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各纲特征
半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及其主要特征
体呈蠕虫形,两侧对称而背腹明显,全身由吻、领和躯干三部分组成。躯干部最长,又可分为鳃裂区、生殖区、肝囊区和肠区,末端为肛门,即由这5部分组成
1..体壁和体腔:体壁由表皮、肌肉层和体腔膜构成。
2.消化和呼吸:柱头虫的消化道是从前往后纵贯于领和躯干末端之间的一条直管。口腔背壁向前突出一个短盲管至吻腔基部,盲管的腹侧有胶质吻骨
3.循环和排泄:循环系统属于原始的开管系,主要由纵走于背、腹隔膜间的背血管、腹血管和血窦组成。
4.神经:除身体表皮基部满布神经感觉细胞外,还有2条紧连表皮的神经索,即沿着背中线的一条背神经索和沿着腹中线的一条腹神经索。背、腹神经索在领部相联成环。
5.生殖和发育:雌雄异体。生殖腺的外形相似,均呈小囊状,成对地排列于躯干前半部至肝囊区之间的背侧。体外受精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脊索:它是位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的一条棒状结构。具支持作用
2.背神经管:位于脊索的背面,中空的管状结构。它是脊索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
3.咽鳃裂:在咽部两侧有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称为咽鳃裂,或称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和鱼类咽鳃裂作为呼吸器官终生存在,其它脊椎动物仅出现在胚胎时期。
4.具肛后尾:在无脊椎动物中,肛门后无尾巴,进化到脊索动物才出现了这一特征。肛门后有尾巴。
5..闭管式血液循环:在无脊椎动物中,只有少数种类为闭管式血液循环,多数为开管式血液循环,而脊索动物除了尾索动物,全为闭管式血液循环。
6.心脏位于身体的腹面。在无脊椎动物中,所有有心脏的动物的心脏均位于背面,而脊索动物的心脏全部位于腹面。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1.脊椎动物具头,均为有头类。脊椎动物的背神经管前端发育形成脑和眼、耳、鼻等重要感官,成为头部的重要组成结构。
2.在绝大多数的种类中,脊索只出现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以后被脊柱所取代。脊柱由单个的脊椎骨组成。脊椎动物也正是由此而得名。脊椎动物的脊柱的作用有三:①动物体身体起支持作用。②保护脊髓作用。③动物运动的杠杆作用。
3.所有的脊椎动物在胚胎时期均会发育出现咽鳃裂,用鳃呼吸。
4.除了圆口纲外,其余脊椎动物均具上下颌(jaw)颌的作用是支持口部,加强动物主动摄食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5.出现了完整结构的心脏和闭管式血液循环系统。逐渐进步发展的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
6.用结构复杂的肾脏代替了结构简单的肾管,提高了排泄系统的机能
7.除了圆口纲外,其余绝大多数具成对的作为运动器官的附肢。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1.外形:长圆筒形,或鳗形。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体表无鳞片,光滑,富有粘液,在头前端有口,口周围为漏斗状的口吸盘,周围以皮肤皱突起,无上下颌,口为圆口,
2.体内具内骨骼,但不完整,均为软骨。在脊髓两侧有弧形软骨,相当于雏形脊椎骨
3.肌肉系统:主要是躯干肌和尾肌。肌肉具肌节“∑”型。口漏斗周围有辐射状肌肉,舌头上有纵肌和环肌。
