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
【课标要求】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课前演练】
1.(2000•全国•29)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上一个分水岭,主要是因为它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处死了封建君主    D.创立了议会民主制
2.下列各项最能体现美国1787年宪法“分权制衡原则”的是 
A.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B.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联邦军队总司令,战时行使独裁大权
C.美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言论……保留和携带武器等自由    D.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3.美国内阁与英国内阁相比较,最大的不同是
A.与议会的法律关系不同    B.产生方式不同    C.是否拥有立法权    D.是否受政党政治影响
4.(2006年天津卷)议会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有关议会的正确叙述是
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权威,并形成两党制    B.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制定议会成为最高行政和立法机关    D.孟德斯鸠主张议会和君主共同享有立法权
5.(2005•全国Ⅱ•16)1791年宪法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该宪法
A.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B.规定法国为共和制国家
C.确立了无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            D.是各革命派别一直严格遵循的纲领
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是
A.皇帝是世袭的,象征性的和礼仪性的虚位元首    B.皇帝和元首真正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C.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D.政府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答案:1A    2.A    3.A    4.C    5.A    6.B
【考点串讲】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1.议会制度的形成——近代君主立宪制形成的条件
13世纪中期,贵族在同英王亨利三世的斗争中获胜,成立议会。议会制度形成。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分成上(贵族院)下(平民院)两院,国王是议会的召集人。随着下院权力的不断扩大,15世纪末,下院已经有提出财政议案和法律议案的权力。但这时议会仍然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代表封建势力的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英国议会是在王权衰落中产生的,它对王权有着限制性的作用。后来又发展成为近代史上的代议制议会。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保证
  原因: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与专制王权(斯图亚特王朝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的矛盾日益尖锐。
  经过:①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②此后,英国一度建立共和国但由于政局混乱,斯图亚特王朝1660年复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出现曲折和复杂。⑤在政治斗争趋
于尖锐的形势下,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英国近代政党的起源)。⑥1688年,议会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其妻玛丽继承英国王位,赶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二世,这即是“光荣革命”。革命结束。
3.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自由”和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军权,标志着君主立宪政体的形成。随着议会的不断立法,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的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②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议会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自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保守,议会的作用下降,国家的权力中心逐渐转移到内阁和首相手中。
(3)君主立宪制的作用:英国君主立宪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使其政治斗争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中,对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一种模式,不少国家后来都采用了这一模式。
4.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形成: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特征: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内阁由下院多数党单独组成,内阁大臣必须是下院议员;下院多数党的首领为当然的内阁首相,他负责挑选内阁成员并拥有免职
权。③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阁员对外必须全体一致,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内阁首相的权力——手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事实上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作用:内阁制的建立,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2)1832年的议会改革
  背景: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
  作用:改革法案使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代表席位大增,贵族保守势力受到削弱。这为日后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奠定了基础,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
5.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它以议会内阁制为
核心,以两党制、常任文官制为主要特点,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现代代议制政府。国王不仅远离至上权力,“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
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美国1787年宪法
(1)背景:启蒙思想在北美传播,成为指导北美独立战争和新政权制度建设的思想武器。17761781年的美国独立战争,实现了民族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独立初期的美国是邦联制国家,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稳定统治秩序,保卫国家的利益与主权;没有全国统一的关税政策保护本国经济。
(2)制定:1787年,北美各州的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1787年美国宪法。
(3)宪法的三原则
联邦制原则——13个州成为统一的国家,建立体现独立主权的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国家主权属于联邦,是唯一的主权单位;联邦高于各州,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各州保留较大的自主权。
分权制衡原则——把联邦政府的最高国家权力机构分成三部分:立法权归于国会(并掌管统一的联邦财政),行政权归于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以及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权力),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三权之间又形成互相制约平衡的体系,如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衡。
民主原则——国会议员和总统由民选产生。
(4)结果:美国形成了总统制、联邦制和共和制混合的国家制度。共和制是根基,总统制、联邦制受制于共和制。
(5)评价
进步性:①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②是西欧启蒙思想的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
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果,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带来美国的长期稳定。
  局限性:宪法强调三权分立的原则,强调政权的组织形式,但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在印第安人、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妇女地位低下。后来宪法不断在这些方面进行修改完善。
2.联邦制度下的权力结构
联邦有适用于全国的宪法和基本法律,各州在不违反联邦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也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联邦与州在各自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联邦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行使主要国家权力,如国防、战争、外交、货币和外贸等。同时各州政府对本州的政治、经济、财政、文化教育等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它们不是严格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有各自的权力范围,相互不得干涉。 联邦地位高于州。联邦宪法优于各州法律。
  评价: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保证了美国的强大和统一,也确保了各州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最大的问题,主要在于效率不高,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相互扯皮、推诿,各州政府各自为政。
3.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区别
项    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
相同[来源:Z_xx_k.Com]
理论原则[来源:Zxxk.Com]
三权分立[来源:Z,xx,k.Com]
国家性质(国体)
资产阶级专政
不同
众议院和参议院的区别
政体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
国王;世袭;终身制
总统;民选;任期制
国家元首地位
国家象征,“统而不治”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事统帅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政府产生方式
议会
总统任命
国家的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
政府(内阁)对议会负责
政府(内阁)对总统负责,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
三.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法国的共和历程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波旁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起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从此,法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复辟势力之间、共和派与帝制派之间进行了长期斗争。大革命之后的80多年间,帝制与共和制多次反复,先后出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1804年)、第二共和国(1848年)和第二帝国(1852年)。1870年在普法战争的惨败中,法兰西第二帝国覆亡。1871年,第三共和国成立,新政权选出国民议会。议会经过内部一系列的激烈斗争,于1875年1月29日以一票之差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制度最终得以确立。前后80多年间,还有许多的法律文献产生,如1789年的《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拿破仑法典》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