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梅汛期暴雨情况
2022年入梅出梅时间表
2019年浙江梅汛期暴雨情况
一、梅汛期降雨特点
2019年浙江于 6 月 17 日入梅,7 月 17 日出梅。梅雨特点主要有暴雨过程频繁、梅雨总量大、强降雨区域重叠、“冷黄梅”特征明显等。
1.入梅迟、出梅迟,梅雨总量大
入梅日(6 月 17 日)比常年(6 月 10 日)偏迟 7 天,出梅日(7 月 17 日)也较常年(7 月 10 日)偏迟 7 天,梅期 30天,与常年持平。6 月 17 日 08 时至 7 月 17 日 08 时,全省平均雨量 451 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 115%,破历史同期最多纪录;比常年梅雨量(301 毫米)偏多 50%,在 1951 年以来的历年梅汛期雨量中排第十位(第一位为 1954 年 623 毫米)。11 市平均雨量分别为:衢州市 632 毫米、金华市 536 毫米、丽水市 531 毫米、杭州市 469 毫米、湖州市 429 毫米、台州市 418 毫米、绍兴市405 毫米、宁波市 399 毫米、温州市 382 毫米、嘉兴市 375 毫米、
舟山市 295 毫米。有 49 个县(市、区)累计雨量超过 400 毫米,其中 8 个超过 600 毫米,
较大的有衢江区 676 毫米、柯城区 667毫米、开化 666 毫米。
2.暴雨过程频繁、短时雨强强、强降雨区域重叠
梅汛期间多强降雨过程,共出现 7 次较大范围的暴雨过程,分别出现在 6 月 17 日至 19 日、6 月 20 日至 22 日、6 月25 日至 26 日、6 月 30 日至 7 月 1 日、7 月 3 日至 5 日、7 月 7日至 9 日、7 月 12 日至 14 日,其它时段以分散性短时暴雨为主。几次强降雨区域重叠,主要集中于浙北的南部、浙中以及浙南的北部一带。梅汛期间,短时雨强强、局地雨量大,有 107 个乡镇(街道)1 小时雨量超过 50 毫米,最大洞头大门岛 143 毫米;有 432 个乡镇(街道)累计雨量超过 500 毫米,其中衢江区大洲镇 962 毫米、柯城区七里乡 944 毫米、龙泉住龙镇 912 毫米。
3.“冷黄梅”特征明显,气温为近二十年同期最低
梅雨期间,气温总体偏低,“冷黄梅”特征明显。6 月
17 日至 7 月 16 日全省平均气温 24.9℃,较历史同期偏低 1.9℃,为 1999 年以来最低;全省平均最高气温 28.3℃,较历史同期偏低 2.9℃,也为 1999 年以来最低,位列 1951 年
以来第五低。
二、影响及灾情
根据降雨及地理地貌等综合评估,6月17日至19日暴雨,“较重”以上致灾等级主要在浙北南部、衢州等地,共有34个县(市、区)345个乡镇(街道)达“较重”等级、10个县(市、区)108个乡镇(街道)“严重”等级、桐庐等地27个乡镇(街道)“特重”等级;6月20日至22日暴雨“较重”以上致灾等级的区域扩展至浙中北大部地区,有35个县(市、区)506个乡镇(街道)达“较重”等级、14个县(市、区)146个乡镇(街道)“严重”等级,桐庐、浦江、湖州城区、长兴等4个县(市、区)67个乡镇(街道)“特重”等级;7月上旬的几轮暴雨过程,浙中南地区致灾等级高,其中7月1日浙中南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武义、松阳、仙居、永嘉等13个县(市、区)130个乡镇(街道)达“特重”等级,7月5日有龙游、龙泉、天台等37个县(市、区)264个乡镇(街道)达“严重”或“特重”等级;7月12日至14日的暴雨过程,致灾等级较高区域在浙北和浙中西部地区,有27个县(市、区)507个乡镇(街道)达“较重”等级、26个县(市、区)248个乡镇(街道)“严重”等级,萧山区、余杭区、淳安县等地33个乡镇(街道)“特
重”等级(见图4)。总体来看,今年梅汛期间,暴雨致灾强度偏强,极易发生道路积水、城乡积涝以及小流域山洪、山体滑坡等灾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