4.消化系统:①口为圆口,无上下颌,有吸附能力,无捕食作用。②口腔:口腔内有舌头,舌头上有角质齿,称锉舌。锉舌能前后移动刺破鱼体吸食血肉。口腔中有口腺分泌抗凝血剂液体。防止所吸血液凝固。③咽、食道。④肠、肛门:食道后肠,无胃肠之分。肠内有许多纵行粘膜褶或称纵行盲沟,增加消化吸收的面积。在肠前端腹面有肝脏,无胆囊。
5.出现了保护脑和感官的头骨。脊索仍为支持身体的主要支柱。
6..呼吸:七鳃鳗:两侧各有7个内鳃孔盲鳗:盲鳗鳃裂不外露,有鳃囊和鳃管
7.血液循环系统:心脏由静脉窦、1心房、1心室组成,血液循环是闭管式
8.脑已经分化出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5部分。各部分排列在同一平面上,仍较原始,大脑半球不发达,无任何脑曲
9.雌雄异体(七鳃鳗)或是雄同体(盲鳗)。生殖腺独存在,无生殖管道
鱼纲
①棘鱼类:是原始的有颌动物。其体表有1层“细密”的菱形鳞片头侧有骨质的鳃盖,在奇鳍前方背部和腹部均有棘,有偶鳍2对,2对偶鳍之间有5对小棘。代表动物有栅鱼
②盾皮鱼:体被盾甲,具偶鳍2对,歪尾,骨骼为软骨。在石炭纪已经绝灭。
③软骨鱼,骨骼全软骨,歪尾,鳞片盾鳞,无鳔,鼻孔腹位,肠内具螺旋瓣,鳃裂外露。
④硬骨鱼:骨骼绝大多数为硬骨,体被硬鳞或骨鳞,具鳔,正尾,肠内不具螺旋瓣,鳃裂不外露,外有鳃盖。
鱼纲的主要特征
1.体呈流线型,多为纺锤形,无颈部,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三部分,体外被有鳞片。
2.具能咬合的上下颌,具奇鳍,还具偶鳍(包括胸鳍和腹鳍),偶鳍肢带不与脊柱相连。
3.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源于外胚层。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的。鳞片是鱼类的皮肤衍生物
4.全身较为发达的肌肉是躯干部的体壁肌、鳍肌、鳃下肌。鱼类的肌肉按照存在的位置可分为:头肌、躯干肌和附肢肌3部分。
5.骨骼为软骨或硬骨,脊柱取代了脊索,成为支持身体的主要结构。鱼纲的骨骼系统包括中轴骨和附肢骨两部分,中轴骨包括头骨和脊柱2部分,附肢骨包括奇鳍骨和偶鳍骨2部分。偶鳍骨包括胸鳍骨和腹鳍骨。由带骨和鳍骨组成。.胸鳍骨包括胸鳍上的肩带骨和鳍骨。腹鳍骨由腰带骨和鳍骨组成
6..多数具侧线和鳔,用鳔或脂肪调节自身比重。
7..脊椎骨的椎体为双凹型,多数具2个外鼻孔,内耳具3个半规管。
8..血液循环为闭管式单循环,心脏1心房、1心室。鱼纲的循环系统包括液体和管道2部分。液体是指血液和淋巴液,管道包括血管和淋巴管,心脏是血管的特化结构
9.鱼纲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3部分组成。脑和感觉器官较为发达。脑具完整的5部分。出现1对鼻孔和3个半规管的内耳,嗅觉和平衡觉较发达。
10.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肠、肛门。消化道由表及里由浆膜层、肌肉、粘膜下层、粘膜层组成。鱼的排泄系统由肾脏和输尿管组成。肾脏是一对狭长的深红的位于腹腔,紧贴腹腔背壁的块状结构,是泌尿器官,排泄系统的最重要部分
肝脏产生的胆汁作用:①使脂肪乳化,促进脂肪分解。②帮助蛋白质分解。③能将消化吸收的物质合成糖原、脂肪、蛋白质。④参与生物化学中间代谢反应、解毒作用。⑤有合成维生素、解毒物质作用。
两栖纲主要特征
1.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或水中和陆地兼可生活。
2.变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肺不发达,要借助皮肤呼吸。
3.皮肤裸露,分布丰富血管,皮肤内具发达的腺体,分泌粘液润滑和保护皮肤。皮肤中有发达的素细胞。两栖动物现存种类皮肤裸露,无鳞片,由表皮和真皮组成。有蜕皮现象
4.出现五趾型四肢。体形分为头、躯干、四肢、尾四部分。
