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0.11.12
【字 号】浙政发[2010]56号
beat it歌词大意【施行日期】2010.11.1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王一楠高鑫女儿【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
正文
德系车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浙政发〔2010〕56号)
浙江宁波旅游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进一步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推动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新时期旅游业发展思路
  (一)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 全面把握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按照“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服务水平、继续走在前列”的要求,大力推进旅游大众化、多样化、国际化和信息化,充分发挥旅游业“兴一业旺百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二)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完善市场配置机制,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坚持协调发展,着眼国内国际两大市场,
统筹城乡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注重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坚持生态环保,合理开发资源,重视节能减排,倡导低碳发展,开展绿消费,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二、确立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定位
  (三)旅游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确定旅游业为我省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支撑作用。到2015年,全省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63%,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3%;全省旅游业就业人数突破360万,占全省城乡就业人数的75%;旅游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5%;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3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2%;全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旅游经济总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四)旅游业要成为转型升级的先行产业。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发展层次,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多样性的旅游需求,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拉动经济增长、扩大消费需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中的先行带动作用。旅游发展模式由政府主导推动向市场主体推进拓展;
经营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节约经营转变;市场格局由入境旅游为主向国内、入境、出境三大市场协调发展转变;产业形态由观光为主向休闲、商务、会展等新型业态拓展;企业组织由中小企业向企业集团、股份公司、连锁经营等形式拓展。
  (五)旅游业要成为创业创新的先导产业。进一步推动旅游业改革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创业创新中的先导引领作用。创新旅游发展理念,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旅游科学发展;创新旅游产业布局,完善产业产品体系,促进旅游集发展;创新旅游经营业态,打造地方特品牌,形成旅游特发展;创新旅游经营机制,建立行业标准体系,推动旅游规范发展;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健全市场营销网络,促成旅游整体发展;创新旅游区域合作,完善区域协调机制,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六)旅游业要成为生态文明的示范产业。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力推广绿旅游,加快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切实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加快形成绿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态旅游环境;加强生态旅游宣传教育,丰富生态旅游文化载体,加快形成特明显、底蕴深厚的生态旅游文化。
  三、优化旅游业发展区域布局
  (七)加快建设一批国际旅游目的地。以国际开放度较高的中心城市为主体,以提高旅游国际化水平为目标,积极打造杭州国际休闲旅游、宁波滨海都市旅游、绍兴古越文化旅游、浙中商贸影视旅游和舟山海岛佛国旅游等五大国际旅游目的地。按照“产品国际化、营销国际化、服务国际化”的要求,着力发展杭州西湖、千岛湖、宁波溪口、温州雁荡山、嘉兴乌镇、金华横店影视城、舟山普陀山、衢州江郎山等一批适合国际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完善符合国际标准的旅游接待设施,建立全球性旅游营销网络,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增强我省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
  (八)加快建设一批国内旅游目的地。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以扩大国内旅游市场为目标,重点打造温州山水风情旅游、浙北古镇水乡旅游、浙西南生态休闲旅游等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以自然山水、历史古镇、生态养生、运动休闲为特,大力开发适合不同层次旅客的旅游产品,打造特旅游精品,创造特旅游品牌,塑造特旅游目的地形象,提高浙江特旅游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九)加快建设一批区域旅游目的地。以旅游经济强县和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为载体,
以推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批区域旅游目的地。强化县域旅游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加快培育更多在长三角有规模、在全国有影响的旅游经济强县,增强旅游经济强县的要素集聚和市场辐射能力。
  (十)加快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以旅游经济强镇和旅游特村为基础,以满足大众旅游消费为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着重培育100个旅游强镇,建设1000个旅游特村,形成一批面向省内外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突出乡村旅游的田园风光、自然景观、农家体验的特,开发自然清新、返朴归真、绿生态的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促进城乡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打春是几月几日2022几点几分
  四、推进旅游业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十一)推进旅游业与第一产业融合。大力推进旅游业与农业、林业、畜牧、渔业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加快开发农村、山区、林区、海岛旅游项目。在妥善保护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物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民族村寨、民俗村镇、民间古居,大力培育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农家乐、渔家乐,开展深山探险、溪水漂流、森林氧吧、海钓潜水、采摘尝鲜等各具特的农、林、渔业观光休闲体验旅游活动。
  (十二)推进旅游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充分发挥我省加工制造业发达的优势,积极发展工业观光、购物、考察和旅游商品制造业。大力提升浙江传统的丝绸、陶瓷、刺绣、石雕、木雕、根雕等特旅游商品的制造加工水平;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休闲、登山、滑雪、潜水、露营、探险、水上运动、高尔夫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及宾馆饭店专用产品制造业;大力培育旅游房车、邮轮游艇、景区索道、游乐设施和数字导览设施等旅游装备制造业。加强旅游商品的研发和生产,建设全国性旅游商品制造基地。
  五、倡导新的旅游方式
  (十三)倡导绿低碳旅游方式。大力推行集约节约、循环利用的绿低碳旅游方式。深入开展绿饭店和生态旅游区创建活动,大力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支持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游经营户充分采用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5年内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以上。建立旅游资源、生态保护管理监测系统,严格执行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合理控制旅游地的环境容量,切实加强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十四)倡导文明健康旅游方式。深入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在全社会
大力倡导健康旅游、文明旅游。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通过多种形式规范引导游客文明出行、文明住宿、文明消费。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自主选择绿饭店和绿旅游产品,自觉遵守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文明行为指南,尊重自然,尊重当地文化,尊重服务人员,抵制不良风气,摒弃不文明行为。通过文明健康的旅游方式,使广大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传播文明。
  (十五)倡导文化内涵旅游方式。推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结合,大力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把文化贯穿到旅游活动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旅游开发深挖文化内涵,旅游经营体现人文特质,旅游商品提高文化创意,旅游餐饮突出文化特。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的旅游文化产品,开展具有地域特的旅游文艺演出和节庆活动。鼓励发展红旅游,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体育场馆等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旅游活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公共媒体要开设旅游栏目,加大旅游公益宣传力度。元宵节文案简短
  六、加快旅游改革步伐
  (十六)整体推进全省旅游综合改革。立足各地旅游产业基础和特点,放宽旅游市场准入,
完善旅游投融资机制;加强旅游资源整合,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旅游新兴业态;开展旅游企业重组,培育旅游上市公司;加快发展大众旅游,培育高端旅游产品;扩大旅游对外开放,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努力形成全省旅游综合改革整体推进格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