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典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典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u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门关”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
u “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
u “东边⽇出西边⾬,道是⽆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降⽔强度⼤、范围⼩、历时短的特点;
u “南枝向暖北枝寒,⼀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u “罗浮⼭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反映了我国南⽅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
u “天时⼈事⽇相催,冬⾄阳⽣春⼜来”表⽰四季更替,年年往复。
u “两岸青⼭相对出,孤帆⼀⽚⽇边来”可以理解为对流⽔侵蚀地貌的描绘;
u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千岁,不于秦塞通⼈烟”说明蜀道崎岖,⾃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u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的雄奇秀丽。
u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
u “去年元夜⽇,花市灯如昼,⽉上柳枝头,⼈约黄昏后” 影射了满⽉;
u “寻章摘句⽼雕⾍,晓⽉当帘挂⽟⼸,不见年年辽海上,⽂章何处哭秋风” 影射了残⽉;
u “⽉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牵⾦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 影射了满⽉;
u “⼀道残阳铺⽔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初三夜,露似珍珠⽉似⼸”影射了娥眉⽉。
u “⼈间四⽉芳菲尽,⼭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觅处,不知转⼊此中来”来形容庐⼭脚下已是芳菲落尽、⼤地春归,⽽⼭上的⼤林寺才桃花盛开,可见⼭下的⽓温⽐⼭上⾼。
u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来描绘河套平原坦荡辽阔的地形和牧草茂盛、⽜⽺肥壮的温带草原景观。
u “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
黄子韬家境u “城中⼗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稠密,农村⼈⼝稀少的城乡差别。
u “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及旧时汉⼈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
u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u “⼤⾬⼤灾,⼩⾬⼩灾,⽆⾬旱灾”——描述解放前淮河的
⽔⽂状况。
u 李⽩《将进酒》中的“黄河之⽔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是指巴颜喀拉⼭,“海”是指渤海。
u [唐]岑参《⽩雪歌送武判管归来》中的“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黎花开”——描绘的是⼤雪天⽓现象
u 李⽩的“故⼈西辞黄鹤楼,烟花三⽉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是我国四⼤名楼之⼀。扬州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的交汇处,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商业中⼼,如今由于海运和京沪铁路的发展,扬州的交通地位⼤⼤地下降,城市发展缓慢。
u “野旷沙岸净,天⾼秋⽉明”——描绘的是秋天晴夜的天⽓现象。
u [宋]赵师秀《有约》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我国江淮地区春末夏初时节的梅⾬(准静⽌锋)天⽓,以及江南⽔乡景观。
u [晋]傅云《歌》中的“⽇中万影正,⼣中万影倾”——反映出⽇影的周⽇变化规律(北半球夏半年太阳早上从东北升起,⽇影朝西南;黄昏太阳在西北落下,⽇影朝东南,正午时影⼦朝正北或正南或缩⼩为⼀个点,冬半年相反。注意北极及其附近的特殊情况)
u “早穿⽪袄午穿纱,围着⽕炉吃西⽠”——描述的是我国西
北内陆的温带⼤陆性⽓候特征之⼀,说明其⽇温差⼤,原因是深居内陆,⼤陆性特征明显。新疆⽠果特别甜的原因也与⽇温差⼤有很⼤关系。
u 苏轼的《⽔调歌头》中的“⼈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的“阴晴圆缺”指的是⽉相变化规律。
u 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云间,⼀⽚孤城万仞⼭,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门关”——“春风”⼀词是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夏季风),⽟门关位于⽢肃省西北部,河西⾛廊的西端。
u 唐代⼤诗⼈李⽩的“朝辞⽩帝彩云间,千⾥江陵⼀⽇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已过万重⼭”——描绘
了我国长江三峡江⽔湍急、⼀泻千⾥的⽓势,⼜反映出三峡落差⼤、⽔资源丰富。⽩帝城位于长江三峡的西端。
国考准考证号
u 陆游《游⼭西村》中的“⼭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反映了我国丘陵地区⼭环⽔绕,道路复杂的情况
