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同志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组...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同志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组委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的通知
演员曾晖
制定机关
国家体育总局
公布日期
中国民航大学排名
2006.10.27
施行日期
求个好玩的网游2006.10.27
文号
running man20170226
主题类别
体育
效力等级
语言栏修复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正文:
----------------------------------------------------------------------------------------------------------------------------------------------------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同志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组委会成立大会上
的讲话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局,总参军训和兵种部体育局、总政宣传部文体局,各厅、司、局,各直属单位:
  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2006年10月26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组委会成立大会。现将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同志在会议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实际工作贯彻落实。
  二OO六年十月二十七日
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组委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 刘鹏
  (2006年10月26日)
  同志们:
  今天,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组委会正式成立了,这标志着本届全运会的筹备工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进入了一个新的组织实施阶段。刚才,韩寓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通报了前一阶段筹备工作进展情况,对下一阶段组织和筹备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全面工作要求。山东省自2005年2月获得十一届全运会承办权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承办十一届全运会作为推动全省各项工作的一个抓手,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以及专题会议多次研究承办工作,确定了“全民动员、举省一致,党委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总体思路,以“和谐全运、诚信全运”为总目标,以“新山东、新盛会”为主题,明确了“场馆一流、组织一流、环境一流、服务一流、成绩一流”的目标任务。2005年7月19日,成立了山东省筹委会,韩寓省长亲自担任主任。8月18日,召开了筹委会第一次会议,对筹备工作进行了精心设计和规划安排,十一届全运会的筹备工作正式启动。山东省筹委会制定了筹备工作总体方案和总体工作计划,确定了项目城市承办布局,启动了部分场馆建设工程和维修改造工程,济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省射击场、青岛大学体育馆、烟台市游泳跳水馆等一批场馆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竞赛组织、新闻宣传、市场开发、环境改造等工作也都做了周密安排。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运动会的顺利举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今天张高丽书记、韩寓省长亲自到
会做动员部署,也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在此,我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向组委会的成立表示热烈地祝贺!向支持和领导运动会筹备工作的山东省委、省政府以及具体承办各项比赛的济南市、青岛市等17个城市的市委、市政府和有关同志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与以往全运会不同,本届运动会不再成立全国筹委会而直接成立组委会,并且时间也提前了两年多,这是对以往惯例的一个突破,也是一次新的尝试。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更好地同国际接轨,学习借鉴奥运会、亚运会先进的管理经验,使全运会的组织机构尽早投入运转;二是有利于加强领导,促进沟通和协调,有利于整合力量,提高效率;三是及早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把筹备工作抓早、抓细、抓实,为全运会的顺利举行创造更好的条件。今天这个会议非常重要,既是组委会成立大会,又是动员大会。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通过历史回顾,全面认识举办全运会的综合作用。
  全运会是根据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创立的竞赛体制,是推动全国体育运动的重大措施和强力杠杆。1954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合法地位,但由于国际体育组
织中有人制造“两个中国”,台湾仍以中华民国名义保留着参加奥运会的资格,这是跟中国政府一贯坚持的“一个中国”立场相对立的,1958年我国宣布退出了国际奥委会。但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增进人民健康,在国际比赛中展现新中国的崭新面貌,依然是体育工作所承载的历史任务。1959年,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10周年大庆,继续推动体育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竞技水平方面的作用,党中央决定在首都北京举办首届全国运动会,第一届全运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以后的各届全运会在此基础上就顺延下来了。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后,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全运会一度中断。后期,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下,决定恢复举办全运会,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在北京举办。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党、全国开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一新的形势要求中国体育全面走上国际舞台,这是体育工作按照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路线、顺应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1979年,国际奥委会名古屋决议恢复了我国的合法地位,而台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体育担负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既要积极地参与国际奥林匹克事务,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又要在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国际体育大赛中创造优异成绩,树立改革开放的中国不断进取、不断崛起的新的形象;还要通过在赛场上为国争光,弘扬爱国
主义精神,激发人民自信心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激励广大众投身改革开放的巨大热情。在改革开放初期,拨乱反正,百废待举,中国人民渴望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而体育适时地为完成这个任务作出了重大贡献。1984年,中国代表团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了15枚金牌,实现了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评价和肯定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成绩,这成为中国体育的一个战略转折点。此后奥运战略逐步在我国得到了推行和强化,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价值目标,而全运会作为我国举办的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赛事,也就必然把服务奥运战略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为促进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实现竞技体育的国家目标、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同时带动众体育的发展,就必须要统一意志,整合力量,建立起有效的竞争、激励、协调机制,而全运会成功地承担起了这个重大任务。进入90年代以来,为了使全运会更好地服务国家目标,服务奥运战略,我们不断完善全运会政策,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项目设置全面与奥运会接轨,实行人才交流,实施奥运成绩带入全运会、解放军和地方两次计分等等,这些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可以说没有全运会,中国的竞技体育发展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其中就包括体育需求。而且随着经济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高,众对强身健体的需求越强烈,对欣赏高水平竞技比赛的需求也就越高涨。不断满足人民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这就是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而全运会也承担了这个职能。多年的实践证明,全运会的举办,对增强广大人民众的体育意识,普及体育知识,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和不断完善,全运会也给举办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非凡的变化,在推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去年十运会为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直接指挥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举办十运会为抓手,充分发挥了其综合功能,取得了明显成效。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了江苏全省经济增长。根据江苏经济增长与投资和消费的弹性关系测算,十运会对江苏经济增长每年产生1个百分点以上的拉升作用。在2003年到2005年的3年时间内,
