
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CO2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为探究铝、铁、铜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首先将铝片浸入稀硫酸中,然后将铜片浸入稀硫酸中,最后将铝片浸入氯化亚铁溶液中。然而,这组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可以补充一个实验,步骤为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观察其反应现象,进而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某初级中学学生发现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破损的无溶液,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甲、乙、丙三位同学对该溶液作出了不同的猜想,其中甲同学猜想该溶液是碳酸,乙同学猜想该溶液是过氧化氢溶液,丙同学则没有猜想。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乙、XXX同学的反对,乙、丙同学反对的理由是甲同学的猜想与该溶液的性质不符。为了验证乙、丙同学的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取少量Cu0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然后将带火星的术条插入试管中。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如果丙同学猜想正确,可观察到无明显变化。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4、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首先,
对固体进行了三种猜想:全部是NaOH、全部是Na2CO3、或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然后进行了实验和推断。如果加入的A溶液是Ca(OH)2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a(OH)2→Ca(OH)2·2H2O+2NaOH。如果A是CaCl2溶液,现象a有白沉淀产生,现象b无酚酞不变红,则猜想成立,说明样品中有Na2CO3.
2.猜想Ⅲ成立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反思:为什么久置的氢氧化钠会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保存氢氧化钠的方法是什么?
5.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黄绿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工业上制取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