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世之谜:他真的是汉⼈⾎统吗?乾隆⾝世之谜:他真的是汉⼈⾎统吗?
2015-06-27
乾隆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福⽓的皇帝之⼀,当了60年皇帝,活到了89岁。他在位期间,⼤清帝国经过其祖、⽗辈近百年的努⼒,根基稳固、欣欣向荣,正处于中国古代史上少有的持续“盛世”时代。在他的治下,清朝取得了⽂治武功的成就,终其⼀⽣,鲜有不顺⼼之处,所以晚年⾃诩“⼗全⽼⼈”。但是,⼆百多年来乾隆的⾝世⼀直没有个明确清晰的说法。那么,乾隆究竟出⽣在哪⾥?乾隆、嘉庆、道光三代清帝为何⼀直纠结于此?“草房诞⼦
说”和“海宁换⼦说”各⾃有怎样的依据?乾隆的亲⽣母亲到底是谁?乾隆⼜是否有汉族⾎统呢?本期档案揭秘,李涵为您讲述:乾隆⾝世之谜。
乾隆是雍正的第几个儿子欲探究乾隆的⾝世,还要从⼀件⾮常蹊跷的事情说起。
电脑老是自动关机是怎么回事1820年农历七⽉⼆⼗五⽇,乾隆的⼉⼦——嘉庆皇帝外出打猎时在承德避暑⼭庄猝然崩逝。随扈的军机⼤⾂托津、戴均元等匆匆忙忙拟写了⼀份《遗诏》,经刚继位的道光皇帝过⽬后,誊抄多份发往全国各地以及琉球、越南、缅甸等藩属国。然⽽没多久,朝廷⼜下令追回所有《遗诏》,并且特别指⽰以“六百⾥加急”的速度将发往琉球、越南、缅甸等藩属国的“错诏”截留封存。很快,修改过的“新诏”⼜重新发出,
⽽“错诏”的草拟者托津、戴均元等⼈则被开除出了军机处。 让道光帝如此兴师动众、⼤费周章的两版《遗诏》,区别主要在⼀句话,它在“第⼀版”中是:“古天⼦终于狩所,盖有之矣,况滦阳⾏宫为每岁临幸之地,我皇考(乾隆)即降⽣避暑⼭庄,予复何憾? ” 此句中的我皇考,指的是乾隆皇帝。⽽在“第⼆版”中,这句话改成了“古天⼦终于狩所,盖有之矣,况滦阳⾏宫为每岁临幸之地,我祖、考神御在焉,予复何憾? ” 我祖指的是雍正,考指的是乾隆,神御是画像的意思。
两版《遗诏》相⽐,“第⼀版”提到避暑⼭庄是乾隆的出⽣地,⽽“第⼆版”则“删
除”了这种说法,修改为避暑⼭庄⾥有乾隆和雍正的画像了。 如果时间往回推⼗⼏年,我们会发现道光帝的⽗亲嘉庆帝也曾为同⼀件事“纠结”过。1807年,嘉庆帝在审阅朝⾂编修的记载乾隆帝⾔⾏的《清⾼宗实录》和《清⾼宗圣训》时发现,这两部重要的⽂献典籍都把乾隆的出⽣地写成了雍和宫,也就是雍正登基前的王府。嘉庆当即命令编修⼤⾂就此进⾏核查。
负责这两部典籍编纂⼯作的刘风诰提供了此说的依据——乾隆⾃⼰做的诗,⽽且不⽌⼀⾸。其中⼀⾸是乾隆在瞻仰祭拜雍和宫后做的,其中有⼀句“来瞻值⼈⽇,吾亦念初⽣”。“⼈⽇”指的是正⽉初七,这句诗的意思是:我正⽉初七这天到雍和宫祭拜,总是念念不忘当初就是出⽣在这⾥。在另外⼏⾸诗⾥,乾隆也⼀再说⾃⼰诞⽣在雍和宫,甚⾄点出了具体的出⽣地点——雍和宫的东厢房。 乾隆亲⾃写下的诗,⽽且是在不同时间写下的很多⾸,“当然”是证明编纂⼈员并没有搞错的最佳证据,嘉庆最终
也认可了。于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清⾼宗实录》和《清⾼宗圣训》中关于乾隆帝的出⽣地是这么写的:“……以康熙五⼗年,⾟卯,⼋⽉⼗三⽇⼦时,诞上于雍和宫邸。”
