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用词特点探析
作者:赵莹莹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1期
作者:赵莹莹
来源:《北方文学》2017年第11期
摘要:赵本山表演的小品中较多地使用了东北方言词语,小品主要使用了方言拟声词、儿化韵词以及AABB式重叠词。这些词语为小品增添了幽默搞笑的喜剧效果的同时也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喜爱。
关键词:赵本山喜剧小品;拟声词;儿化音;AABB重叠式形容词
众所周知,东北方言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在方言中占据重要位置。东北方言具有简洁生动、形象喜人、富有节奏感的特点,这些与东北人本身所具有的豪迈、幽默、直率、风趣等性格特点有很直接的关系。而在赵本山的喜剧小品中较多地使用了大量的东北方言词语,其独特的词汇形式与其中镶嵌的文化背景相互映衬,展示了东北人独特的生命气息,同样也赢得了广大人民众的喜爱。 我们共考察了赵本山往期小品十三部:《卖车》《相亲》《策划》《三鞭子》《拜年》《火炬手》《不差钱》《功夫》《说事》《钟点工》《卖拐》《小崔说事》和《捐助》。除此之外,还参考了万菁的《赵本山春晚小品中东北方言运用刍议》
、王莹雪的《试论东北方言小品中的言语幽默》、阮明慧的《从东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错位角度看喜剧小品》等几篇论文,他们主要研究了赵本山喜剧小品台词中的语音和语法。本文以赵本山喜剧小品为研究对象,收录方言拟声词、儿化韵词、以及AABB重叠式形容词共263个,研究其小品中方言词使用的效果。
一、赵本山喜剧小品中方言拟声词的应用
语言中以语音形式对自然界的声音进行模拟而形成的词为拟声词,而方言拟声词在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应用极为常见,使小品更加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感染力,成为其小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分别从《卖车》《相亲》《策划》《拜年》和《三鞭子》中选取了七个典型的拟声词进行分析探究,探析其所展现的效果,以便更好的研究赵本山喜剧小品中方言拟声词的使用。例如:
范伟喜剧电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