全省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达到50万个以上。十运会期间,南京日均人流量超过了30万人,接待海内外游客350万人,旅游总收入近20亿元。十运会成为了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第二, 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和良好形象。几年来,江苏把迎接十运会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促进了广大市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倡导礼貌用语,讲究卫生、遵守秩序,充分展示了江苏人热情友善、诚信质朴的良好精神风貌;十运会期间,4000多名中外记者聚集江苏,每天向世界各地发稿,每天数百万人次点击十运会网站,比赛期间数十亿人次观看十运会开闭幕式和有关比赛,仅中央电视台直播、转播节目就达2000多小时。这些大大提高了江苏的知名度,扩大了江苏在海内外的影响;承办十运会的实践证明,通过科学地组织大型活动,可以有效地动员民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措施。
  第三,提高了江苏省城乡建设的现代化水平。筹备十运会四年来,全省新建高速公路1423公里,水利、通信、电力、港口等大项目加快了进度,全省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大大提升;太湖、淮河等重点流域的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南京主城区的污水处理率达到85%,
在全国名列前茅;南京市地铁一号线、南京铁路新客站、绕城公路等重点工程项目在十运会前全面投入运营,秦淮河风光带、中山陵风景区、滨江风光带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第四,推动了江苏省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四年来,“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成为全省更多人民的自觉意识,全省体育人口已从35%上升到42.75%,极大地推动了全民健身向纵深发展;江苏体育场馆建设四年的投入超过了建国后前50年的总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比1996年翻了一番,江苏体育设施建设前进了近10年;江苏省的竞技实力有所增强,体育产业发展加快,增加值一直保持在两位数增长,成为江苏省第三产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十运会为江苏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以及体育赛事人才、体育经营人才、体育管理人才。这是最为宝贵的体育财富,成为江苏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
  当然,矛盾存在于一切事务当中,任何事物很难尽善尽美,在全运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去年举办的十运会上,出现了个别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弄虚作假等赛风赛纪问题。对此,社会各界和体育爱好者非常关注,议论很多,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也有一些尖锐的批评,甚至一些过激的说法。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全运会结束后,大家对此总结了三条:第一,社会各界、广大众、新闻媒体对全运会这么关注,这说明
了全运会的重要,说明全运会与人民众息息相关;第二,对那些合理的意见、建议和批评,要认真思考、坚决整改,因为这也是推动全运会进步的一个动力;第三,对那些不客观、过激的认识和看法,要冷静分析。全运会虽然存在着个别赛风赛纪问题,但赛风赛纪总体良好,得到绝大多数参赛队伍的充分肯定。出现的个别问题不能抹煞全运会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在实施奥运战略、为国争光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在对全运会的认识和评价上,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否则,就会有损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就会影响连接中国体育历史与未来的纽带,给中国竞技体育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实践表明,在现阶段,全运会仍然是我们国家竞技体育实现国家目标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杠杆。
  对全运会,我们的态度非常明确:第一,毫不动摇地坚持;第二,不断地进行完善。特别是要高度重视赛风赛纪问题。因为体育道德风尚既是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根基,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体育精神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它追求公开、公平、公正,它是具有非常积极、非常崇高的价值趋向的。公平公正是体育永恒的灵魂,是体育的生命线。正因为它有这些特定的价值取向,体育运动带给人民众健康,带给人民众愉悦的同时,还承载着公众的精神寄托。正因为如此,发生在体育领域的不正之风以及一些违法违纪的现象尤其引人关注,尤其为
中国第一枚奥运金牌众所不能容忍,它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往往超越了体育本身的范畴,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赛风赛纪教育和落实层层责任制,继续完善竞赛制度和管理模式,调整赛事结构和相关配套政策等,使全运会赛制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办赛宗旨。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把全运会办成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丰富人民众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的全运会;把全运会赛场办成展示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使其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阵地,成为时代精神的弘扬地,为建设小康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
  二、要充分认识举办十一届全运会的重要意义。
  我国已经举办了十届全运会,对于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而2009年举办的十一届全运会,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首先,十一届全运会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举行的一届全运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作出这样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是执政理念的创新和飞跃,也为今后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任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观点,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总书记在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要讲话中对体育工作和全运会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启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成功举办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总书记于10月1日在北京市考察奥运会工程建设时的讲话中指出:“举办奥运会,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是全国的一件大事。”“我们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把奥运会办好,以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党中央对体育事业的亲切关怀、高度重视使我们倍受教育和鼓舞,是我们搞好体育工作、办
好十一届全运会的巨大精神动力。体育决不仅仅是单纯的比赛活动,也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举办全运会,目的不仅在于推动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更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具体体现,是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的重要实践。对于建设和谐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