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下的西部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
2021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an.2021第(1卷第1期(总165期)Journal of Xi z an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41(Sum No.165)DOI:10.15896/j.xjtuskxb.20210100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鬻
标识码(OSID)蒼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下的西部高水平
开放型经济发展
孙早,谢慧莹,刘航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要求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推动西部开放型经济
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在海运主导的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西部开放型经济表现出规模与竞
争力相对不足、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较低、营商环境有待优化等特征事实。在以国内大循环为
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西部开放型经济能够规避竞争力较弱、内外
联动性不足等传统劣势,面临着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瞄准建设服务业开放高地、向西开放
门户、进口吸收转化聚集区、技术一制度融合创新试验区等潜在定位,西部地区可通过推动对
外开放与区域统筹发展相联动、多层次高质量开放大通道建设、市场主体与开放管理体制协调
优化,以开放创新为牵引促进联动化、联通化、市场化相耦合,使开放型经济逐步实现由商品和五险一金包括什么
要素流动型向规则制度型转变的高水平发展。
[关键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西部大开发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45X(2021)01-0001-07
2022年养老或最高上涨5.5%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实施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人民生活水平及各项经济社会指标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地地理区位,充分发,实现了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整体上仍处
段,规模足,而且内动
部地区,国国内i质、国发国内大的
家用吸尘器怎么选
进%2020年5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新
进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岀“以
韩N号房共犯被判17年-,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把西部开放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体系的突岀位置。当前,以国内大循环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了新
&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了新&西部地区开放经的&通融进、通、&进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
-、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相对不足的特征事实
导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西部地处内陆的区经济活临多重制约%开放型经济的规模、、贡献率及其所依托的营商环境大的潜力%
(一)开放型经济规模与竞争力相对不足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0年来,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的增幅总体上快部地区%然而,其占全国的比重仍处水平,内
[收稿日期]2020-10-2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AJY006)
[作者简介]孙早(1966—),男,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教授,博士生导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ttp:〃skxG.xjtu.edu
向型经济的全国占比%如表1所示,自“十五”时期到2018年,西部地区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从3.61%增长至&53%,进出口总额的占比从3.29%增长至7.98%,FDI的占比也提升了2倍多;与此同时,东部地区的比重持续降低,二者呈此消彼长态势%但也应看到,这一时期西部地区的GDP占全国比重接近20%,远高于开放型经济各项指标的比重,这导致东西部地区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仍相差3倍之多%可见,西部地区对外部市场和资源的利用程度及利用能力尚滞后于东部地区,其在开放型经济上的后发潜能还未转化为全面的竞争优势,平衡协调的区域开放布局仍处于发展阶段%
表1东、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的规模与竞争力比较
出口总额的全国占比(%)进出口总额的全国占比(%)区域RCA指数FDI的全国占比(%)
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十五”寸期91.85  3.6192.46  3.29  1.5270.21084.50  4.36 '十一五”寸期90.84  4.1691.25  3.88  1.5270.23276.447.87 '十二五”寸期
85.267.6586.60  6.57  1.5010.38666.5010.91
2016年85.287.0885.60  6.98  1.5140.351
2017年84.017.8884.827.56  1.4880.398
2018年83.028.5384.207.98  1.4800.422
注:1.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及相关省份统计年鉴%
2.区域RCA指数由地区出口总额的全国占比除以地区GDP的全国占比测得%
3.2016—2018年FDI统计有部分省份缺失,故未测算其全国占比%