5 .两栖动物的头骨具以下特点:宽而扁,脑腔狭小,无眶间隔属于平底型,②.骨化程度不高骨块数目明显减少,③.颅骨通过方骨与下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称自接式型,④.舌弓背部的舌颌骨移至中耳内,转化成听骨—耳柱骨。⑤.幼体时期具有的鳃弓退化,其残余部分在成体成为支持舌和喉部的软骨。两栖纲进化脊柱分化为,颈椎、躯干椎、荐椎、尾椎4部分。颈椎1枚,因形状似环。)脊柱分化出了颈椎和荐椎,出现了颈部(有的不明显)。6.心脏出现了2心房1心室,形成了体循环和肺循环,但是属于不完全的双循环,淋巴系统发达。
7.具犁鼻器,出现了中耳和空气传导声波的耳柱骨。
8.大脑皮层为原脑皮(大脑两侧和顶部有神经细胞出现)。中脑发达。是视觉中枢,也是高级神经中枢
9..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生殖仍离不开水,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结合受精,受精卵需在水中发育,发育有变态。
10.消化道包括口、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泄殖腔、泄殖孔。两栖动物的肾脏为中肾,肾脏除了泌尿功能外,还具调节体内水分和维持渗透压作用,两栖动物膀胱有重吸收水分的功能动物的舌头有什么作用
11.大多数对人类有益,许多是农业害虫的天敌。有不少有药用价值,是教学和科研的好材料。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
1.体表高度角质化,具角质化鳞片,皮肤缺乏腺体,有利于保水和保护,蜕皮。爬行动物身体可分头、颈、躯干、尾、四肢5部分。体外具角质鳞片
2.出现羊膜卵,胚胎可悬浮在羊水中发育,摆脱了胚胎发育对水环境的依赖,为动物完全陆地上生活奠定了基础。
3.具五趾型四肢,指、趾端具爪,对动物掘土、行走、进攻、防御都有积极意义。
4.骨骼骨化程度高,硬骨比重增大,头骨具单一的枕骨髁,出现颞窝,形成次生颚,使内鼻孔后移。脑颅骨高而隆起,为高颅型。脊柱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带骨和肢骨均较发达
5.颈椎和荐椎数目增加,椎体多数为前凹型。出现了胸廓。
6.呼吸为完全肺呼吸,出现了连接呼吸器官肺的呼吸管道气管和支气管,出现了胸腹式呼吸
7.心脏仍为2心房,1心室,心室中出现了分隔,但不完全,为不完全的双循环。变温。
8.脑神经为12对,鼓膜下陷形成外耳道。①脑出现了脑曲②大脑的体积明显增大,超过了其它各部分的体积③大脑出现了新脑皮。④间脑有发达的松果体⑤中脑背面有1对圆形的视叶,仍然是爬行动物的高级神经中枢
9.体内受精,发育不经过变态。绝大多数为卵生
10.躯干肌分化出陆生脊椎动物特有的皮肤肌(皮肌)和肋间肌
11.肾脏均为后肾。爬行动物排泄的尿液主要废物是尿酸
鸟纲的主要特征
①脚、体被鳞片,与爬行动物的鳞片同源,均是表皮衍生物。②皮肤缺乏腺体,单枕骨髁。
③具跗间关节。④产大型羊膜卵。⑤尿囊作为胚胎时期的呼吸器官。尿液主要成分为尿酸
6.前肢特化成翼,为飞行器官
7..眼大,具眼睑、瞬膜,保护眼球
8.鸟类的皮肤的特点是薄、松、轻、缺乏腺体
进步特征,主要表现在:
1.心脏具2心房2心室,血液循环为完全的双循环。大大提高了鸟类新陈代谢的水平。
2.由于进化成完全的血液双循环,因此,体温恒定,37—44.6℃,减小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从而也扩大了动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区域,有利于更多的动物在地球上的生存生活。
3.神经系统高度发达,感觉器官非常灵敏,提高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复杂的行为。新脑皮发展程度仍保留在爬行动物水平。b脑的弯曲度明显,大脑增大主要是由于底部纹状体增大所致。c小脑非常发达,体积也很大,这与快速飞行有关。d中脑发达,与视觉发达有关。e嗅叶退化,嗅觉退化。f脑神经12对。
4.体外被有羽毛,覆瓦状排列。鸟纲的羽毛是表皮角质化产物。身体呈流线形。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5部分。头部牙齿退化,具角质喙,是捕食的器官。
5.前肢特化形成飞行器官翼,具发达的龙骨突。叉骨,是鸟类特有结构.
