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一(上)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8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诗歌起源.(羊的成语3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2.(3分)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
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
B.呈现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态势
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
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
3.(3分)《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导致“天下为家”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原始社会的解体 B.私有制的产生
C.国家的建立 D.人性的退化
4.(3分)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事情吉凶。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
A.具有民主彩 B.以血缘为纽带
C.权力高度集中 D.神权王权结合
5.(3分)西周甚至春秋早期,不但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就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不唯如此,铭文和文字制度等也随着器物本身与工艺技术流往分封各地。这说明分封制( )
A.强化君主专制权力
B.导致诸侯国不断发展威胁王室
C.推动国家走向统一
D.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6.(3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
A.宗法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7.(3分)据史书记载,西周后期,周夷王在盟会上,“烹齐哀公于鼎”;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与郑国兵戎相见,被郑国军队射中肩部。这反映出( )
A.地方郡国势力膨胀
B.诸侯王与周天子平起平坐先进基层党组织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周天子的地位在日益衰落
8.(3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括和当时很多人一样,经常瞅准时机购买田宅。这种贵族官僚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的现象反映了( )
A.春秋战国的纷争 B.土地私有制形成
C.宗法制正式确立 D.武将地位的下降
9.(3分)《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10.(3分)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有一个学派,班固称它“留意于仁义”,韩愈说它“合乎人与义”。该学派是(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1.(3分)“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
这体现了( )
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
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
12.(3分)有学者指出:“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伟大成就,不是战国之后历代专制主义者所能泯灭的,它所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财富,两千多年来世代传承不已,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更有难以估量的现时价值。”这说明( )
A.历代以百家思想为官方思想
B.百家争鸣具有深远历史影响
C.百家思想符合现实社会需要
D.历代君主企图扼杀各家思想
13.(3分)战国时,孟子主张“(天下)定于一”,墨子认为应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思想相通之 处是,都主张( )
A.君主专制 B.实行仁政 C.以德治国 D.国家统一
14.(3分)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秦王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
正月”。 正字的读音也当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皇帝独尊
C.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 D.随意性
15.(3分)“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是指( )
A.中央集权制度 B.皇帝制度
水煮鱼的做法图解C.三公九卿制 D.郡国制度
16.(3分)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于( )
A.秦朝统一文字 B.秦朝统一货币
C.秦朝疆域辽阔 D.秦朝统一度量衡
17.(3分)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这表明他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战乱频繁 B.徭役沉重
C.刑罚残酷 D.统治者的暴政
18.(3分)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初算缗钱”,开始向工商业主、者征收资产税。对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者,罚戍边一年,并没收他们的财产。该政策的实施( )
A.促进工商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B.提高民众的投资意识
C.首要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
D.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19.(3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分)公元前112中,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这一措施( )
A.改变了抑商政策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抑制了农业生产 D.实现了国家统一
20.(3分)《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
21.(3分)如图所示为绘制于唐朝初期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漫漫征途的情景。有人认为:“严格说来,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因为他最初的目的仅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其认识历史的视角是( )
A.动机与效果 B.目的与手段 中国移动积分商城积分兑换C.背景与影响 D.原因与结果
22.(3分)唐太宗对秦政多有批评,常以秦皇暴虐、汉武骄奢戒,然而他说:“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材料主要肯定了秦皇、汉武( )
A.废分封,置郡县 B.开拓疆域的功绩
C.重农抑商政策 D.实行文化专制
23.(3分)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
A.皇帝幼龄即位 B.宦官外戚专权
C.黄巾军大起义 D.地方军阀割据
24.(3分)西晋傅咸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与此相关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25.(3分)东汉末年,雄并起国家陷于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中国局势的是( )
A. B.
C. D.
26.(3分)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
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
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27.(11分)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地方官吏于岁末年终将一年的政绩汇报给国君或上级官员),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