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3
教学目的:
1、学习诗歌,了解琵琶女和诗人的悲惨遭遇,从中体会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
2、诵读诗人描写音乐的诗句,深切体会诗人描摹之精彩。
3、分析诗歌,了解本诗以音乐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缜密的结构。
教学重点:
分析诗人描写音乐的诗句,深切体会诗人描摹之精彩。
教学难点:
分析诗歌,了解本诗以音乐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缜密的结构。
课时分配: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浔阳楼楹联“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gō,勾)留江山别离情。”导入。
(二)作者简况: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以44岁为分界线,前期抱定“兼济天下”之思,后期则“独善其身”。
2、诗歌主张: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诗歌的政治作用和社会意义。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反映时事,为现实而作。
“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反映人发疾苦。
3、诗作《白氏长庆集》71卷,存诗2806首。
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分类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心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李忱题
4、元白、刘白

三、诵读《琵琶行》。
1、诵读
1)初读。
要求:a、正确发音、断句、体会其于诗句中抒发的感情
b、着重体会诗人对音乐描写的段落
2)再读:
“转轴拨弦三两声——四弦一声如裂帛”一段,加深对音乐描写的体会。
3)三读:
理清诗歌的叙事思路。
2、品读
1)概括诗词每部分的内容
明确:一、送客闻声。
      二、演奏才能。
      三、自诉身世。
      四、被贬之苦。
      五、重闻之感。

四、诗歌赏析
1、诗歌首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首句交待地点、时间、事件,次句以景物描写渲染人物心境(悲凉、凄楚、孤寂)以下几句皆承此而来,“醉不成欢惨将别”,直接表述了友人相别的凄凉情景,“茫茫江浸月”更是一片迷茫、一片冰凉、一片愁绪,把别时之情伤托于眼前。“忽闻水上琵琶声”,在沉寂之中飘来了渺渺之音,令人忘忧而喜。“主人忘归客不发”,可见技高曲佳。诗人由述别情,写凄景引出思管弦之情。又由“无管弦”、“惨将别”衬托琵琶曲佳,琵琶女技高。
2、用现代语言描述白居易介绍的这段琵琶曲,并给予评述。
诗人听到琵琶曲后的情绪如何?琵琶女的态度又如何?请用具体诗句分析。
明确:“暗问”“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诗人为琵琶曲所吸引而热切邀请琵琶女(欣喜、迫切)。“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诗人以动作刻画其作为女子的羞涩。
3、请就琵琶女自述身世一节,具体分析其形象。
京东物流查快递单号查询明确:世人重轻才:“曲罢曾教善才服”(强中之强),“妆成每被秋娘妒”(美中之美),“五陵年少争缠头”(艺双全),“暮去朝来颜故”(年老衰),“门前冷落鞍马稀”。
商人重利轻情:“商人重利轻离别”——“梦啼幢泪红阑干”,嫁作商人妇孤苦空虚而梦“少年事”,而梦中之景更增今日生活之可悲,故张弦代语,排遣愁绪,这正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一幕。
4、诗人为何泣下最多?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与琵琶女虽不是一个阶层的人,但是两人遭遇的感觉相似,同是盛极而哀的“天涯沦落人”,两人虽是偶遇却似知已。诗人在这段细述浔阳城的环境特点,虽未指斥朝政,却语语不满,字字牢骚,如此来表达郁闷悲愤的心情,这恰好说明了为何诗人能够深悟琵琶女所谈之曲。琵琶女感我“此言良久立”,她在思何?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同情她,她亦怜惜诗人,两人感情相通、相互了解,“更坐弹一曲”,“凄凄不似像前声”,溶进了他的遭遇不平的愤懑之情,而诗人听曲如听诉自身遭遇,在极富感染力的乐曲中,他泪湿青衫,任情奔溢。
五、整合小结,强化感受
琵琶声中塑造出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分析体会作者描摹音乐的手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
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复习名句,引入意境。 
黎明之前 结局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分析并欣赏诗歌的音乐描写。 
音乐被夸大其作用:孔子以“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
音乐被贬低为亡国之祸:陈后主《玉树后庭花》。
音乐成为精神慰藉:白居易《琵琶行》。
清人方扶南把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了。
三、师生共同分析、欣赏: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A、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提问:以“急雨”和“私语”来比喻乐声,除了书上的注释“粗重”、“轻细”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相似之处?
(提示:急促的节奏感)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提问:为什么不说“一把珍珠落玉盘”?
(提示:除了“清脆”,还有一种声音或粗或细,错落有致的感觉)
C、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提问:这两句比喻与琵琶声的相似之处在哪里?
(提示:时而如花下黄莺的鸣声一般流利宛转,时而如被冰阻塞的泉水一样滞涩。还运用了对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来表现音乐形象。)
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深圳哪里最好玩
提问:这两句比喻与琵琶声的相似之处在哪里?
(提示:写出了琵琶声在暂停后的突然爆发,声音十分激昂)
E、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提问:除了声音响亮之外,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
(提示:最高亢的时候戛然而止,有意犹未尽之感)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附:元稹《琵琶歌》里的“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李绅《悲善才》里的“秋吹动摇神女佩。月珠敲击水晶盘”,也都是以声喻声的。元诗比白诗为早,白诗“莺语”二句,可能受到元诗的影响,但较元诗为胜。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1)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如前分析) 
2)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
过渡:当然,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出有关感情的诗句): 
                                  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琵琶女以情演曲         说尽心中无限事。       
诗人以情绘声           别有幽愁暗恨生,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此时无声胜有声。 
问: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诗人也从乐曲中听出了其中的感情。诗人为何能听出?
--a、诗人是音乐大家。 
        b、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所以,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也是本诗描摹音乐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附:说一句题外话,古人有的责备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国古代诗人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伎是较少见的。
5.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中考加油
1)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2)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
 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
3)三闻琵琶,为何 “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
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
4)整合归纳,强化感受 
全篇写音乐三个回合: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琵琶声中塑造出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
7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什么乐器、小结: 
描写特: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分析鉴赏诗文的技巧: 
咀嚼语言,分析手法 
整体感知,品味感情 
四、比较阅读: 
1、韩愈《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耳鬓厮磨,窃窃私语)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由刚转柔起伏回荡,如浮云柳絮飘浮不定,若有若无 难                   于捉摸,却逗人情思。) 
喧啾百鸟,忽见孤凤凰。      (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被喧闹的场面所代替。 在众鸟翩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
――以上是正面描写,多用比喻,且带感情。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 
                 ――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 
2、刘鹗《明湖居听书》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白妞开始(唱)的情景: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也是由作者直接讲出自己的感受,只是其中又使用了比喻罢了。《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在慨叹琵琶女身世凄凉和抒发自己的不满。《明湖居听书》只不过极力形容唱腔的美妙,无弦外之音。两者相较,我以为《琵琶行》胜过一筹。 
五、作业: 
1、课外阅读刘鄂《老残游记》中的《明湖居听书》、朱自清《歌声》,体会音乐描写。 
2、听一段音乐,写一篇音乐欣赏文字,不少于200字。

板书设计
    (并序)
琵琶女          白居易
京倡            京官
                   

商妇——音乐——谪官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 ----------
暂时没有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