u “⼭岭⾼,⼭路长,样样东西⽤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反映过去福建省的交通⼗分不⽅便
u 宋朝苏轼《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低各不同”——描述避暑旅游胜地江西庐⼭的地貌景观特征,这种峰地貌的最佳观赏位置是站在主峰俯瞰。
u 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船”——描述的是我国四川盆地西部
⼭区的积雪冰川以及长江⼲⽀流的航运状况。
u 杜牧《清明》中的“清明时节⾬纷纷,路上⾏⼈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写的是我国南岭⼀带春⾬绵绵的景象。
u 刘禹锡《⽵枝词》中的“杨柳青青江⽔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出西边⾬,道是⽆晴却有晴”——指对流⾬降⾬范围⼩的天⽓特征
u “⾛千串万,⽐不上淮河两岸”——描绘了淮河流域沃野千⾥,⽓候宜⼈,农产丰富的景象。
u “四季⽆寒暑,⼀⾬便成秋”——描写云南省会城市昆明四季如春的⽓候特征(冬天受昆明准静⽌锋的影响,位于暖⽓团的⼀侧,因⽽不冷;夏天因海拔较⾼,所以不热)
u 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览众⼭⼩” ——指⼭东的泰⼭
u “⼀⼭有四季,⼗⾥不同天”——描写横断⼭区的⾃然景观,是因地形影响的⽓候和植被垂直变化的形象写照。
u 李商隐《夜⾬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夜⾬涨秋池,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夜⾬时”——四川北部的⼤巴⼭区,因⽔汽含量⼤,秋季⽇温差⼤,晚上⽓温下降,⽔汽凝结⽽形成降⾬。
u “青莲出⽔,⽟笋世界”——描绘我国⼴西的桂林⼭⽔(喀斯特地貌)的景观特征。
u 李⽩《望庐⼭瀑布》中的“⽇照相⾹庐⽣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庐⼭瀑布(三叠泉)。
u [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描述我国过去河套平原的⽣态景观。
u [清]龚⾃珍的“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形象地反映了⽣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u ⽑泽东诗词中的“坐地⽇⾏⼋万⾥,巡天遥看⼀千河”——是指⾚道地区因地球⾃转⽽产⽣的地理现象。
u “天⽆三⽇晴,地⽆三尺平”——描述了贵州地区⾬天多晴天少的天⽓特点,同时反映出了贵州⾼原崎岖不平的喀斯特地貌形态。
u 唐代诗⼈张继《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寺”位于我国的江苏省。
u 唐代诗⼈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对愁眠”——描绘的是天⽓特征。
u 杜甫《春夜喜⾬》中的“随风潜⼊夜,润物细⽆声”——是指由暖锋形成的春⾬,春⾬过后,万物复苏。中国第一枚奥运金牌
u “风吹草低见⽜⽺→浅草才能没马蹄→⼀川碎⽯⼤如⽃→风沙茫茫⼤如天”——描绘的是我国北⽅从东到西的⾃然景观,反映的是⽔平⾃然带的经度地带性规律:由于从东到西的⽔份递减,形成了草原—草原荒漠—荒漠的⾃然带景观。
u [唐]⽩居易《⼤林寺桃花》“⼈间四⽉芳菲尽,⼭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地的垂直地带性规律。
u “上⼭到云⾥,下⼭到⾕底,⼆⼈对⼭看得见,⼀个往返若⼲天”——描绘的是我国横断⼭区“⼭⾼⾕深,⼭河相间”的地形特点。
u 民谣“⼭是⼀尊佛,佛是⼀座⼭”——讲述的是四川省的乐⼭⼤佛。
u ⾼⿍《春居》中“草长莺飞⼆⽉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和张敬忠《边词》中“五原春⾊旧来迟,⼆⽉垂柳未挂丝”两诗都是描写农历⼆⽉景观,说明我国南北春季来临时间各有早晚。春天上升⽓流较强,有利于放风筝。
u “天上⽆飞鸟,地下⽆⽔草,四处⽆⼈烟,风吹⽯头跑”——⽣动描述了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壁景观。
u “仰望⼭接⼭,俯视江如线,对⾯能说话,相会要⼀天”——横断⼭区的地形地貌景观。
u “北国风光,千⾥冰封,万⾥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河上下,顿失滔滔”描写我国北⽅冬季冰天雪地,江河封冻的景观特点。
u 刘禹锡“海潮随⽉⽣,江⽔应春发”——揭⽰潮汐现象与⽉相变化关系和河流径流变化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u ⽩居易的“⽩浪茫茫与海连,⽩沙茫茫四⽆边,朝来暮去淘
不住,遂会东海变桑⽥”——说明了地球上海陆变迁及外⼒作⽤对地形的影响。
u “橘⽣淮南则为橘,橘⽣淮北则为枳”和“⽇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说明了农业⽣产具有地域性特点。
u 刘禹锡的《⽵枝词》中“⼭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是⼈家;银钏⾦钗来负⽔,长⼑短篙去烧畲”——说明烧⼭种⽥破坏了涵养⽔源的森林,造成⼭上⽔源枯竭,⼈们⽣活艰⾟的惨状,是故“银钏⾦钗来负⽔”。
u “⽊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草寒有怀》)“寒⼭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洞庭⼀夜⽆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唐,李益《春夜闻笛》)——描述候鸟迁涉的⽅向和季节。
u “⼋⽉涛声吼地来,头⾼数丈触⼭回。须臾却⼊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唐,刘禹锡)和“⼀痕初见海潮⽣,顷刻长驱作怒声。万马突围天⿎碎,六鳌翻背雪⼭倾。(仇远《钱塘观潮》——描写钱塘江潮汐现象的诗词。