这件事虽然以嘉庆认可“雍和宫说”⽽结束,但是总透着奇怪。先说乾隆,按说⼀个⼈关于⾃⼰的出⽣地,是不太会去⼤肆宣扬的,因为这不过是⼀个与⽣俱来的事实⽽已。可乾隆呢,却⼀⽽再、再⽽三地唠叨⾃⼰出⽣在雍和宫,好像⽣怕别⼈不知道、或者说⽣怕别⼈搞错。⽽嘉庆呢,⼀开始却是对“雍和宫说”持怀疑态度,原因呢,是他⼀向认定乾隆是出⽣于避暑⼭庄的,⽽且也是有史为证——嘉庆⾃⼰写的诗。 乾隆在登基满60年的时候“退休”,把皇位让给第⼗五⼦顒琰,也就是嘉庆皇帝,⾃⼰则当起了太上皇。嘉庆刚登基的前两年,“太上皇”两次到避暑⼭庄过⽣⽇,嘉庆都陪着去了,并且写诗祝寿。这两⾸诗后⾯的注解⾥都记录了同⼀个信息——嘉庆的曾祖⽗康熙在⾟卯那年肇建了避暑⼭庄,⽽他的皇⽗乾隆也恰好在这年降⽣在⼭庄。也就是说,早在嘉庆帝让⼤⾂们核查乾隆出⽣地之前⼗多年,他就已经对“避暑⼭庄说”有了⼀种根深蒂固的印象,只是后来发现“皇⽗”乾隆⼀再强调⾃⼰出⽣在雍和宫,才不得不“改⼝”。不过,就仿佛⼀个⼈⼀直在努⼒严守⼀个秘密,却在最后的时刻说漏了嘴似的,嘉庆在弥留之际终于没坚持住,冒出⼀句:“我皇考即降⽣避暑⼭庄”。 嘉庆帝说漏嘴的地⽅,由他的⼉⼦道光帝“千⾥追遗诏”及时弥补上了,这似乎是“不幸中之⼤幸”。但是,⼀件本来不算事⼉的事⼉,被这祖孙三代⼀再地强化,反⽽引起了更多⼈
的好奇,从⽽催⽣了有关乾隆⾝世的各种民间传说。 早在乾隆还在位的时候,就有⼈写诗说乾隆诞网店开店
著名服装设计师⽣于避暑⼭庄,⽽且地点⾮常具体:狮⼦园。 狮⼦园是避暑⼭庄外的⼀座⼩园林,因背靠⼀座形状像狮⼦⼀样的⼭峰⽽得名。康熙去避暑⼭庄时常有皇⼦随⾏,不过皇⼦们不住在⼭庄⾥⾯,⽽是住在⼭庄边上的临时性园林⾥,狮⼦园就是康熙第四⼦雍亲王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随驾期间的临时住处。狮⼦园中有⼀处不起眼的房屋,名为“草房”,匾额上的“草房”⼆字为雍正御题。
乾隆继位后,曾多次“驾临”“草房”,写下数⼗⾸以“草房”为题的诗作。⼀个地位尊贵的帝王,为什么对⼀间毫不起眼的“草房”情有独钟?难道仅仅是为了“缀景”和“⽰俭”?于是有⼈猜测,乾隆可能就出⽣在这⾥!⾄于他为什么会出⽣在这么⼀个不体⾯的地⽅,⼜和雍正的⼀段传闻有关。 传说雍正还是亲王的时候,⼀年冬初在⽊兰围场打猎,射倒了⼀只梅花⿅,他当即叫⼈把⿅宰杀,⼤⼝喝起⿅⾎。⿅⾎有很强的壮阳功能,雍亲王喝后难以⾃持,就随便拉住避暑⼭庄⾏宫⾥⼀位很丑的李姓汉族⼥⼦发泄了⼀番。事后,雍亲王把这段露⽔姻缘忘得⼀⼲⼆净。第⼆年秋中再来,李姓⼥⼦已经⼤腹便便。康熙偶见此⼥,⼤为震怒,经过追问,才知道是四阿哥雍亲王⼲的。康熙正在⼤骂雍亲王“下流种⼦”的时候,那位⼥⼦马上就要临产了。为了不让她污秽⾏宫,康熙就指着⼀座马厩让她⼊内分娩。这个马厩是⽤⼲草搭的,脏乱不堪,⽽“临御中国六⼗年、为上皇者⼜四年之⼗全功德⼤皇帝(乾隆),竟诞⽣于此焉。”
最早将这⼀“秘闻”落在⽂字上的,是1944年5⽉在《古今⽂史》上刊登的《清乾隆帝的出⽣》⼀⽂,作者叫周黎庵,是根据逊清遗⽼、曾做过热河都统幕僚的冒鹤亭的⼝述写成的。台湾学者庄练的《乾隆
