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龙柏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上海市闵行区龙柏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
1.(1)高峰入云,_____________________。(《答谢中书书》)
(2)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使之塞上》)
(3)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
(4)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野望》)
(5)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____。(《龟虽寿》)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借莺燕写尽了春日勃勃生机。
【答案】:
1、清流见底
2、大漠孤烟直
3、江入大荒流
怎样练歌4、树树皆秋
5、志在千里
6、几处早莺争暖树
2.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人借“鹤()楼()”来抒发怅然若失的感慨。(从首联中选取两字填入空格)
(2)下面选项中,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前两联,一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夜游上海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答案】:
(1)去、空
(2)B
【分析】:
(1)本题考察根据内容理解填空,从首联可以看出形容黄鹤的是“去”,形容楼的是“空”。(2)ACD正确;B有误,“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这个说法显然错误。“萋萋”是形容草木茂盛的意思,而不是荒芜,故选B。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
记承天寺夜游
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来的原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时期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这两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B.“承天寺”点名游的地点,“夜”点明时间,作者游览在空明澄澈、亦幻亦真的、藻荇交横的水边庭院,书写自己复杂微妙的心境。
C.作者遵循“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遇步与中庭——绘景——抒怀”的思路,行文一气呵成,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超速
D.这篇散文小说,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
【答案】:
(1)宋;苏轼
(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3)D
【分析】:
(1)本题考查掌握重要的文学和文化常识。对作品作者相关知识的识记,本文作者是宋朝的苏轼。
(2)本题考察对课内语句的翻译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有:但:只是、只不过。耳:罢了。(3)本题考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文中“水中藻、荇交横”并不是实指,而是“竹柏影也”,所以B中表述“作者游览在空明澄澈、亦幻亦真的、藻荇交横的水边庭院”错误。
鸡黍之交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①,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②焉。乃共克③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④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⑤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⑥。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删节)[注]①太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②孺子:小孩子,指张劭的子女。③克:约定。④馔:食物,多指美食。⑤审:确定。⑥乖违:违背,此指违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二人并告归乡里_______________
②尔何相信之审邪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则不立》)所学,思考以下哪一则名言与“鸡黍之交”这个历史典故所表达的意思不符合()
A.儒有不宝玉石,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B.人倍(违背)信则名不达。(《说苑·谈从》)
C.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答案】:
(1)①返回;②你
(2)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
(3)D
【分析】:
(1)本题考查在具体语境中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为:两人一起休假(离开太学)返回家乡。
②句意为:你就那么确定地相信他会来吗?
(2)本题考察学生把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要注意关键词以及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本句中关键词是“信”讲信用,乖违:违背。
(3)本题考察对内容理解和情境运用能力,首先要明确本文地中心是讲信用,结合四则名言地意思可知,ABC都是关于诚信,而D说的是学与思的关系,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
近视眼为什么越来越多?
础德
①眼睛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扇窗户,通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眼睛”却变得逐渐模糊起来。北京大学发布《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显示,中国近视人口2020年突破7亿,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看不清大国”。除了中国之外,在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城
市里,上完高中的学生也十有八九都是近视,其中有10%~20%是高度近视。为什么亚洲人近视眼越来越多?
②近视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常见疾病,但它的发病机理和遗传密码,科学家们到现在还没到。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近视具有遗传性,尤其是高度近视。20世纪60年代的研究表明,近视的易感程度受DNA的强力影响。目前,科学家们发现了大约40个与近视相关的基因。这些基因控制着眼睛的结构、发育,或者大脑与眼睛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如果父母存在近视,子女近视的概率也会相对偏高。但基因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错误的用眼方式更是近视的催化剂。
③书本曾被视为近视眼的“凶手”。这个观念根深蒂固,早在19世纪前,一些有名的眼科医生会推荐小学生们使用头靠以防止他们离书本太近。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很强,当书本与眼睛的距离达7~10厘米时仍能看清物体,但如果经常以此距离看书、写字,就会使眼睛的调节异常紧张,从而形成屈折性(调节性)近视,即所谓的假性近视。如果长期调节过度,睫状肌不能灵活伸缩,引起辐辏作用加强,使眼外肌对眼球施加压力,眼球壁受压渐渐延伸,眼球前后轴变长,超过了正常值就形成了轴性近视眼,即所谓的真性近视。
④2008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凯瑟琳・罗斯为了研究儿童近视,将澳大利亚悉尼的6~7岁华裔孩子和新加坡的6~7岁华裔孩子放在一起比较。结果她的团队发现,悉尼的华裔孩子近视率只有3.3%,但
是新加坡的华裔孩子近视率却高29.1%。更惊人的是,两地孩子的父母近视率都差不多,而且恐尼的华商孩子每周要读更多的书,更经常近距离看物体。明明都是中国人的后代,为什么两地孩子视力会天差地别?
⑤罗斯团队到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户外活动的时长:悉尼华裔孩子每周会花13.75小时的时间做户外活动,相比之下,新加坡的华裔孩周户外活动时间只有可怜巴巴的  3.05小时。
⑥科学研究表明,每天在日光下进行两三个小时的户外力,可有效预防或抑制近视的进展。室外光照能够帮助视网膜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缓眼轴长度的增长。
(选自《百科知识》(26期,有删减)(1)第①段“看不清大国”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亚人近视眼越来越多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
近视原因的传统解释
原因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视原因的新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主要运用__________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⑤-⑥段之间还需要加入以下材料,请说明理由。
2009年,图宾根大学眼科研究所的研究员发现,与在室内光照环境下生长的鸡相比,处于与户外光照相当的高光照水平下的鸡,实验发现的近视发生率下降了大约60%。他们的研究控制了实验鸡的抚育环境,只改照强度,通过给鸡戴上眼镜来改变它们眼前图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诱导出鸡视。其他地方的研究者也在树鼯和恒河猴中发现了类似的保护性效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中国近视人口越来越多。
(2)①近视具有遗传性;②近距离看物体;③户外活动时间不足。
(3)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近距离看物体并不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
(4)材料列举了图宾根大学研究所对鸡的研究所产生的保护性效应的事例,进一步证明了户外活动可有效预防或抑制近视的发展,第⑤段从人的角度进行说明,材料从动物角度加以说明,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分析】:
(1)本题考察词句在文中的指代义,需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一般采用就近原则,去这句话的前后文中,从这句话的前面一句可知,“看不清大国”就是指中国近视人数越来越多。(2)本题考察归纳概括,需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归纳概括原因,从第2段可知,主要说明了遗传导致近视;第3段主要说明了近距离看事物会导致近视,这是对于近视原因的传统解释;而第4、5段则从新的角度说明了户外运动不足是导致近视的原因。(3)本题是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考察。从第4段可以看出,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主要是为了说明第4段结尾提出的问题,近距离看事物并不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
(4)本题考察材料放置,是出题频率很高的一种题型。由材料内容可知,主要是列举了图宾根大学对动物鸡的研究,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存在于生物中的保护性效应,即户外活动的光照对近视的保护作用,可以有效预防或抑制近视。这是作为近视原因新观点的有力补充,从不同角度加以说明。
成长物证
聂学剑
cf广告词①表妹打电话说:“我把女儿的手机摔了,支离破碎!”关切地追问原因,她不管不顾地自说自话:“我
一向节俭,但这次必须摔。”顿了一下,表妹才道出原委:女儿考上市里最好的高中后,在班里一直拔尖。她是开明的母亲,专门送女儿一部手机,并约法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