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我国舞蹈起源和原始舞蹈的形成的研究》
组 员:任天姿、赵蕊萌、张雅洁、李炳乾
指导老师:李铜生
一、课题背景
舞蹈造就的是一种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理想境界,它使青少年在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成为时代所要求的既有社会体意识又有个人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舞蹈课程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基础表演教学中渗透舞蹈史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课题目的
研究我国舞蹈起源和原始舞蹈的形成。
三、任务分工
论文撰写:任天姿
设计调查问卷:任天姿
发放调查问卷:赵蕊萌、张雅洁、李炳乾
资料查询:中舞网 百度学术网 论文网
四、研究方法
1、对校内学生按男女各30名的方法,抽取3位不同科目老师询问采访,向校外10名家长和学生进行调查,并向受访者派发问卷(可开展网络问卷)。
2、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搜查相关资料。
3、将网络书籍中的相关内容,数据加以分析整理。
4、根据整理内容设立相关报告。
5、修改、整理报告与论文。
五、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课题组成员在课题正式立项之前,已经为该课题搜集相关的研究成果,阅读大量的有关舞蹈史学研究的文献资料。课题正式立项之后,有课题主持人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构成,拟定总体研究内容提纲,并将任务分解到个人,同时将课题组成员分为调研组、分析组等,为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另外,为调研组下一步的调研阶段开展做了相应的准备工作。
2、调研阶段
课题组调研成员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文献综述等多种方法,开始大量搜集我国舞蹈史学研究的资料以及数据,包括舞蹈教育的研究现状,舞蹈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3、汇总分析阶段
舞蹈的由来本阶段,课题组成员结合实际调查资料,以我国舞蹈起源和原始舞蹈的形成的数据为样本,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4、撰写研究报告
结合前一阶段对调查资料的汇总,由课题主持人执笔撰写课题研究结项报告,并提出《我国舞蹈起源和原始舞蹈的形成调查报告》的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结果(论文)
研究性学习
课题:我国舞蹈起源和原始舞蹈的形成
摘要:本文是我们小组四位同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阐述了我国的原始舞蹈,其主要形式是有关狩猎、劳动的舞蹈。在内蒙古阴山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岩画上,刻画着狩猎舞的形象。人扮成飞鸟、山羊、狐狸等动物。有的头饰鹿角、羽毛,有的带尾饰。这种舞蹈的产生,与狩猎密切相关。
摘要:本文是我们小组四位同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阐述了我国的原始舞蹈,其主要形式是有关狩猎、劳动的舞蹈。在内蒙古阴山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岩画上,刻画着狩猎舞的形象。人扮成飞鸟、山羊、狐狸等动物。有的头饰鹿角、羽毛,有的带尾饰。这种舞蹈的产生,与狩猎密切相关。
关键词:舞蹈,原始舞蹈,起源
狩猎舞,是模拟动物或擒获动物的舞蹈,在原始人看来,模拟某种动物则该种动物就会在现实中被占有。内蒙磴口县托林沟畔有一幅狩猎舞蹈图画,舞者化装成鸟兽之形,振臂(翅)而舞,表达人们对狩猎生活的赞美、回忆以及占有野兽后的愉快情绪。
庆功舞,即模拟战争的舞蹈,先秦文献称之为武舞,《周礼·乐师》所记执干戚而舞 者便是。云南沧源第一地点2区有一组舞蹈场面,有的手持盾牌,高举短刀,有的弯弓搭箭作冲杀姿势,有的把人举过头顶,有的徒手而舞。这就是庆功舞,表演冲锋、擒敌、庆功等一场战争的全过程,表达人们取得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心情。
踏舞,猎人因狩猎丰收踏地而舞;或劳动归来大家挽手踏地而舞,通过欢笑和舞蹈达到休息的目的。《宋书·乐志》云: 民之生莫有知其始也。
含灵抱智,以生天地之间。夫喜怒哀乐之情,好得恶失之性,不学而能,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怒则争斗,喜则哥,夫哥者,固乐之始也。哥不足,乃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然则舞又哥之次也。哥舞蹈,所以宣其喜心,喜而无节,则流淫莫反;故圣人以五声和其性,以八音节其流,而谓之乐,故能移风易俗,平心正体焉。 说得颇有见地。云南沧源第七地点3区有一幅斗象舞蹈图,右面三只象鼻勾连似在争斗,象身均不见,或已漫或略而不画。左
面八人排成横队,高扬左臂踏地而舞,有的头着角状饰物或戴尖顶帽。
1.1原始舞蹈的主要艺术特征
①生活即舞蹈:原始舞是原始人类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而亦可称为“生活舞蹈”,因为人类生活是原始舞,乃至整个舞蹈赖以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外在环境;
②目的性明确:受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原始舞大多目的性明确,而当时尚未出现“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
③大多为舞:受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消遣、娱乐大多离不开体的形式,原始舞也因此大多呈舞形式,因此,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以便让每位舞者都能到某种强烈的归属感,从而有效地强化部落成员的体意识;
④形式多样化:作为人类与大自然相依为命的直接产物,原始舞包含了大量模仿周边动物甚至植物的舞蹈,其中既有满足自得其乐要求的嬉戏之舞、表现人类好战骁勇精神的战争之舞,也有寄托人类精神追求的抒情之舞、发泄人类过剩能量的狂欢之舞;
⑤初以自娱为主:早期的原始舞多用来宣泄剩余精力,喷发性爱欲求,因此形式不拘一格,即兴彩浓厚,舞者与观者之间通常没有明确的区分,并且常常带有明确的生殖崇拜意识和意图;
⑥后被用来娱神:后期的原始舞开始进入严格的仪式化和程式化过程,带有不同程度的宗教感和宗教性,以表达对未知世界的毕恭毕敬,更在不经意中流露出某种恐惧和无助;
⑦炫耀力量耐力:在原始舞中,炫耀力量和耐力占有首当其冲的位置,因为两者本是原始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所在,而展示精巧与美感则尚未进入显要的位置;
⑧节奏举足轻重:在原始舞中,节奏性始终占有主导的地位,因为原始人类笃信能用相同的节奏同彼界沟通,并对狩猎对象产生催眠作用,以确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狩猎成功、种族兴盛;
⑨男女界限严明:作为原始社会中男女劳作分工明确的产物,两性在原始舞中,亦大多分别作舞;
⑩跳舞多为男子的特权:因原始舞的内容常与狩猎、战争等关系种族命运、危及生命安全
等冒险行为密切相关,跳舞往往成了男子的特权,有时,甚至不许妇孺观看。
总之,原始舞可谓原始人类“感觉方式”、“思考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最直接、最本能、最鲜明、最形象的身体形式与综合表现。
1.2原始舞蹈的发展
原始舞蹈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度过了它的萌芽形成期。这是一个时间跨度极深,舞蹈本体及依存的生态环境、文化氛围变化也很大的阶段。随着原始信仰的出现而形成了图腾舞蹈、巫术舞蹈、祭祀舞蹈,到原始社会后期,已经是一门日趋成熟的艺术形态了。在我国,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已有不少陶埙、陶哨、骨笛、石磬等乐器出土。更为令人瞩目的是1973年秋天,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发掘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它为我们展示了大约五千年前舞蹈艺术的直观形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