(二)开放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较低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关键在于“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1199%目前,西部多数省份开放型经济发展对经济增长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提升的贡献仍较为有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互促效应有待增强。表2展示了东、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GDP占比与产业TFP的Spearman 系数,其中,产业TFP为省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进行参数估计,并将函数形式设置为生产函数。出口、进出口占GDP比重与TFP的相关系数样本跨度为2001—2018年,FDI占GDP比重与TFP的相关系数样本跨度为2001—2015年。在此期间,全国
整体及东部地区的出口总额、进出口总额、FDI分别占GDP的比重均与产业TFP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开放型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技术进步、技术吸收、要素优化配置及组织管理创新方面的绩效就越突出%西部地区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与TFP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而进出口总额和FDI占GDP的比重虽然与TFP的相关关系显著,但Spearman系数值明显小于全国整体及东部地区%这并不是外向型经济经历了长期发展,自生发展强的,而了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区域经济发展贡献
的事实%
表2东、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GDP占比与产业TFP的Spearman系数
指标
全国整体部地区西部地区Spearman数Spearman数Spearman数
出口占GDP比重与TFP0.46300.47700.0500.487进口占GDP重与TFP0.46800.31900.1450.042 FDI占GDP比重与TFP0.53800.34700.2430
注: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及相关省份统计年鉴%
(三)开放型经济的营商环境有待优化
开放型经济发展比国内经济活动对要素供给、竞争条件、商事制度和公共服务等营商环境更为敏感%为弥补开放型经济的短板,西部地区近年来在推动贸
易投资便利化的制度安排上进行了大量创新,但是目来看部地区%j2020年6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为例,经济规模位列全国百强的西部城市有1(个,但营商环境排名仅有成都进入前10位,前3位中也只有(个西部地区城市。根据“万博营商环境指数(2018)”的分省份排名,只有四川、重庆、陕西的营商环境进入了中游行列,其余9个西部省份均处于最低的区间,呈现
孙早,谢慧莹,刘航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下的西部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
出明显的“马太效应”。整体来看,西部地区在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方面已有长足进步,营商环境的短板主要集中在与金融、人才、技术创新相关的软环境建设上%从针对跨境商务活动的制度环境来看,尽管四川、重庆、陕西、广西、云南已设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但多数西部地区在市场准入、金融、保税、监管、人才等优质要素流动上的制度创新仍有待增强,尚缺乏统一的战略框架。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内陆地区在推动沿边开放过程中,如何协调处理好人员及货物检验检疫,也需要探索创新。
二、新发展格局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我国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01%“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0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要减少开放,“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01%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的贸易投资规模优势不再仅仅是国际大循环的组成部分,而是成为国内产业链价值链向开放经济延伸的抓手,构成了以国内大循环撬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杠杆”
(一)开放领域向服务贸易及服务业投资拓展
随着各国经济第三产业主体化及服务贸易的兴起,服务业开放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已接近60%,就业占比近50%,然而服务与货物的进出口总额比仅为1:  5.8,与服务业的国内份额极不相称”这一方面与服务产品可贸易性较低的特性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制造业的服务性投入尚未嵌入国内价值链,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动能还未转化为服务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相关经验研究表明,服务业外贸和外资依存度提升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01,构成了以外部需求和要素供给牵引供给体系质量提升的重要引擎”为此,一大服务业开放&进服务业新业态新模
式加快融入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另一方面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继续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主动扩大优质服务进口01%
(二)开放对象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
