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聊聊吧,广播发展史
广播的产生与发展
    电子媒介的起步是从广播开始的,同电子媒介的其他家族成员一样,广播也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
  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亨利希赫兹在其研究中首次发现了电磁波 (无线电波),在人类科学史上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页。他的研究证明,电磁波同光波一样,具有反射、折射、衍射和绕射的性质。这一成果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电磁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令人惊奇的世界。……光束既不能穿过墙壁,也不能穿过伦敦的浓雾,然而波长一码左右的震动的电波却能够轻而易举地穿过这些传导物体。这就为人类揭示了无线电报的可能性。”这一重大发现,为人类展示了一个新的世界,也提出了更多的新的设想。 三八妇女节放假吗?国家规定:放半天假
  18893月,俄国的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提出了利用电磁波进行无线电通讯的设想,1894年研制出无线电报机,189557日,波波夫在彼得堡俄国物理化学会的年会上宣读了论文 《金属屑同电振荡的关系》,报告了他在无线电科学上的研究成果,并演示了自己的新发明。1896电视机的发展史324日,波波夫与其助手在俄国物理化学年会上成功地拍发了人类第一份无线电报——“亨利希赫兹”。波波夫1900年制作的无线电收发报机,其发射与接收距离
的范围已经达到了148公里。
  几乎在波波夫研究无线电报机的同时,意大利的古格列莫马可尼于1895年在自己的家中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电磁波传递信号的实验,其发射接收装置同波波夫的极其相像。1896年,马可尼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只身前往英国,在英国邮政总局进行了公开演示后,在英国取得了无线电专利权。18977月,马可尼在伦敦成立了无线电报通讯公司 (1900年改名为马可尼无线电公司),专门从事无线电器材的制造研究工作,对于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0112月,马可尼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飞越大西洋的远距离无线电通讯,并将无线电通讯技术运用于航海等方面。鉴于他在无线电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1909年,他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无线电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了远距离通讯传递的条件,并且为无线电广播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人类的科学发现就是对于各种设想的证实。当无线电通讯技术开始被广泛使用的时候,科学家们已经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新的领域——利用无线电技术传播人的语言与声音。1900年,美国农业气象局以年薪3000美元雇佣了加拿大的雷金纳德奥布里费森登进行利用无
线电报传送气象资料的实验,费森登因此萌发了利用无线电技术传递人的语言和声音的念头,即怎样将无线电报机上发出的间断性的滴答声,变成一种连续不断的电波,使声音转换成电信号发射出去。
  1902年,在两位金融家的热心资助下,费森登在美国的马萨诸塞州的布兰特罗建立起了研究的实验室,开始向自己的设想挑战。四年后,在1906年的圣诞之夜,他通过无线电报装置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语言广播。那天晚上八点钟左右,新英格兰海岸附近几艘轮船上的无线电报务员正在接收来自远方的莫尔斯电码,突然接收到一个男人的说话声,在讲述了一段 《路加福音》中的圣诞故事后,又出现了优雅的小提琴声,然后是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舒缓曲》,最后这位男子祝愿大家圣诞节快乐。而这正是费森登的实验广播。虽然时间不长,听众只有几名报务员,但这无疑是一次伟大的尝试,标志着无线电语言广播——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即将登上人类社会的舞台。
  1908年,美国物理学家李德福莱斯特在巴黎的艾菲尔铁塔上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无线电音乐广播。
 在科学家们为无线电广播研究努力奋斗的时候,无线电通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军事联
络中去,这时人们仅仅是认识到了无线电的通讯意义。所以,无线电语言广播问世的时候,人们在惊奇之余,并没有引起对于它的真正重视,还没有意识到它同自己生活的联系,还没有意识到它将对整个人类的生活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这一观念上的延误,便使无线电广播的发展比无线电通讯迟缓了许多。
我又想要你了真的想你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社会的格局划分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出现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两大阵营对垒的局面。为了维护各自的阶级利益,各国都开始注意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树立自己的形象。在这一大背景下,无线电语言广播这种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得到迅速的发展。这意味着一个新的传播时代的开始。
  191611月,美国马可尼公司的无线电报务员戴维萨尔诺夫向总经理爱德华内里提出了关于开办广播和制造收音机的建议,计划中写道:“我拟好的这项计划,将使收音机成为普通的家庭用品。我们可以把收音机设计成一种简单的 ‘无线电音盒’,安装几个不同的波长,可用一个开关或一个按纽随意选择。购买一部 ‘无线电音盒’,在城市附近的电台发射范围之内,可以欣赏音乐会、讲演、音乐和朗诵等等”。这种“无线电音盒”几年后由美国无线电
公司生产出来,并推向了市场。这一“新玩艺儿”立即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20年,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总经理戴维斯看到收音机市场的广阔性,聘请了无线电专家弗兰克康拉德在当地修建了一座广播电台,以进一步带动起收音机的销售。就在这一年的112日,由康拉德主持建立的广播电台——匹兹堡广播电台 (KDKA)正式开始播音。这是美国第一座向政府登记注册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商用广播电台。这一天正是美国总统选举日,电台将共和党候选人沃伦哈定同民主党候选人柯斯的选票统计数字随时报告给听众,引起了人们对它的极大关注。匹兹堡广播电台KDKA也因此而闻名于世。这一创举使广播电台迅速地发展起来,到1924年,仅美国就已经有近600家。
 在美国出现广播电台的同时,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也在积极创办自己的广播,其开办时间为:北京旅游景点介绍英国、加拿大1919年;新西兰、澳大利亚、丹麦1921年;法国、前苏联1922年;德国1923年;意大利1924年;日本1925年;中国1926年;印度1927年。但由于无线电技术自身的发展限制,这时的广播电台规模小、设备简陋、发射功率低,广播的时间也比较短,主要是对国内听众进行广播,还没有开办国际广播。