6.在龙骨突两侧有发达的胸肌,后肢肌也发达,颈部、背部肌肉退化。
7.具辅助呼吸的气囊,肺发达,进行双重呼吸,大大提高了呼吸的效率。
8.骨骼薄轻、坚固、愈合明显,内有气隙。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5部分组成
9.肾脏发达,比哺乳动物的肾脏大,排泄机能强。②幼体为中肾,成体为后肾。③肾脏大,肾小体数目多,比哺乳动物多2倍。④无膀胱,不贮存尿液
10.上下颌特化形成角质喙,口腔无齿,有唾液腺,分泌的是粘液,有筑巢、润滑、帮助消化。有嗉囊,有腺胃和肌胃,在大肠和小肠之间向外突出的盲管状结构,直肠短,不贮存粪便。
11.有营巢、孵卵、育雏、求偶等行为。
12.卵生,体内受精
鸟类的肌肉由骨骼肌、平滑肌、心肌组成。①背部﹑颈部肌肉退化②胸部和后肢肌肉发达③具鸣肌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哺乳纲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哺乳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结构最完善,功能行为最复杂,适应能力最强,进化地位最高等的类
1.动物大多数体外被有毛,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5部分。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由角质层和生发层组成。真皮很厚,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具发达的皮肤腺。体表具毛,皮下具发达的脂肪层,形成了良好的保温、隔热结构;
2具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哺乳动物的大脑和小脑的体积增大,大脑皮层加厚,出现明显的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大大增加,成为高级神经活动的中枢。感觉器官发达、完善。嗅觉器官鼻腔内有盘曲的鼻甲骨和较大的嗅囊,听觉器官具发达的外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内有3块相互关节的听小骨,内耳耳蜗管卷曲成螺旋状,听觉由外耳、中耳、内耳3部分组成视觉器官一般很发达
3出现了口腔咀嚼和消化,异型槽生齿,大大提高了对营养物质摄取能力。口腔:第一,外有肌肉质的唇。哺乳动物特有,对吸食乳汁、精确采食、辅助咀嚼功能。第二,内有发达的舌头,舌头上有味蕾,嗅觉功能,有摄食、搅拌食物、吞咽食物作用。第三,口腔有3对唾
液腺舌下腺、耳下腺、颌下腺,分泌唾液,湿润食物、有利吞咽食物和具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进行初步的化学消化。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3部分大肠:分盲肠、结肠、直肠3部分。哺乳动物的消化腺包括:口腔中的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胰脏。后二者是最大、最重要的消化腺。
4该动物的排泄系统构造完善,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皮肤也是哺乳类特有的排泄器官。
5轴骨由头骨、脊柱、肋骨、胸骨组成。脊柱:由颈胸椎、腰椎、荐椎、尾椎5部分组成。带骨包括肩带骨和腰带骨。肩带骨由肩胛骨、锁骨、乌喙骨组成,腰带由坐骨、耻骨、髂骨组成。
恒温。减小对环境的依赖性
7乳动物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肌肉质的膈参与了呼吸运动,提高了呼吸效能;哺乳动物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2部分。呼吸道是气体出入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8乳动物的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心脏、血管及淋巴系统心脏4室,为完全的双循环,使新陈代谢水平大为提高;
9具陆地上快速运动的能力。哺乳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
10肉发育完善,1.有强大的咀嚼肌肉。有粗壮的颞肌和咬肌,使哺乳动物的捕食、口腔物理消化和防御的能力大为增强。2.有发达的皮肤肌,有牵动皮肤运动功能。3.有独特的膈肌,参与呼吸、排泄。4.强大的四肢肌使支撑、快速运动的能力得到保证。
11、哺乳保证了后代的健康发育和较高的成活率。
12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高度发达,主要表现在大脑和小脑体积增大,发展了新脑皮,脑表面形成了复杂皱褶(沟和回),大大增加了新脑皮的表面积。脑: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5部分,形成明显的脑曲。哺乳动物的中脑不发达。哺乳动物后脑的背部为极为发达的小脑,其主要机能是协调躯体肌肉运动和维持躯体正常姿势的平衡中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