出⽣之谜》和历史⼩说家⾼阳的《清朝的皇帝》,都采⽤了这⼀说法,甚⾄指出李⼥的名字叫李⾦桂,因为她“出⾝微贱”,所以康熙下旨让胤禛府⾥的侍妾钮祜禄⽒收养这个男孩。庄练还提出了三条史料,作为旁证。 ⼀是《清圣祖实录》第⼆百四⼗七卷载,康熙五⼗年七⽉,雍亲王专程赶赴热河向皇⽗康熙请安。根据时间推断,这正是那个李姓⼥⼦临产之前。康熙之所以要把雍亲王召到热河,当是为了当⾯确定雍亲王就是那个“种⽟”之⼈。 ⼆是乾隆朝⼀位官⾄御史的管世铭有⼀⾸《扈跸秋狝纪事诗》,诗后⼩注
说:“狮⼦园为皇上降⽣之地,常于宪庙忌⽇临驻”,管世铭是乾隆秋狝时的随⾏⼈员,他留下的⽂字应该是可靠的。这也从⼀个侧⾯反映出,当时“避暑⼭庄说”在朝⾂、亲贵的⼩范围内应该是公开的秘密。 三是清代官修《热河志》中专门将“草房”记⼊“狮⼦园”条⽬中。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为什么要将这⼀处不登⼤雅之堂的“草房”记⼊其中呢? 关于“草房诞⼦说”的“⼥主⼈公”,除了李⽒⼥⼦⼀说外,还有“傻⼤”说、“承德贫⼥”说等多种说法。不论是哪⼀个版本,要说明的都是同⼀个问题——乾隆的母亲是⼀个汉⼥,乾隆有⼀半的汉⼈⾎统。之所以有这样的传闻,⼤概有两个原因:⼀是雍正继位前后的种种劣迹,使他树敌太多,这段“⿅⾎”传闻,让他的“公众形象”⼜降低了⼀层。第⼆,乾
隆“半个汉⼈”的⾝份,则反映了当时具有“反清复明”情怀的⼈的⼀种愿望。当然,相
⽐“半个汉⼈”的说法,还有⼀种更彻底的、更符合汉⼈⼝味的说法——乾隆的⽗母都是汉⼈,乾隆是换来的。
所谓“海宁换⼦”,说的是乾隆本是海宁陈阁⽼——陈世倌之⼦,他出⽣的时候,正好雍亲王胤禛⽣了个⼥⼉。结果胤禛“偷龙转凤”,偷偷地把⼥⼉换给了陈阁⽼,⽽把陈阁⽼的⼉⼦——即后来的乾隆留在了府⾥,当作⾃⼰的⼉⼦。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是晚清天嘏所著的《清代外史》中的《弘历⾮满洲种》,后来蔡东帆的《清史通俗演义》、钱塘九钟主⼈《清宫词》、许啸天《清宫⼗三朝演义》等都将“海宁换⼦说”⼤加演绎,⽽影响更⼤的,则是武侠⼩说⼤师⾦庸的《书剑恩仇录》。 野史、⼩说⾥都说当乾隆知道⾃⼰的亲⽣⽗亲是陈世倌后,对陈优礼有加,官拜内阁⼤学⼠。乾隆朝确实有个内阁⼤学⼠叫陈世倌,但此⼈并没有得到乾隆帝的“优礼”,却因⼀次⽆关紧要的出错⽽被乾隆帝训斥了⼀番,⾰掉了官职,⼀点情⾯都不留。如果陈世倌是乾隆帝的亲⽣⽗亲,何⾄于如此⽆情?! 更重要的是,乾隆降⽣时,胤禛的长⼦、次⼦虽然已夭折,但第三个⼉⼦已经8岁,且有⼀个王妃已经有孕,⽽此时胤禛才34岁,正当壮年,⽣⼉⼦的机会有的是,哪有必要偷偷摸摸地⽤⼥⼉去换个⼉⼦回来。 乾隆是“纯种汉⼈”的说法荒诞不经。不过,近年来发现的⼀则史料,使乾隆是半个汉⼈的可能性⼤⼤增加。
中国第⼀历史档案馆近年公布了⼀则雍正元年初册封妃嫔的原始档案,全⽂如下: 雍正元年⼆⽉⼗四⽇奉上谕:尊太后圣母谕旨:侧福晋年⽒封为贵妃,侧福晋李⽒封为齐妃,格格钱⽒封为熹妃,
格格宋⽒封为裕嫔,格格耿⽒封为懋嫔。 这件档案是未经任何窜
改的原始资料,其可信性和权威性是⽆可置疑的,⽽根据这份原始档案⽽修纂的《清世宗实录》则这样记载: 雍正元年⼆⽉甲⼦⼗四⽇,谕礼部:奉皇太后懿旨:侧妃年⽒封为贵妃,侧妃李⽒封为齐妃,格格钮祜禄⽒封为熹妃,格格宋⽒封为懋嫔,格格耿⽒封为裕嫔。 上述两份资料有不少不同点,⽐如,裕嫔、懋嫔的姓⽒对应错了,不过最⼤的不同点是:被封为熹妃的,在原始资料中是“格格钱⽒”,到了《清世宗实录》变成了“格格钮祜禄⽒”。册封“熹妃”是同⼀天发⽣的同⼀件事,被封为熹妃的钱⽒和钮祜禄⽒应该就是⼀个⼈,那为什么她们在不同的记录⾥有着不同的姓⽒呢?其实,姓⽒本⾝就能说明⼀些问题。
