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民意及其内部冲突的调查与分析
前言
关于死刑民意,目前我国学者有许多结论性的看法,如认为“死刑的公共认同只不过是个体和社会的一种情感诉求、一种情绪民意。” [1]“民众的集体意识与正义情感不仅具有非理性、情绪性,而且往往变动不居、起伏不定,往往一个孤立的突发的恶性犯罪案件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公众对待死刑的态度。” [2]“民意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并且是可以引导的,在内容上民意并不一定代表正义。” [3]死刑观念具有可变性,随着人们对死刑认识的不断深入,死刑观念的更新转变是必然的。 [4]民意与死刑实践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死刑的立法和司法适用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司法实践中死刑大量适用的现实又在不断强化这种体意识。 [5]在这些看法的指引下,死刑民意与死刑改革之间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被剥离开来。
可以说,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切中了我国死刑民意的要害,其中有关死刑民意与死刑改革关系的立论也反映了一些国家死刑改革的实际。但这些研究在方法上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对死刑民意的立论缺乏有说服力的本土依据。当前学者对死刑民意的研究,很
多都是停留在经验的层面,客观性相当差并且难以验证。以死刑民意的特性为例,学者们几乎都要涉及情绪性、非理性,但这只是一种由己及人、由国外及国内的思维。实际上人心理的同质性是相当差的,没有客观研究方法的支持,其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都要受到质疑。其次,论证逻辑不周延。如民意测验的不可靠性能得出民意不应成为死刑保留根据的结论吗?测量方法与测量对象能等同吗?死刑观念的可变性能拉近死刑废除梦想的早日实现吗?既然民意是可变的,它将来会不会只停留在废除死刑的立场上呢?等等。
针对我国死刑民意研究存在的上述研究瓶颈,也有学者运用实证的方法进行了调查。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2003年3月贾宇教授在西北政法学院(现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对该校法学和非法学专业共计1873名本科生进行的问卷调查; [6]2003年1月新浪网的调查(据悉,新浪网评论死刑废除问题的帖子条数连续一周占据“热点评论”条数榜首,帖数总数超过4600条)。 [7]这些调查,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死刑民意问题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数据。但是,这些调查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或调查的对象单一,仅局限于部分人,代表性有限;或分析方法欠科学,单纯的百分数统计无法检验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度,等等。因此,当前,有关我国死刑民意的总体状况、影响因素、特点等基本问题,仍然缺乏很有价值的统计数据。
一、我国死刑观念状况问卷调查的基本内容
死刑(仅指死刑立即执行,不包括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当前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了解当前我国死刑观念的状况,对于我们死刑制度的改革具有积极意义。为此,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死刑观念的定量分析》课题承担者特设计了26道问题,调查我国死刑观念的状况,以为死刑立法和司法提供决策依据。其中每道问题均为单项选择。具体设计题目包括:
1.您的性别:( )
①男 ②女
2.您的年龄:( )
①18周岁以下 ②19—25周岁 ③26—40周岁 ④41—60周岁 ⑤61周岁以上
3.您的职业:( )
①无业 ②学生 ③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员
④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人员
4.您的学历:( )
①高中及以下 ②大专或本科 ③研究生及以上
5.您所在的地区:( )
①农村 ②城镇 ③中小城市 ④大城市
6.您觉得,当前我国的社会治安状况如何:( )
①很差②一般③较好④非常好
7.您觉得,当前我国判处死刑的数量( )
①很少②一般③较多④太多
8.您觉得,我国规定了死刑的犯罪种类:( )
①较少②适中③多④过多⑤不好说
中国死刑执行方式 9.当前,我国的死刑执行方式有决和注射两种。您觉得,在现有刑法规定了死刑的情况下,哪种死刑执行方式最好:( )
①现有的决、注射执行方式挺好,也比较人道,应继续采用
②应附加采用类似于新加坡鞭刑的羞辱性执行方式,以增加死刑的惩罚性
③可以适当借鉴我国古代的酷刑,以满足部分被害方的报复心理,同时震慑社会上的不稳定分子
10.有人认为,死刑有利于减少和预防犯罪。您觉得这种观点:( )
①完全没有道理②有一定道理③完全有道理
11.您觉得,死刑:( )
①断绝了死刑犯悔过自新的道路,不人道
②渲染和鼓励暴力
③没什么不好④不好说
12.如果您主张保留死刑,那么您觉得,在我国,最应该规定死刑的犯罪是:( )。(只能选一项,主张废除死刑的可以跳过此题)
①故意杀人、抢劫、、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②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
③背叛国家、分裂国家、间谍等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
④盗窃、等经济领域的犯罪
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等犯罪
13.假设您或家人、亲朋因他人的、盗窃、等而损失巨大,家庭都无法维持生计,您觉得是否应对犯罪分子适用死刑:( )
①不能②可以③应当
14.您觉得,死刑执行的数量越多,一国的社会进步、文明程度就:( )
①越低②越高③不好说
15.在当前情况下,您觉得我国应当:( )
①完全保留死刑②完全废除死刑③不废除死刑,但应限制和减少死刑的适用
16.有学者主张用不可减刑、假释的无期徒刑替代死刑(即对原本应当判处死刑的罪犯不判处死刑,而是改将他一辈子都关在监狱里)。对于这种方案,您是否能接受:( )
①不能接受,即便一辈子都被关在监狱里也抵不上被判处死刑
②可以接受,将罪犯一辈子都关在监狱里的处罚并不一定比死刑的处罚轻
17.您认为,在中国废除死刑是:( )
①不可能的
