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构成。2.通过课本三种物质状态模型形象地了解三种物态特征。3.了解分子运动论的三条内容,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理解扩散现象,会解释日常现象。4.能知道课本的各个小实验说明或验证了什么。
自主学习:
预习交流
1.物质是由 、 构成的
2.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3.扩散是澳大利亚属于哪个国家 的现象,是分子 的结果,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的运动,这种运动叫 。温度越高,分子 越剧烈(快)。
4.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
自主提高及合作探究:
问题1:物质的构成
物质是由 、 构成的,它的大小通常以_________为单位来量度,一个细小的物体里,它的数目都很 。
问题2: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扩散是 的结果,扩散说明分子在 ,分子间有 ;扩散快慢跟物质的
和 有关。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 (“有”或“没有”)停止的时候;分子的 叫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 。
3.闻到各种气味都是 现象,是 的结果。
问题3:分子间的作用力
1.削平的两个铅柱压紧后就能结合在一起,表明分子间存在供暖温度标准是多少 力,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 的缘故;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
的缘故。分子间有间隙是因为分子间有 的缘故。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距离的增大而 ,随距离的减小而 ,两种力中斥力的变化很显著。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10倍时,作用力非常微弱,可忽略,所以分子力是短程力。
3.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力,分子距离靠近表现为 力,此时是斥力 (“大于”或“小于”)引力;分子距离增大(小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表现为 力,此时是斥力 引力
巩固练习: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SARS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B.向一杯水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红了
C.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板长久紧压在一起,金板中渗有铅,铅板中渗有金
D.配制过氧乙酸消毒液时,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2.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冷水在热水中下沉 B. “八月桂花遍地香”时,到处都能闻到桂花的芳香
C.尘土飞扬 D.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压紧,一段时间后不容易把它们拉开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得越快,它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越快
B.液体凝固成固体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停止了
C.固体被压缩到分子之间无间隙才不能被压缩 D.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 )
A.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 D.破镜不能重圆
5.把两块表面干净平整的铅压紧就能结合在一起,把打碎了的两块玻璃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它们拼合在一起,其原因是( )
A.铅的分子间有引力,而无斥力 B.玻璃分子间有斥力,而无引力
C.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因两铅块分子之间的距离能靠近到引力大于斥力的程度 D.玻璃分子之间没有任何作用力
6.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很难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固体由分子组成 B. 固体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固体的分子间存在引力 D. 固体的分子间存在斥力
7.分子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我们可以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它(从宏观现象揭示微观本质)。将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通过观察现象可知:温度越高, 过
程越快,这说明温度越高, 。
8.固体、液体、气体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强弱,由小到大排列的次序是 。
9.将以下内容根据物体尺度的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排列:①地球②生物体③银河系④太阳系⑤分子⑥原子核⑦细胞 。
10.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按物态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的是_______态,包括 ,另一类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一定体积的是______态,包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
11.两滴水银相互接近时,能自动地汇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表明水银分子间存在着_____力
12.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
13.“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在__________。
14.如图所示,把一块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把玻璃板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向上提弹簧测力计,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大,请用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学后总结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内能的概念,并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2.知道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并能解释相关问题。
3.能说出热量的概念。 4.知道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及实质。
自主学习:
温故复习:1.晶体熔化的特点是 ,温度 ;液体沸腾的特点是
温度 。2.不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热温度会 ,放热时温度会 。
3.物质由 或 构成,分子在不停在做qq红包航空母舰怎么画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扩散说明分子在 ,还说明分子间有 。
4.物体的机械能是物体的 与 之和,一个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 ,物体的势能是因为物体间有相互 而具有。
预习交流: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速度越 分子的动能就越 ;分子之间有
力,所以分子也具有 能。
自主提高及合作探究:
问题1:物体的内能
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 能,物体温度升高内能 ,温度降低内能 ,但 为零;而物体有时可不具有机械能。内能的单位也是 言字旁甚。
3.内能跟温度、物态有关,还跟分子数有关,所以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 越大。
问题2: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内能)从 物体转移到 物体或从物体的 部分传到 部分的过程。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 ,热传递的方向是从
传向 ,传递的是 ,热传递的结果是物体的温度达到 (热平衡)。
2.热量(Q):热传递中, 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 ;物体获得内能叫 热量。转移内能出去叫 热量(简称 关于清明节的名言)。
3.热传递和内能改变:物体吸收热量内能 ,放出热量内能 。
问题3: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1.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 ,如压缩体积做功,克服摩擦做功,敲打物体(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 )。
2.物体对外做功,内能 ,如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转化为 能)
总结1。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可能是做功也可能是 改变的内能,改变内能的过程不同,但效果是相同的,所以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 的。
2.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
温度表示物体的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 。
内能是一种能的形式,它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 和 的总和.它跟温度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