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 ...
二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202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2023.11)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文言文(27分)
(一)默写与运用(10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4.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5.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用侧面描写月光空灵清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古诗,完成6-7题(3分)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语句大全6.“几处早莺争暖树”一句中的“暖树”指_________________。(1分)
7.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颔联对仗工整,画面有声有,随机用两种动物,来描绘湖中的美景。
B.颈联描绘了游人被花儿飞溅的花粉迷了双眼,马蹄由浅绿的嫩草遮没。
C.尾联的“不足”一词从自身感受出发,表达了诗人对所见景象的怀念。
D.全诗以行踪为序,从“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清晰而有条理。
(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第8-11题(14分)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江之南武昌诸山,涧谷深密。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往往留宿于山上。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迁:贬谪,降职。②齐安:即黄州。③杖策:拄杖。④乱流:横渡江河。⑤幅巾:不着冠,以幅巾束首,多为布衣庶人戴用。
8.【甲】文作者是________,【乙】文的“子瞻”是宋朝的________(人名)。(2分)
9.解释句中的加点词。(4分)
(1)是欲界之仙都(    )
(2)意适忘(    )
10.(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乙】文画线句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所以子瞻就是在这里感到快乐啊。
B.此处就是子瞻认为有乐趣的地方。
C.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
D.这就是子瞻认为这里有乐趣的地方。
11.【甲】文描绘“山川之美”,文末画线句含蓄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乙】文写“子瞻”作为“迁客”,虽“庐于江上”却“有乐于是”,他不仅有欣赏武昌自然风光之“乐”,还有________之“乐”;这些“乐”写出子瞻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4分)
二、现代文(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3分)
成人礼
①成人礼是在少男少女达到成人年龄时举行的象征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世界各国都有各式各样成人礼。中国古代汉族的成人礼指冠礼和笄[jī]礼,分别是为汉族男子和女子从未成年走向成年举行的重要仪式。
②“不学礼,无以立。”周游列国时,孔子常带弟子们在宽阔场地演习礼仪,《仪礼·士冠礼》
记载了繁复的冠礼程序;另一部礼仪文献《礼记》,阐明了冠礼的文化内涵:“冠者,礼之始也。”隋唐时期,冠礼一度衰落。宋明时期,司马光等士大夫避免当时佛教文化对大众的强烈冲击,倡导恢复冠礼,弘扬儒家文化传统,冠礼的衰退状况明显改善。清代,士大夫阶层的冠礼几乎消亡,只有民间保留“过十二岁”“圆锁”等具有成年礼意义的习俗。两千多年来,冠礼经历跌宕起伏,但至今仍未消亡。
③成人是有年龄限制的。人在不同年龄段能力不同,学习的东西不同:6岁学习数目和四方之名;8岁学习礼让、廉耻;9岁学习朔望和六十甲子;10岁离开家庭,向老师学习文字和侍奉长者的礼仪;13岁开始学习音乐,诵读《诗经》;15岁为“成童”,练习名为“象”的舞蹈,学习射箭和御车。这样到20岁,才能成为____________的人,逐步独立走向社会。
④“冠礼”的举行,是步入“成年人”行列的标志。士族的男孩二十岁时,父亲邀请有名望之人在家庙为孩子加冠行礼。“三加冠”是冠礼的核心仪式。首加整块染黑、代表治人资格的缁[]布冠,希望加冠者抛弃幼稚,牢记祖辈创业的艰辛,开始拥有治人的权力。次加用白鹿皮缝制的皮弁[biàn](古人身着该服装打猎或战斗),与朝服配套,代表武力、军事,表示从此要承担保家卫国的责任与义务。最后加最隆重的红褐爵弁(“爵”通“雀”),是“宗庙之冠”,只有在参与诸侯的祭祀等重要场合才能佩戴。