②马上能实现的
③可能在二三十年内实现的
④可以通过逐步限制和减少适用、在恰当的时机废除的
18.假设您的亲人故意杀人、伤害、抢劫、等致人死亡或严重残疾,现在法院要判处您的亲人死刑,您是否能接受:( )
①不能②可以③完全接受
19.您认为,在众多国家废除死刑之后,中国( )废除死刑
①必须②可以③不能
20.您认为,在中国讨论废除死刑是( )的事
①刑法学家②立法者③执法者④全社会
21.假设您或您的亲人受到他人的杀害、伤害、抢劫、等致死或致严重残疾,您觉得,是否应对犯罪分子适用死刑?( )
①不应当②可以③应当
22.您认为,废除死刑后,社会上的犯罪( )呈现上升趋势
①必然②可能③不会
23.对于下列关于死刑的看法,您赞同( )
①“杀人偿命”,只要社会上还有严重的犯罪,就不应当废除死刑
②死刑具有较强的威慑力,当前我国犯罪率高,不能废除死刑
③死刑不人道,废除死刑是人类进步的表现,我们应当立即这样做
④死刑判决一旦发生错误,就无法纠正,应废除死刑
⑤死刑并不是惩罚犯罪的最有效手段,要废除
24.假设您的亲人通过贪污、受贿、盗窃、等手段获得了巨额利益并致使国家或他人遭受巨大损失,现在法院要判处您的亲人死刑,您是否能接受?( )
①不能②可以③完全接受
25.当前有不少学者主张废除死刑,并且发表了不少废除死刑的文章和言论。您是否听过这方面的言论,您对死刑的态度是否因此发生了改变?( )
①没有听过
②听过,这更加坚定了我废除死刑的立场
③听过,但没有改变我保留死刑的立场
④听过,我对死刑的保留立场由此发生了改变,从此主张废除死刑
26.如果要用一种刑罚来代替死刑,您觉得,最适合代替死刑的刑罚是( )
①永不出狱的终身监禁
②终身监禁,如果罪犯表现好可在执行30年或更长时间后释放
③30年或更长的有期徒刑,并且不得提前释放
④30年或更长的有期徒刑,如果罪犯表现好可在执行20年以后释放
二、我国死刑民意实证分析的样本与方法
(一)我国死刑民意实证分析的抽样方法
民意,即整个社会民众的意愿和态度。死刑民意是社会公众对待死刑的态度。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国家来说,要统计每个人的死刑态度显然不可能。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抽样。
在统计学和测量学上,抽样的方法一般被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概率抽样的原则在于随机性,它能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样本被选中的概率相等。概率抽样的方法有很多,如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抽样和分段抽样。 [8]与概率抽样相比,非概率抽样不是按照等概率原则进行,而是根据人们的主观经验或其他条件来抽取样本,方法有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和配额抽样等。非概率抽样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如操作简单、便捷,节省精力和成本,为此常常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所采用。在非概率抽样中,配额抽样因其更具优势而备受关注。配额抽样要求研究者尽可能地根据那些影响研究变量的各种因素
来对总体分层,要求研究者在抽样前对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有准确的了解。一般而言,这种抽样方法更具有代表性。
在死刑民意的实证研究中,要了解民众的死刑观念,我们也可以有多种抽样方法,几乎所有的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方法均可使用。但是,在我国要做到等概率的随机抽样同时又要保证其最大的代表性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这类研究常采用非随机的非概率抽样。本文亦如此。不过,为了提高样本的代表性,我们根据影响死刑民意的因素对全国的民众进行了分层,并针对每层民众进行了抽样,尽可能地提高了样本的代表性。
死刑民意作为一种观念、态度,其影响因素大体上可分为主体内因素和主体外因素,其中主体内因素主要为主体的性别、年龄、知识经验(学历)、职业等,主体外因素则有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文化状况、社会治安状况以及死刑状况等。在这些因素中,由于职业在很大程度上浓缩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社会经验和文化影响,知识经验(学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智力状况以及分析、判断能力,而所在地区的状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地方的开放性及人们的生存状况、地理环境、文化影响,因此笔者以为,在民众的死刑观念影响因素中,职业(身份)、学历和所在地区的状况是抽样中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当然,
这些因素对死刑民意是否有一定的影响,最终还要通过抽样之后的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在样本的选取过程中,根据分层的原则,我们结合影响死刑民意的主要因素,对死刑民意的总体进行了分层:(1)基于对抽样对象职业的考虑,我们将全国民众的职业(身份)体分成了6类,即无业人员、农民、服刑人员、学生、非国有单位人员(主要为公司企业人员)和国有单位人员(主要为国家工作人员),并分别进行了抽样。这种分类的一个考虑是我国刑法中的死刑,除了侵害人身、财产等一般主体实施的犯罪,还有国家工作人员这类特殊主体实施的贪污贿赂犯罪,将抽样对象分成非国有单位人员和国有单位人员,有利于对比分析;另一个考虑是服刑人员自身的犯罪经历和服刑感受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对死刑问题的判断,有必要予以重点考虑。(2)基于对抽样对象学历的考虑,我们将学历分为了高中及以下学历、大专或本科学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类,并分别进行了抽样。(3)基于对抽样对象所在地区状况的考虑,我们综合了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将地区分为4类,即农村地区、城镇地区、中小城市和大城市。在这一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分别选取了北京、广东、河北、江西、甘肃等5个地区为代表,其中北京、广东代表了经济发达地区,河北属于中等发达地区,江西和甘肃则代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而从地理分布上看,北京、河北属于华北,甘肃属于西北,江西属于中部,广东则属于南部,它们在地理上对全
国而言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