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凉山彝族舞蹈的来源与发展
浅谈凉山彝族舞蹈的来源与发展
舞蹈的由来作者:张黎
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11
        摘要:凉山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社会性强,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语言、音乐及艺术,是一个有独特魅力充满神秘的民族。在民族民间舞学习中不光要学习其民族舞蹈的动作,还应该理解其民族舞蹈动作产生的原因与其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这样才能赋予民族舞蹈其独特内涵与魅力。本文以凉山彝族舞蹈做为对象,第一部分,简单了解凉山彝族的地理历史背景,以此到凉山彝族舞蹈产生的不可或缺的根本因素;第二部分,通过凉山彝族地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婚纱嫁娶、宗教等民俗习性来了解舞蹈中所透露的表现形式与情感,这也是凉山彝族舞蹈不可忽视的基本条件;第三部分,完全以彝族舞蹈来分析其特形式和动作特征;第四部分,通过目前凉山彝族舞蹈的影响力和大家的认知程度,了解凉山彝族舞蹈目前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凉山彝族 民族魅力 舞蹈发展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1-0071-03
        一、凉山彝族舞蹈形成的环境
        (一)凉山彝族舞蹈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呈现西高东低的地势,整个地貌崎岖破碎,峭绝深阻,是典型高原峡谷地貌。凉山彝族居住所处地区气候寒冷,彝人喜爱披擦尔瓦(披毡),它形似斗篷,长至膝盖。这些用来御寒的披毡披在肩上顺着肢体行动而摆动、挥舞起来。经过发展披毡逐渐演变为舞蹈的服饰和道具,成为凉山地区彝族所特有的舞蹈形式。
        (二)凉山彝族社会形态发展对其舞蹈的影响
        中华民族共和国成立前凉山彝族社会形态还处于奴隶社会期。近代时期,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彝族接触到民主革命,并参与了革命和民族解放,红革命情怀也对彝族人民有着深远影响,现如今凉山彝族歌舞的题材与革命故事相关。如凉山州歌舞团歌舞剧《彝红》就取材于国共两党斗争时期其中红革命的故事;彝族女子舞《情深意长》表现的是凉山彝族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贫穷的少女们第一次穿上布鞋的场景。独特的彝族民族文化在新社会文化中独树一帜,传统彝族舞蹈受到现代舞蹈文化的影响开始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创新,艺术传播形式和舞美更加丰富多彩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