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固丹命卒之时也”的翻译
“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史记》选读《刺客列传》中的一句话,在课本第99页第9行,与课本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上是这样翻译的:这本是我需人做事的时候啊。我以为这样翻译不妥,与课文真正想表达的中心不相符。
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固:表示强调;丹:指自己;命:指生命;卒:终、完毕、结束。之:的;时:时候。整个句子的翻译就是:这本来该在我生命结束的时候。也就是说,直到燕太子丹死的时候,才不能保护樊於期将军。
属蛇的和什么属相最配这句话显示了太子丹什么样的性格呢?他是一个“真义士”,他同时也是为写荆轲作铺垫的。那么太子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首先,他是一个不成熟的政治家。
第一,历史上的鞠武是一个软弱胆小的人,根本不适合做太傅。燕国有才能的人很多,像田光等,太子丹并没有选择这样的人才,仍然把鞠武留在身边,而鞠武对太子丹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忙,有这样一个老师,必然会影响太子丹以后的决策,更甚者会影响到燕国的将来。
第二,此时去刺杀秦王是不合时机的。燕太子丹年少时与秦王交好,是因为二人同在赵国作人质,基本
上是因为个人意气。而当秦王回国后,二人中一个是高高在上的秦王,而另一个则是受制于秦王的人质,两个的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秦王对待太子丹并不好,可以说太子丹受尽了侮辱和折磨,不得已之后,逃回燕国。大丈夫应该能屈能伸,不能在乎一时,太子丹应该积聚自己的力量,然后再与
秦王交手,那样的话,或许历史就会就此而改变。
第三,国家的前途是何其重要,怎么可以寄托在一个小小的刺客身上呢?即使这个刺客本领再大,也敌不过千军万马,仅靠一把带毒的匕首和一个见了大场面还会害怕的助手秦舞阳,就能成就大业吗?可以说太子丹把所有的事想的太美好了,也把刺秦这一艰巨的任务想得太简单化了。
帝国时代2hd联机第四,在刺杀秦王失败之后,荆轲身亡,而太子丹的逃避、躲藏等一系列举动都能说明他是一个不成熟的政治家。
姓刘的名字其次,也是太子丹所体现出的最重要的性格——游侠式的义气。
第一,以自尊作为自己的性格核心。“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欢。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燕太子丹不能容忍“见陵”,不能容忍自己的自尊被践踏在别人的脚底下,因此他选择了自尊,他史记 刺客列传>杜隆坦
选择从秦国逃归燕国。作为人质的太子丹逃归,肯定会引发两国的邦交,或许,燕国就会因此而被攻破。而太子丹为了自尊,不顾国家利益。所以说,自尊是他的性格核心。
鸡怎么画第二,太子丹遵从那些有节义的人,而且已经到了那种无以复加的地步。当樊将军从秦国逃出后投奔燕太子丹时,对于樊将军的去留,太子丹和太傅鞠武之间发生了一场争论,鞠武认为:留下樊将军只能给燕国带来灭顶之灾,而太子丹却认为:不能因为迫于强秦的原因而抛弃所同情的朋友。太子丹很在乎樊将军这个朋友,他认为能在那样的形势下,樊将军能来投靠他,是难人可贵的,所以他珍惜这个朋友。
鞠武说的话也没有错,留下樊将军并没有什么作用,实际上留下他是没有用的。太子丹之所以留下樊将军,是为了朋友,是为了“义”这个字,这是他生命的核心和关键。
结合文本的中心思想,同时《刺客列传》中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士为知己而死”,虽然荆轲的举动已经融合了政治彩,但是仍然没有离开这个根本思想。
所以“是固丹命卒之时也”应该这样翻译:这本来该在我生命结束的时候。
文言文中,翻译句子的时候,不能仅仅看字面上的意思,也要兼顾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翻译句子,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