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地域文脉建设民族特城镇——以内蒙古包头市达茂联合旗百灵庙镇为例
摘要:目前我国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互模仿、缺乏个性、缺失文化特,造成千城一面的现象。在巨大的建设成就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危机:日渐丧失的地域文化特和日益平庸的城镇面貌,以及随之而来的对环境的归属感的失落。因此,在民族地区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中,如何解读地域文脉,塑造民族特城镇,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地域文脉;民族特;城镇建设
当今世界,全球性的文化浪潮席卷而来,我们正面临着现代与传统、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具有鲜明自然与人文特的民族城镇也不例外地卷入了这一漩涡,出现了“自然破坏”和“人文丧失”的现象,其后果是城镇建设相互模仿、千城一面、缺乏个性、缺乏特,尤其是缺失文化内涵,城镇空间单调乏味。这种现象正是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日益趋同的体现。在巨大的建设成就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危机:日渐丧失的地域文化特和日益平庸的城镇面貌,以及随之而来的对环境的归属感的失落。因此,在民族地区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中,如何解读地域文脉,塑造民族特城镇,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达茂联合旗百灵庙镇为例来探讨民族地区的小城镇规划建设问题。
一、建设富有地域文脉民族特城镇的重要意义
城镇特是指一座城镇在内容与形式上明显区别于其它城镇的个性
与品质特征,是城镇在形成与发展中所具有的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历史沿革、形态结构、历史底蕴、名人胜迹、民俗风情和经济技术条件等等的总和。它不仅在物质空间上给人以特有的美感,而且在精神成果上给人以高层次的愉悦,使人对城镇的人文沉淀产生深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个城镇的建设犹如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不同的装束体现着不同的文化素养和品格。只有依托传统文化挖掘特,城镇建设才能充满魅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李瑞环同志曾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对民族的东西,必须强调和保持它的个性,因为这是它存在的理由。你把它完全普遍化了,它存在的理由也就失掉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在痛批现在中国城市建设的“三大弊病”时,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的建筑脱离民族文化特,缺少个性。
近年来在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通过挖掘地域文脉,塑造城镇特来医治“千城一面”的通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在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内党发[2003]18号)中强调,城镇建设要坚持时代精神、民族特和地区特点相结合。2005年在《关于完善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发展的意见》(内党发[2005]23号)中进一步把塑造城镇特作为指导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化的六项原则之一,明确规定:“坚持城镇现代化和塑造城镇特相统一。把舒展的城镇空间布局、现代化的服务功能、草原民族文化风貌结合起来,打造特城镇,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实践证明,通过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根据地域风貌特来建设民
族城镇是一条打破“千城一面”的可行之路。城镇建设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是城镇特形成并对外辐射
的核心依托。它能使人从总体上对城镇的外观特征进行把握,反映城镇的物质空间特,城镇建设必须传承地域文化,没有文化蕴意的城镇建设犹如失去灵魂的身躯。二、达茂联合旗百灵庙镇的概况和发展中存在问题
百灵庙镇是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号称文化灿烂的草原圣地。全镇总面积为399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5万人。地域辽阔、草原宽广,物产丰富。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167公里,距钢铁之城包头市166公里,距稀土之乡白云鄂博45公里,距与蒙古国开放的满都拉口岸120公里,交通便捷。百灵庙镇地处呼包两小时经济辐射圈,区位优势明显,享有“草原码头”和“陆路口岸”之称。
百灵庙镇从2002年确定了“工业立旗、三产拉动”发展战略和工业向园区集中、农牧业向水源富集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的“三个集中”工作思路以来,到了一条符合百灵庙镇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建设也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一方面使镇容镇貌、人居环境发生了很大地改观;另一方面受到自然地形、产业经济、生态环境、意识观念等众多因素的制约,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误区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城镇建设规划缺乏科学性和民族文化底蕴,粗放式扩张,缺乏内涵式发展;建筑、铺装、景观设计没有体现地域文化特,缺乏个性;绿化不足,不但没有适应目前园林城镇建设的目标,而且丢失了草原的“绿”;
功能建筑分区不明,没有完整体系;文化设施建设滞后,没有开放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虽说百灵庙镇2003年投入一个亿建设的文化宫美丽、壮观,但是一直未投入使用;城镇功能不完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薄弱,城镇的主要单位是行政机关,城镇功能以行政职能为主,商业、购物、休闲、旅游等行业不繁荣。
三、达茂联合旗百灵庙镇城镇化建设的对策思路
李瑞环同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京剧就是姓´;京´,不管是运用什么现代科技手段,都必须以不破坏它的艺术特为准绳。如果周仓拿着盒子炮、关公拿着报话机,岂不叫人笑掉大牙。”百灵庙镇应力图通过包括文物遗产、名胜古迹、宗教信仰、风俗民情等地域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传承民族文化,打造民族风格浓厚的城镇,显示出“你有的我必定有,但我有的你不一定有”的建设特点,让中外宾客体验蒙古族璀璨文化的魅力,让世界解读百灵庙镇的历史文化脉络。
如何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到百灵庙镇的城镇建设中,笔者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依托地域空间科学规划,体现舒展的城镇布局
城镇建设有两个基本特性:一是社会性。城镇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各个方面,需要统一规划,协调发展,不能各行其是,各自为政。二是不可逆性。一个文化景观,一处历史文化遗址,一旦
包头购物被毁掉就无法恢复,成为千古遗恨;公园、街道、高楼等,一旦建成就很难改变。这两个特性决定了科学规划是城镇建设有序发展的关键。
在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应依据自然地域环境形成鲜明而永恒的城镇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百灵庙镇的规划和建设要体现舒展的城镇空间布局格调。这是一种介于国内“紧凑型城市”和国外“蔓延型城市”之间的一种城镇形态。舒展的城镇风貌与内蒙古地广人稀的区域特点、草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北部边疆各民族的豪放特质息息相通。在当今世界大都市交通拥堵不堪、内地城镇土地紧缺的情况下,从规划上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合理布局,不仅可以形成独特的城镇特,而且有助于预防和治理出行难、停车难的问题,有利于城镇的可持续发展。[1]
从具体措施来看,应考虑以下方面因素:百灵庙镇周围有农田、草场,可以城乡结合建设成为“田园城镇”;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该按建筑功能分区,划分行政服务区、工业区、商业区、旅游区等,各区块组团相得益彰,凸显蒙元建筑文化的魅力,如可打造蒙元文化街、商业街、小吃街等;黄花滩水库是百灵庙镇唯一的一处养鱼水库,应该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将其建设利用起来,为百灵庙镇人民提供一处休闲的场地;要注重建设、改造、保护、管理协调发展,既显示现代文明的崭新风貌,又保留历史文化的奇光异彩。
2、景观设计方面融入地域文化,建设富有蒙古族风貌的特城镇
景观是协调建筑与环境的纽带,无论是山村小镇还是大都市,景观设计都离不开它的地域文化根基。百灵庙镇可通过草原民族文化所表现的崇尚自然、注重生态、包容开放的特征以及草原民族崇尚英雄、粗犷豪放、务实顽强的精神为素材,来规划城镇风貌和抽象特建筑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