钱是汉族的姓⽒,清朝特别是清初,汉族⼈的地位是很低的,汉⼥哪怕⼊了宫⼊了王府,也很少有机会当上⾼等级的皇家嫔妃或者王爷妻妾。钮祜禄这个姓呢,那可就⼤不相同了,它是满洲⼋⼤姓⽒之⼀,⽽且是出皇后的姓⽒:前有康熙帝的孝昭仁皇后,后有道光帝的孝全皇后,还有实际上⽐西太后慈禧地位更⾼的东太后慈安——这些钮祜禄⽒,可都是她们的皇帝丈夫在位时封的货真价实的皇后,⾄于清史上的钮祜禄皇妃等等,那就更多了……两相⽐
成都中考时间2022年具体时间较,“格格钱⽒”变为“格格钮祜禄⽒”的⽬的就很明显了——就是要抬⾼这个⼥⼦的⾝份。也就是说,作为雍正第四⼦弘历母亲的那个⼥⼈,应该是⼀个汉族⼥⼦,后来为了要抬⾼⾝份⽽改了⼀个满姓。 联系传说中的“草房诞⼦说”,⾄少可以做出以下⼏种推测:
第⼀,正史档案中的汉⼥“钱⽒”,可能就是民间传说中的汉⼥“李⽒”,她在承德狮⼦园的“草房”⾥⽣下了乾隆后,被神不知⿁不觉地弄到北京的雍亲王府⾥来,成了雍亲王的低级侍妾“格格钱⽒”。
第⼆,在“草房”⾥⽣下了乾隆的的确是⼀位汉⼥,但由于地位太低,或者像传说中说的,这名汉⼥因为长相丑陋,胤禛只想要⼉⼦不想要她,所以在雍亲王府⾥给⼩弘历另了⼀位养母——“格格钱⽒”。 第三,乾隆的确是“格格钱⽒”所⽣,⽽且就出⽣在雍亲王府。 第四,“格格钱⽒”可能在康熙四⼗九年“⽊兰秋狝”时陪胤禛住在狮⼦园,发现怀了孕,不便带回北京,所以就留下来⼀直待到第⼆年把孩⼦⽣下来。 不论是以上哪种说法,有⼀点是肯定的,⽣下弘历的这个⼥⼈,产⼦时最⾼的⾝份,可能就是汉⼥“格格钱⽒”。如果钱⽒只是乾隆的养母,⽽其⽣母另有其⼈,那么这位⼥⼦的地位也只会⽐“格格钱⽒”更低。
⽐较接近真实的推测是:因为汉⼥的⾝份,或者再加上本⼈姿⾊平庸,“格格钱
⽒”在“雍亲王时期”即使有了个⼉⼦,却也⼀直没有得到重视。她的⼉⼦“⼦以母贱”,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也⼀直没有得到⽗亲雍亲王的多少关注。⾄于当雍亲王变成了雍正皇帝后,“格格钱⽒”突然时来运转,⼀下⼦从“格格”变成了“熹妃”,还改了⼀个⾼贵的姓,其主要原因应该是“母以⼦贵”。因为在当亲王的时候,胤禛春秋⿍盛,总觉得⾃⼰有的是⽣⼉⼦的机会,所以对这个⾝份低下的⼉⼦并不重视。可没想到等他继位时,存活下来、已经长到⼗多岁的⼉⼦,只有三阿哥弘时、四阿哥弘历、五阿哥弘昼三个。
皇子皮肤更何况,长⼤的弘历在兄弟辈中逐渐显⽰出了⾮凡的聪慧和优秀,越来越为雍正所看中。这么⼀个优秀的有可能成为下⼀任皇帝的⼉⼦,如果有⼀个汉族⾎统的母亲,说出去不太好听。于是,“熬”了20年的“格格钱⽒”,终于沾了好⼉⼦的光,改了满洲⼤姓、封了妃⼦。
再后来,年贵妃和皇后相继去世,熹妃⼀时成为后宫地位最⾼的⼈,统摄六宫。雍正暴崩后,弘历成了乾隆皇帝,熹妃成了皇太后。皇太后⾼寿、健康,享尽了⼈⽣的荣华富贵,被称为“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太后”。
(原⽂作者 赵爽 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