⑤加冠后要命字。古人出生时由父亲取名;行冠礼时,由正宾取一个表字,表示对父亲所起之名的敬重。《礼记·冠义》说:“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在古代社会交往中,名与字使用场合不同:长辈对晚辈或是尊者对卑者,才能直呼其名;平辈之间、晚辈对长辈,要称字表示尊敬。加冠者还要依次拜见国君、大夫,接受教导,学习美善之道,增长才德和学识。
⑥古代成人礼作为华夏民族的嘉礼,具有浓厚的教化功能。希望加冠者以“礼义”约束自身,按不同身份行礼做事,承担不同社会角。虽然现在不再举行传统冠礼,但它赋予青年“成人之道”的价值认知,仍有重要意义。青年只有懂得“成人之道”,才能更好地学习、工作,助力社会良性运行。
12.第②段加点词“跌宕起伏”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2分)
13.依据第③段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14.根据文章第④-⑤段内容,梳理举行冠礼的程序。(6分)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选项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成人礼”,成人礼即“冠礼”。
B.“三加冠”冠服颜材质的不同,表明士族对权势地位的追求。
C.传统冠礼在今天的意义在于其隐含的“成人之道”的价值认知。
D.冠礼经历两千多年的跌宕起伏,其消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14分)
童年是一块松脂琥珀
夜游上海①回老家收拾房子,翻出掉漆的铁皮盒。儿子的玩具很多,却好奇地翻动他没见过的旧玩意儿:斑驳的铜质游戏币、发黄的明星贴画、扭上发条还能弹跳的铁皮青蛙,塞在钱夹里
的大头贴……所有旧物都镌刻着光阴的故事。
②“妈妈,这是什么?”儿子胖乎乎的小手举着一块松脂琥珀。整个琥珀,晶莹剔透,中间夹着一片绿油油的四叶草。二十多年前的回忆漫卷袭来。
③那会儿,我还在上小学。不知何时,班里盛行“四叶草幸运论”,同学们坚信:谁到四叶草,谁就最幸运。
④下课铃一响,浩浩荡荡的队伍就来到操场绿化带,成结队地趴在地上,各霸着一处草丛,撩起一根根草仔细寻,屏气凝神,眼睛都不眨,生怕错过宝藏。那模样儿,比写作业认真百倍。胆小的女生看到虫子不再惊慌失措,对幸运的渴望战胜生理的恐惧。一声惊呼响起,好奇的小伙伴们一跃而起,跑去看热闹:有同学抓到威风凛凛的大甲虫,正设法让它拼命煽动翅膀成为自己的“小风扇”;有同学寻到小小圆圆的“紫葡萄”,直接将这野生浆果丢进嘴里享受酸中带甜的美妙滋味;有同学________,________……几个小脑袋凑到一起,发出艳羡的赞叹。
⑤上课铃响,我们又轻叹一声,起身拍拍衣服上的泥土,火急火燎地朝教室跑去。老师正等在教室门口,眼神里似乎并没有太多责怪。五一 旅游
天龙八部至尊商店⑥后来一次放学路上,我蹦蹦跳跳,弹珠不小心落在草丛边。“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居然看到一片四叶草!我是最幸运的女孩!小心翼翼地捧着弥足珍贵的四叶草,回家后却开始难过:没根的四叶草注定要凋零,我的好运是否会随叶落渐渐散去?我悲从中来,寝食难安。
⑦爸爸不忍见我失魂落魄,来空火柴盒,在底下铺上蜡纸,掏出一块松香,松香在火苗灼烧下渐渐融化成液体,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香。爸爸把松香倒进火柴盒,薄薄地铺了一层,小心翼翼地把那片四叶草安放其中,又加一层松香,将其烧熔。等松香慢慢冷却,撕掉火柴盒和蜡纸,我便有了永不凋零的四叶草。
⑧我将四叶草的故事讲给儿子听。他忽闪着大眼睛问:“妈妈,四叶草真的给你带来好运了吗?”
⑨我笑着点点头:“是的,妈妈很幸运!”当年爸爸原本可以告诉我,幸运与否跟四叶草没有关系。可他制作松脂琥珀,给我编织美丽的童话,让我感觉好运随时会来。
⑩儿子崇拜英雄,我们常给他讲《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故事,也认真陪他玩耍。他挥
舞青龙偃月刀,我笑说:“小关公来啦!”他用金箍棒打外公扮演的怪兽,外公做出痛苦的表情,应声倒下……
待他长大后回忆童年,心境是否跟我一样?我和儿子拥有不同的童年珍宝,但我们都是最幸运的人。
16.文章围绕“四叶草琥珀”展开回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④-⑦段主要情节。(4分)
重庆著名景点
(1)同学们寻四叶草想成为最幸运的人,但没有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④段的“宝藏”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表现四叶草在孩子们眼里非常珍贵。
B.第⑤段的“似乎”暗含我们担心老师责怪,可见她对学生的要求一定很严格。
C.第⑧段的“好运”是指突然或意外遇到的好事,隐含着他对妈妈好运的祝福。
D.第⑨段的“幸运”是“我”答非所问,因为“我”认为自己童年真的很幸运。
18.仿照第④段画线句补写一个句子,表现孩子们寻四叶草过程中的意外收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