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城市的硬资源和软支持答案
做点什么小本生意好>空间说说大全
韧性城市的硬资源和软支持答案
    2020年1月18日,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以下简称“IARPA”)在美国旧金山市落下帷幕。这是一个拥有3200万人口的发达国家,成为全世界首个以应急响应为核心的国家。疫情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危机面前,一个城市往往是由硬资源和软支持组成的。这些硬资源包括人才、教育及产业资源等方面的硬支持和硬件设施;软支持则包括经济组织、社区及政府机构在突发事件中对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活环境改造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时间上来看, IARPA于2003年正式设立“韧性城市”,到2020年经历了10年,全球发生了200多起重大疫情,是首个提出“大灾”概念并将其写入政府行动指南的国际组织。IARPA对影响全球最大的20个城市进行调查,从不同维度评估了这些城市面临事件等各方面所具有的韧性。研究发现,全球90%以上的重大疫情发生在 IARPA所设立的“韧性城市”体系下完成或正在开展。在疫情期间出现重大基础设施故障导致社会生产严重受阻甚至中断而爆发大规模人员伤亡事故时, IARPA所设立‘韧性城市’体系则可以起到迅速恢复、有效控制疫情、防止经济和社会衰退以及创造就业岗位和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等重要作用。”
    一、“韧性城市”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
    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如何保持系统稳定和持续不断,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灾难损失,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防灾减灾能力是城市应对各种灾害风险的基础。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首先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特别是预案体制)和组织机构(包括基层党政组织、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及社区居民等),使之具有一定的应对能力,进而才能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城市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因此,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先定底线还是先定标准。如对一些极端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制定的预案就必须包括相关内容。第二,先启动应急处理程序。如在事故发生时启动事故紧急处置程序则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统一行动等。第三,可通过整合资源来增强体系竞争力。在这次疫情中城市系统在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时可通过整合相关公共资源提升城市整体应急能力。因此,政府不应因疫情而放弃对其公共服务投入的力度和强度;也不应因其对疫情的应对而忽略其他紧急情况。政府不仅要积极寻求资源支持来维持经济活动以维持正常运转,还需要在保障关键基础设施、改善城市治理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疫情过后爆发的20个行业
卫浴品牌    二、核心内容:从人到物
    对于城市来说,其核心在于通过发展韧性社会,从而实现“从人到物”的转变。在建设韧性城市过程中,要将构建基于人的韧性社会作为核心任务来加以推进并逐步完善。当城市面临大的灾害风险时,一方面要保障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同时也要保证生产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转,这就要求韧性城市建设必须要将人的需求和活动与人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建立一个从人到物的完整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需要做到四个“更加”:更加重视人的需求,更加重视人在规划建设中对于应急处置措施的优先地位。更加重视人的生理层面的需求,例如健康、睡眠等方面需求;更加重视人的心理层面需求。从而构建更加完备的韧性城市体系。更加重视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以人为核心指标的韧性社会不仅是要在物质层面做到充分保障民众正常生活及健康状况需求的同时也要强化对人的引导和教育功能,这样才能真正促进韧性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更加重视人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和物质保障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能力水平问题;更加重视城市内社会稳定的保障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问题等因素来进行城市韧性社会建设的关键所在。
大一匹和1.5匹空调有什么区别    三、软硬相结合:加强软支持
    从硬资源到软支持是城市抵御灾害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提升城市应对危机能力的关键。
2022年中考已确定改革
此次疫情中,硬资源和软支持是一对互相促进的关系。硬资源对整个城市产生支持力度,而软支持则为整个城市提供支持力度。在硬性支持方面,疫情期间,面对医疗物资短缺,各大医疗机构快速动员起力量,进行调配、生产等任务。比如,北京市疾控中心通过远程视频连线上海、深圳等地医疗机构,紧急调配医用物资。针对部分物资紧缺情况,北京采用网络直播等方式进行宣传与分发。此外,多地通过物资捐赠、志愿服务、捐款捐物等形式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抗疫。__年来新冠疫情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但疫情过后我国经济社会迅速恢复正常状态。城市应充分发挥城市发展优势、资源优势等,充分发挥资源互补、协作共赢原则与城市整体韧性建设理念体系等多种优势,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共存,将城市应急体系与城市治理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从软支持入手有效应对危机局面。__
    四、政府与社区的协同:共建韧性城市
    “大灾”之下,社区往往成为最重要、最可靠的组织。其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社区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社区内通常聚集着各种行业企业、各类人、各种流动人口等多种主体,而且这些主体大多为劳动者。在居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过程中,社
区往往能够第一时间响应居民需求,利用社区志愿者协会、社区自治小组作为辅助力量推动各主体进行行动。同时还有一些社区还利用自身资源与网络渠道为复工复产的企业提供资源支持。其次,社区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必要且有效的物资保障。为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转,社会各方面都需要通过物资保障体系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疫情防控期间由于社区内居民的个人防护意识较低或缺乏有效物资保障措施导致人员流动受限是社区防疫漏洞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而这种漏洞往往又是社区之间难以沟通与协调产生最重要危害的原因之一。
    五、结语
    本次疫情对城市治理能力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的战略、政策及规划对于韧性城市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前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建设韧性城市?怎样的建设方式才是正确的?中国有没有韧性城市?韧性城市是怎样一个概念?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其本国的首都、省会或直辖市中已经开始进行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拥有700万人口,英国拥有700万人口……可以说我国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城市病”时代。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我们如何正确
认识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我国发展与治理能力的影响;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何加强顶层设计、夯实应急管理基础?如何建设韧性城市对未来进行规划?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