一个国家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动力来自技术互补、市场融合、成本节约、竞争促进及组织创新等多个方面%如果经贸合作伙伴类型过于单一,不利于获取综合收益,也容易因国际收支失衡遭遇贸易壁垒或投资限制,从而阻碍国内产业升级,甚至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同时,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完成了为经济全球化奠定空间组织基础的作用后,开始呈现出排他性、碎片化等不利态势,基于地缘的团块状合作向以基础设施为链接的带状合作转型的诉求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我国在提升向东开放的同时,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推进与沿线国家的全面合作,加快向西开放,推动内陆沿边地区和重要区域中心城市成为开放前沿0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沿线互联互通,加强经贸领域的深度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010(%
(三)“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实现优进优出
尽管进口在经常账户中算作支出项,但其对国内产业发展的间接效应日益受到重视081,特别是优质资本品和中间品的进口能够给国内产业部门带来技术溢出%2007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首次联合发布《
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随后多次调整扩充,各省级地区也发布了补充目录,对扩大优质进口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些年,部分发达国家频频以高技术产品“断供”相威胁,使得核心零部件、元器件、支撑材料、关键系统或技术平台的外部供给脆弱多变01%在此背景下,主动扩大优质进口的战略意义更为突出%2018年,商务部等多部门发布《大进口进平衡发展的意见》,举办“进博会”等重大活动,并着手培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在当前加剧变化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国际技术合作、工程合作、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其它“走出去”活动同样面临着与“引进来”相结合、与国内大循环相融合的转型压力,构成了以外部市场推动国内供给质量提升的重要%
(四)增长极效应与辐射带动功能相结合
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和更广阔的市场机遇,在开放型经济早中期发展阶段,通常展现出较强的增长极效应”这不仅体现为空间上的集聚效应,如20世纪80—90年代起东部地区兴起的加工贸易快速推动了当地经济和就业增长001,还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http:〃skxb.xjtu.edu
含产业领域的极化效应,表现为优势产业更深、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并为其他产业带来乘数效应。不过,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作用下,开放型经济的先行地区和优势行业对整体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已大幅下滑,亟待实现由极化拉动向辐射带动的功能转变。这要求开放型经济在利用国际循环体系时,
以国内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为基础,注重利用前后向关联及空间溢出效应,围绕内需偏好合理配置创新资源,侧重“联通”与“适配”,协调好非对称赶超与均衡发展的关系%
三、西部开放型经济在新发展格局下的定位与
机遇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仅从开放领域、开放对象、进出平衡、辐射带动等方面对开放型经济提出了新任务,同时还要求优化对外开放的区域布局,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东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再是简单的并列互补关系,其共同构成以国际竞争优势撬动供给质量提升、激活国内外优质资源的动力。在此定位下,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面临着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机遇%
在过去很长时期内,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一方面是其相对不利的地理区位导致的;另一方面是东、西部地区在产业周期及价值链地位上存在较大落差,由此形成的国内价值转移势能构成了西部经济发展的重&开放型经济的贡献
代效应。在当时的情况下,西部与东中部地区开展国内贸易,承接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从事联合研发攻关或技术交易,所能得到的增长拉动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创新倒逼效应,同开展对外贸易、投
资及经济技术合作的效果是一样的,甚至国际间交易成本使得前者的净收益更大。也就是说,在当时,西部融入全球价值链与融入国家价值链的过程是合二为一的,融入速度及可能面临的“天花板”取决于东部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速度和上限,而东部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相对独立,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后发优势,正是融入国内区域分工体系释放出的巨大动能所推动的,而其发展阶段决定了可以较少依赖开放型经济,这就使得西部地区进出口、FDI、对外直接投资等方面的全国占比远低于GDP的全国占比%
按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无论东中部还是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都必须适应内外部形势变化,其各自内部循环、与国内市场的关系、与国际市场的关系都将面临质的改变%这决定了西部无须重复东部地区的既有经验,而有机会借助新格局实现跨越式发展%如图1所示,随着国内大循环和双循环相互促进格局的形成和完善,西部开放型经济将塑造出四个新定位,这些新定位又分别对应着新的增长点,进而带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第一,服务业开放高地%服务业不像制造业对区域应链的&更下&论是传统服务业,还是生产性服务业,都更倾向于“邻近市场”而发生空间集聚%《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 2018年西部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7.2%,远超西
图1新发展格局对西部开放型经济带来的新定位和发展机遇
孙早,谢慧莹,刘航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下的西部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
