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教师入编辅导讲义
教育学教师资格考试教师入编辅导讲义
第1讲:教育与教育学学习方法介绍(略)
第2讲:教育与教育学(一)讲义
cuican一、教育的概念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
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例.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
A.社会教育 B.家庭教育 C.职业教育 D.学校教育
答案:D
工商管理类就业方向
(二)教育的要素
教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个包含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1. 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
员。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活动,是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活动,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如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影响的依据,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
(三)教育的起源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教育产生的另一个重要的社会条件。
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主要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例:在教育起源的认识上,教育学史上有以下哪几种经典的观点?(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E.以上几种都是
答案:ABCDE
解析: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
点。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上天)所创造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
非科学的。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其主要代表人
物有利托尔诺、斯宾塞、沛西?能等。教育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
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学说。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
育家孟禄。该学说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对教育生物起源学说的批判。
劳动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
的辩证统一,其代表人物主要是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劳动起源
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这一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实践活动之中。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有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语言的发展达到了较为完备的文字形态后,学校便出现了。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这是相当重要的一步。自此以后,教育就有了两种形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和依然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进行的非学校教育。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有着本质的联系,一方面,教育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社会和人的发展不断向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从而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
二、学校教育制度
二、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学制包括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大学,各种专业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业余学校等。学制中具体地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其次,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又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再次,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以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和知识水平为依据;最后,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要考虑到本国的文化历史传统,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外国学制中合理的部分也可以学习。
学校教育制度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系统;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
例: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
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制度叫( )。
A.学制
B.学校教育
C.正规教育
D.制度化教育
答案:A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托儿所),小学、中学、大学,各种专业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业余学校
等。在学制中具体地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教育到正式教育、从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控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前制度化教育,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则都归为非制度化教育。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1. 前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教育实体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它属于形式化的教育形态。它的形成或多或少具有以下特点:
①教育主体确定;
②教育的对象相对稳定;
③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
④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
⑤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前制度化的教育,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为制度化的教育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发展基础,并对教育的发展发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2. 制度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制度化的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的学校。
随着学历社会的出现,制度化教育趋于成熟。制度化教育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3.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非制度化教育是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的,它指出了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但又不是对制度
化教育的全盘否定。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库姆斯等人陈述的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所主张的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教师入编考试
例:“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 )所推崇的理想。
答案:非制度化教育
解析: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每一个人应该能够在一个比较灵活的范围内,比较自由地选择他的道路。如果离开这个教育体系,
他也不至于被迫终身放弃利用各种教育设施的权利。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
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爱疯5s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制度呈现出一些共同发展趋势:
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世界最长的运河幼儿教育是进入学校教育前的教育,称作学前教育。它是为学校教育的生活和学习打基础的。学前教育对儿童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