u “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西岳华⼭,华⼭险峻挺拔,是地壳运动形成的。秦岭与华⼭不断上升,⽽渭河平原不断下沉,华⼭才会显得如此雄伟,奇峰突起。诗中所⾔的“⼑”和“剑”原来是内⼒的⿁斧神⼯。
u 形容锋⾯⾬的特点:“⼀场春⾬⼀层暖,⼀场秋⾬⼀层寒”,“云过⼭头湿,⾬过⼭头明”。
u “马前桃花马后雪”夸张地表现秦岭南北两边⾃然景观的差异。
u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改成了“天苍苍,野茫茫,⽼⿏跳过露脊梁”,表现过去的林草丰茂、繁荣富庶之地,由于过度放牧或⼈为开发⽽草场退化,⼟地沙化,⽼⿏跳过去都会露出脊梁来。
u “⼀年开草原,⼆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表现开垦草原带来草场沙化。
u 讲述横断⼭区⽓候的垂直地带性时,可⽤“⼀⼭有四季,⼗⾥不同天”。
u 表现新疆的风沙⼤:“⼀年⼀场风,从春吹到冬”、“⼀天要吃⼆两⼟,⽩天不够夜⾥补”。
u 表现黄河含沙量⼤:“⼀碗⽔半碗泥”。
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代诗词是我国⽂学宝库中的⼀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百年来⼀直为⼈们传诵。笔者多年从事地理教学⼯作,发现古代诗词中深藏着许多有关地理知识,从中不仅能学到很多的⽂学知识,还可以学到不少的地理知识。我可以这样说“细读唐
诗⼏遍,地理知识⾃见”。
⼀、描写地形的诗句如:
李⽩的《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渲,崖转⽯万壑雷。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西望长咨嗟!”
此诗⽣动地描写了四川省西部崎岖的地形。四川盆地西部邛崃⼭等⼭脉属于横断⼭脉的部分,⼭峦起伏,连峰接天,削壁深壑,连⼭耸⽴,地形⾮常复杂。“⼀⼭有四季,⼗⾥不同天”从另⼀⽅⾯反映了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地势⾼低起伏,导致道路只
能围绕⼭峰盘旋,所以历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描写⽓候的诗句如:
1、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云间,⼀⽚孤城万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门关。“
诗中后两句从字⾯意义上讲就是:⽟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的春风当指夏季风。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差异导致海陆上⽓压中⼼的季节变化,引起⼀年中盛⾏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向变换⽽形成季风。夏季北太平洋⾼压势⼒⼤⼤增强,亚洲
⼤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季风区。季风区与⾮季风的分界线是:⼤兴安岭-阴⼭-贺兰⼭-巴颜喀拉⼭-冈底斯⼭⼀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季风区。因为⽟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2、描写平原与⼭地⽓候差异的诗句如:
⽩居易的《⼤林寺桃花》
“⼈间四⽉芳菲尽,⼭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觅处,不知转⼊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地⽓候的差异。⼈间四⽉正是⼤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在⾼⼭古寺之中,⼭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地海拔⾼导致⽓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于地⾯,因此离地⾯愈⾼的⼤⽓受热愈少,⽓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地的相对⾼度较⼤,所以⼭顶的⽓温是⼭脚⽓温减去相对温差,故⼭顶⽓温要远低于⼭脚的⽓温。
三、描写河湖的诗句:
1、李⽩的《将进酒》诗中前⼆句:
“君不见黄河之⽔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如从天⽽降,⼀
泻千⾥,东⾛⼤海。上句写⼤河之⽔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河之去,势不可回。这⾥的“天上”指的是青藏⾼原上的巴头⾯颜喀拉⼭,黄河从这⾥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流,经过了5500千⽶的路程,流⼊渤海,是我国第⼆长河。由于青藏⾼原平均海拔在4000⽶以上,为我国地势第⼀级阶梯。它与第⼆级阶梯⾼出2000-3000⽶,与平原地区⾼出3000多⽶,所以在平原上的⼈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天⽽来。这种落差之⼤,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能资源。⽬前,已在⼲流上相继建⽴了多个⽔电站和⽔利枢纽。
2、李⽩的《早发⽩帝城》:
“朝辞⽩帝彩云间,千⾥江陵⼀⽇还。
两岸青⼭啼不住,轻⾈已过万重⼭。”
诗中以“轻⾈”沿江下⾏,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彩云间”三个字,描写⽩帝城地势之⾼,以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说明长江蕴有极其丰富的⽔能资源。长江发源于青藏⾼原上的唐古拉⼭脉,注⼊东海。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由于两岸青⼭的约束,⽔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能资源。
四、描写⾃然景观的:
1、苏东坡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低各不同。
刚刚武汉发布最新隔离政策不识庐⼭真⽽⽬,只缘⾝在此⼭中。”
诗⼈从横看、侧看,从远视、近视⼀观察庐⼭,所见的庐⼭雄姿各不相同,为什么看不清庐⼭的真⾯⽬呢?只因为⼈在庐⼭之中。庐⼭飞峙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滨,长约25公⾥
宽约10公⾥,呈东北-----西南⾛向,⼭体不⼤,但平地⽽起,显得特别挺拔。主峰汉阳峰1473⽶,常隐没在云雾之中,描写钱塘江的诗句
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座地垒式断块
⼭,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2、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层云,决眦⼊归鸟。
会当凌绝顶,⼀览众⼭⼩。”
此诗描写的是我国著名的东岳泰⼭。泰⼭位于⼭东省泰安市,座落在⼭东丘陵之中,周围⼭地⾼低起伏,低⼭连绵,唯泰⼭突颖⾯出,海拔1532⽶,为⼭东丘陵中海拔最⾼的⼭峰,号称五岳之⾸。泰⼭历受各朝帝王重视,不少帝王登基之初,⼤多到泰⼭进⾏封禅,表⽰改制应天,以告太平。历代⽂⼈学⼠亦慕名⽽来,留下不少赞美泰⼭的诗篇和题字或游记。以致泰⼭成为闻名中外的五岳之尊。
另外,还有描写植被、物产、⽥园风光的等等,这⾥就不再
⼀⼀列出。
其实,唐诗中的知识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我只是从地理⾓度去阅读和理解,这只不过是唐诗宝库中的沧海⼀粟,更多深藏未露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发掘。、中国地理。
1、诗与天⽓、⽓候知识
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云间,⼀⽚孤城万仞⼭。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门关。“ 诗中后两句从字⾯意义上讲就是:⽟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的春风当指
夏季风。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差异导致海陆上⽓压中⼼的季节变化,引起⼀年中盛⾏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向变换⽽形成季风。夏季北太平洋⾼压势⼒⼤⼤增强,亚洲⼤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季风区。季风区与⾮季风的分界线是:⼤兴安岭-阴⼭-贺兰⼭-巴颜喀拉⼭-冈底斯⼭⼀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季风区。因为⽟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新疆⼀带〝早穿⽪袄午穿纱,围着⽕炉吃西⽠〞是温带⼤陆地性⽓候条件早晚温差⼤的真切实写照旧;“城市尚余三伏热,
秋光先到野⼈家”(宋、陆游)形象地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现象。“东边⽇出西边⾬,道是⽆晴却有晴”(唐、刘禹锡)是四种
降⾬类型中对流⾬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或⽇常⽣活的感受,我们体会对流⾬的特点是降⽔强度⼤、范围⼩、历时短等。“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形象地
说明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或雪的天⽓变化特征。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汉时关,万⾥长征⼈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中,阴⼭
是我国季风区与⾮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400毫⽶年等降⽔量线经过的地⽅,在阴⼭西北植被以草地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活着被称为“胡”的少数民族。阴⼭东南部即汉族的主要聚居区,以种
植业为主,也是古代所称的“中原”。“不教胡马度阴⼭”即遏⽌北⽅少数民族的⼊侵。
⽩居易的《⼤林寺桃花》“⼈间四⽉芳菲尽,⼭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觅处,不知转⼊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地⽓候的差异。⼈间四⽉正是⼤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在⾼⼭古寺之中,⼭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地海拔⾼导致⽓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于地⾯,因此离地⾯愈⾼的⼤⽓受热愈少,⽓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地的相对⾼度较⼤,所以⼭顶的⽓温是⼭脚⽓温减去相对温差,故⼭顶⽓温要远低于⼭脚的⽓温。⼜如“南枝向暖北枝寒,
⼀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
量的差异。
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青草池塘处处蛙。”,说明梅⼦
黄熟的六⽉,夏季风北进,⾬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连绵的梅⾬天⽓。反映了我国南⽅⽓候因受来⾃太平洋暖湿⽓流影响⼭⾊如洗、⼀派⽣机的美景。岑参的“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
即飞雪”,则是描写我国北⽅⼴⼤地区⼊冬后的⽓候状况。
2、诗歌与地形河流知识电子公章怎么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