部的GDP占比(20.1%)和企业法人占比(17.4%);同时,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率(52.3%)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值(59.6%)。可以预见,随着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推进、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市场主
体规模扩大,服务业及其开放发展将获得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在开放领域向服务贸易及服务业投资拓展的进程中,西部地区供应链布局分散化、要素优势特定化的劣势能够得到规避,与东部地区同等地借助服务业开放推动服务业商业模式创新和数字应用创新%低碳生活的建议
第二,向西开放门户。过去由于缺乏高联通的贸易通道和基础设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处于较
松散的经贸联系状态0111%目前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联通已取得较大进展,共建“一带一路”专项贷款、丝路基
金及各类开发性投资基金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以数字应用为基础的信息高速路建设也正在快速推进%西部地区开展陆路贸易、相关投资及人员往来的便利度大幅提高。例如,中欧班列三条通道中两条从西部口岸出境,始发于重庆、成都的“渝新欧”“成新欧”等班列已成为主力线路,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地正加快集结中心建设%这将有力地推动西部地区经贸合作对象的多元化,避免市场集中度过高、专用性投资过多而被“敲竹杠”,进而体现出对非传统市场巨大的制度优势。
第三,进口吸收转化聚集区。优质进口能够带来
产品种类效应、竞争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0121,但前提是进口品进入国内循环体系参与分工生产。在东部
产业和技术跟随逐渐触碰到“天花板”的背景下,西部
产业在价值链上的相对滞后特征可转化为后发优势,
接替东中部地区完成进口品技术属性吸收转化的循环
链条,再产出更下游的优质中间品,进而进入国内大循
环。例如,近些年西部加工贸易的增幅及占全部贸易
方式份额表现较好,促使装备制造等行业迅速发展,
高考填报志愿技巧
2016—2018年西部铁路货运量平均增速82%,超过
全国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
第四,技术一制度融合创新试验区。尽管数字经
济兴起使空间距离不再是区域间联系的主要制约因
素,但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区域基尼系数高的特征,决
定了其先行开放地区发挥辐射带动效应时难免发生一
定的效率损耗,这在特定条彳下反而可以成为政策试验的良机。例如,早在2007年,重庆和成都就曾获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西部大开发积攒了重要的实践经验。在新发展格局下,如何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实现内外相济的高水平供需平衡、协调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与推动开放创新关系、维护产业链安全,并实现多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西部先行地区将在综合改革与融合创新试验上表现出天然优势%
四、西部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策略:联动化、
联通化、市场化耦合
西部地区的区位特征及历史因素导致其在开放型经济的规模、竞争力等方面的表现相对不足。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传统劣势能够得到规避,面临新的发展定位和增长点%通过致力于建设服务业开放高地、向西开放门户、进口吸收转化聚集区、融合创新试验区,西部开放型经济未来将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逐步向规则制度型转变,实现高水平持续发展。为支撑新的发展定位、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西部地区应重视联动化、联通化、市场化相耦合的发展策略%(一)联动化:对外开放与区域统筹发展联动推进
西部地区空间范围大、人口密度低,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相对较弱,不少地区发展对特有的资源禀赋尤其是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依存度过高,我国整体经济层面的“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优势在西部表现相对不明显。因此,西部经济对区域间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诉求本身就比东中部更强烈,在推动更高层次对外开放背景下,加强西部地区内部之间协同开放、与东中部互动合作的战略意义就更为突出。“欲外开,先内联”,西部地区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必须避免无序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多层次开放平台基于各自优势实现有效联动。加强西北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促进成渝、关中平原城市协同发展,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同时,打造具备强大开放枢纽和辐射带动功能的渝一成一西“金三角”;推动北部湾、兰州一西宁、呼包鄂榆、宁夏沿黄、黔中、滇中、天山北坡等城市互动发展;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疏通节点城市间货物流、资金流、人才流、数字流的流通共享渠道,针对空间范围广、经济落差大的城市带探索新型联动模式%同时,加大西部开放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区域统筹发展战略融合推进%支持东中部投资主体基于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跨区域共建产业园区,探索吸收进口和投资技术溢出的“飞地经济”模式;基于水系的天然联动优势,推动青海、甘肃等地在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过程中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鼓励广西利用珠江一西江水系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西北省份借助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契机加强与京津冀及江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