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医学教育的价值表达论文
中医学是以生命和人文为根底的一门学科,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开展的跟进,也是中医学不断开展的动力。中医学是一种人文与科学双重属性同时具备的医学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名族特征,其开展需要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跟进,并从中吸取精神养分。但是,在我国当今的中医学教育领域,很多学生都经过数、理、化等现代科学的长期熏陶,逐步形成了概念化、逻辑化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构造,因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吸取较差,也不熟悉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对于中医学理论的理解能力较差,甚至完全失去兴趣,所以,在中医学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医学的开展以及人才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有助于学生名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的增强。
1.1体验思维
体验思维指的是人们在日常活动过程中,以各类经历的概括、分类、比拟和积累为根底获得结论的一种思维模式。中医学的思维方式通常源自于中国传统哲学,其本质有在于生命哲学,中国传统哲学都是以精神、元气、阴阳、生、心、情、意、性等生命体验直接相关内容为根底开展而来的,经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过程,逐步建立
起各类事物与人类之间本质联系的认识网络,最终通于天地、返归内心,融自我和万物为一体。
1.2辨证思维
对于阴阳这一辨证矛盾范畴及概念的认识是中医学理论的开端和起源,阴阳两者之间是相互平衡、此消彼长、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医辨证逻辑体系。按照阴阳消长转化、对立制约、动态平衡的逻辑关系对人体生命运动的各个节段、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矛盾运动进展规律性分析,能够获得一个逐级矛盾分析式的辨证逻辑体系。针对于疾病不同开展阶段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方法进展,就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思想,也是传统哲学中朴素辨证法思想的表达[1-2]。
1.3整体思维
中医学领域中的整体思维指的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人体自身完整性与统一性的结合,这也是中医学领域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详细表现。在“天人相应”理念的指导下,中医学理论首先会将自然与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人又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局部。整体思
维是中医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存在于疾病、养生、辨证、诊疗、病理和生理的各个方面。整体思维是中医学辨证思维和古代唯物论的重要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特鲜明,也是一项重要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3-4]。
1.4意象思维
意象思维能够深刻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源,也是一种独具特的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于中医学教育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意象思维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意象的思维模式,例如,阴阳、五行、八卦、干支等都是对中医产生深刻影响的思维方式,也为中医学“以象定脏”思维模式的形成奠定了根底。中医意象思维符合传统思维方式动态变易、直觉感悟的及统一整体的特征,其媒介为象征、类比的方法,能够对人体病理变化和生理功能进展灵活把握,也能够实现对于疾病诊疗、表现和生命现象的动态、整体思考,这一思维方式可以忽略逻辑的影响,因而也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中医学思维方式,有助于中医学学生对于患者疾病形成更加整体的认识,并与客观逻辑相结合,保证诊疗活动的准确性。
传统医德是中医药文化的关键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传统医德坚持“贵义
贱利,自正己德”的根本原那么、“医贵乎精,仁术济世”的精神价值、“医乃仁术,济人为本”的思想本质以及“生命至重,惟人最尊”的坚决信念,因而带有理性的光芒和人性的亮点。在中医学开展的数千年以来,传统医德都为医者提供了不断改善医技,树立道德的精神动力,这正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尊重人生命的本质。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文化,而这一理念在传统医德中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传统医德强调人的修养、行为事件医技慎独精神,这都是道德自律精神的表达。另一方面,仁术也是传统医德的中药内容,符合医学领域的职业特征和职能特点,是维系整个传统医德体系的重要内容。《本草纲目·序》中曾经提到:“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这不仅是儒家行医治病中仁术精神的重要实践,更是“仁”理论的充分表达,将“仁”和“医”两者融为一体,能够表达医生职业“好生之德”的特征[5-6]。
中医学教育十分关注学生的中医思考方式以及“师从自然”学习态度的培养,但是,从以往的教学方式和习惯来看,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中医学教育,主要在于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而在西方文化逐步渗透以后,中医学教育的意识形态和知识构造都受到了宏大的冲击和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构造中以文、史、哲为主的教学内容和构造逐步转化为了以数、理、化为主,而这也是西方科学知识构造的中药代表,并在此根底上建立了数量概念理论
以及分析复原的思维方式[7-8]。
从目前的中医学教育模式来看,虽然学生根本能够掌握教学的内容,但是,在现代西方思维的影响下,在学生切实进入临床阶段以后,其仍然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甚至是质疑中医学临床疗效,而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逐渐变成了应付考试的工具,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这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当前中国教育系统的整体情况来看,已经根本没有了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智慧和哲学的教学内容安排,这就会导致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逐步疏远,甚至被完全以往。因此,在中医学教育甚至整个教育体系之中,都应更加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应用,在其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思维习题,从而深化学生对于中医学的领悟和理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中医学的开展和传承[9-10]。
综上所述,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中医学教育中,有助于向学生说明人体疾病诊疗和病理的客观规律,吸取中国古代哲学理论的精华,对生命现象进展更加客观的解释,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传统医德的培养,将传统文化融入其精神内核之中,从而更加深刻解释外乡文化印迹。对于中医学学子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利于其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形成传统医德,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促进中医学的开展与传承。
[1]赵敏.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J].西北医学教育,xx,23(05):789-790.
[2]王艳春,任旷.寓人文精神与医学教育的实践之中[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xx,2(08):106-107.
[3]杨泽寅,曾红,陈晶.论道家医学伦理对医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J].教育教学论坛,xx,3(39):9-10.
[4]袁纲,李和伟,张荣兴等.在德育中融入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xx,12(10):1078-1079.
[5]吕庆建,毕于建.完善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西北醫学教育,xx,24(02):263-264.
日干支层次 [6]赵仁龙,任杰.隋前正史医事伦理探骊[J].中国医学伦理学,xx,28(04):507-508.
[7]金丽.中医学教育不可或缺文史哲底蕴之思考[J].光明中医,xx,30(04):903-904.
[8]杨国利.医学人文: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J].医学与哲学,xx,34(10A):30-31.
[9]梁晓春.寓传统医德于医学院校的中医教学[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xx,10(01):71-72.
[10]潘秋平.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缺失与传统文化的救赎[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xx,12(03):291-29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