  20年代末,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蔓延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并由经济危机引发出了政治危机,
各种社会矛盾也因此突现出来。这种矛盾不仅表现在帝国主义国家的内部,同时也表现在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争夺殖民地和扩大各自的势力范围,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一方面组织经济集团排斥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对外广播 (广播在当时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传播手段),从精神上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奴役,压制日益高涨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荷兰于1927年率先开办了对外广播,后来法国、英国、德国、日本也相继开办对外广播。相比之下,美国对外广播开办得比较晚,一直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美国之音”才开始对外播音。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在二战前后,世界上共有广播电台1200多座,收音机超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和注释4000万台,有25个国家开办了对外广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播在宣传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各敌对国之间在进行武力较量的同时,展开了激烈的“电波战”。信息对于战争是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的,这种意义不仅表现为对于对方战略战术情报的获取,同时也表现为让人们及时了解战争的发展进程。所以,在二战期间,各国的广播电台都迅速及时地报道有关战争各方面的消息,出现了一批战地记者到前线采访,写出了许多真实感人的战地报道。各国领导层也更加重视大众传播媒介这一特殊的阵地,充分利用广播传播的自身优势,亲自到广播电台向人民发表广播
演讲,极大地调动和鼓舞了人民同法西斯斗争到底的战斗意志。在这一时期,由于各自政治目的的需要,开始了早期的以宣传为对象的传播学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早期的传播理论模式。
广播电台的设立和收音机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广播技术的提高。到了40年代,美国科学家阿姆斯特朗研制发明了调频广播。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广播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时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牵动13亿中国人民的心,也引发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与同情。在这以分秒计算的不寻常日子里,是广播把偏远灾区的即时信息不间断地传递到外部世界,有力推动和协调了救灾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广播搭建起受灾民众与全国人民血泪相溶、心灵相通的桥梁,从而唤起全民族心手相连、共克时艰的昂扬斗志,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开放方针鼓舞下奋勇工作的新闻媒体和广大新闻工作者!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由于电视、电讯、电力等设施在地震中受损严重,广播成为灾区军民了解外界情况的唯一途径。为了让参加抗震救灾部队的广大官兵能够及时迅速地
了解外部信息,遵照中央军委主席指示,解放军四总部决定向一线部队配发17万台无线电收音机,总价值达1700多万元。收音机作为军事装备配发部队,一方面是由于重大灾难面前广播的抗灾媒体属性凸显,同时也表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4小时特别直播《汶川紧急救援》传播的有效性、服务性、针对性增强,有力地促进了灾难救助和重建工作。广播已经成为党中央指挥全国军民抗震救灾的重要舆论手段,在指挥调度救灾力量、传播救灾知识、鼓舞士气、稳定民心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还有去年也就是2013420号的四川庐山地震发生,广播同样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
国家但是是成立了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从422日开播到523日结束历时32白居易诗全集天。在芦山、宝兴两地通过灾民安置点高音喇叭、调频、中波、短波等广播频率和卫星、网络等方式,第一时间发布政府救灾与安置的政策措施、次生灾害预警,发布志愿者和百姓的救援与求助信息,传播卫生防疫知识并对灾区众进行心理疏导,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当地听众的认可。四川省芦山县文新出版广电局局长陈中献说,应急电台做了政府想做而无力做的事情,为政府提供了灾后应急管理的新途径。他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讲述了应急电台在芦山全县通信中断后,通过收音机、高音喇叭传递百姓最需要的信息,以及百姓踊跃收听参与的情景。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彩认为,芦山应急电台成为我们国家应急体制的一个有效的落点,应该思考在制度上保障应急电台的运转并加强基层广播电台应急广播的投入和建设。她说,我们国家四级办广播电视的体制中,县级电台不少处于瘫痪状态,尤其是广电合并以后,广播被弱化。我们国家绝大多数的自然灾害都发生在偏远地区、农村基层。突发灾害一旦发生,应急信息必须要能让老百姓第一时间获得。所以说大喇叭和收音机并不过时,这次芦山地震就突显了基层广播区域传播的重要性。
建设中国的应急广播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中国广播界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中国广播界自我调整改造升级、更好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需求。国家应急广播应在未来更多的实践中,成为政府应急管理的得力工具和公共服务的有效载体。在以后的任何一次突发事件中,应急广播都不会缺位,一定让党和政府的声音、让社会各界爱心汇聚的声音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最需要它的地方。
如何理解广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操作简单
事件发生后报道迅捷
地震发生后,宜宾人民广播电台全台记者出动,在震后不到10分钟通过电话连线的形式,第一时间传回最新消息,及时向广大市民发布,地震发生大约20分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四川记者陈程利用小灵通与中央台本部取得联系,报道高频次、大范围、多点信息传递的功能,展现了广播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信息传输优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