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的单元计划
一、准备课(2课时)桑寄生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二、位置(2课时)机械工程师报考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1.1~5的认识………………………………………………6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四、认识图形(一)(2课时)
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7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3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3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六、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经典喜剧片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认识钟表(2课时)
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2课时
3.5、4、3、2加几…………………………………………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帝国时代2HD怎么联机
1.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丰富的内容。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体现合理的教学顺序和节奏,更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
4.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为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提供机会与素材。
5.落实“四能”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步骤。
6.设置过程*评价板块,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良好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创造*,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
“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美丽的校园”情境图;二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10
以内的、用*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的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的计数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2)丰富的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活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培养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
2.通过教学,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第二单元:位置
教材分析: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开放*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各种花的花语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并确定物体的位置。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侨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