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以桂林市正阳路东西巷为例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and Renewal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 T ake the East-west Lane of Zhengyang Road in Guilin as an Example
■邓春凤 DENG Chunfeng 吕佳文 LYU Jiawen
摘 要: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历史簿与会客厅,具有重要的存留与宣传意义,亟待加强保护利用与更新研究。桂林正阳路东西巷是这个历史文化名城遗留至今的少数几条风貌相对完整的巷子之一。文章以桂林市正阳路东西巷的更新为背景,梳理该街区历史脉络,结合伴随着历史发展过程东西巷出现的问题,评析更新保护现状,以致力于实现桂林东西巷更原真、更完整、更具文化特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东西巷;更新保护
Abstract: As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ts existence and publicity.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protection, utilization and renewal. The East-West lane of Zhengyang Road is one of the few relatively complete lanes left in Guilin, 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newal of the East and West lanes of Zhengyang Road in Guilin,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 and evalu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newal and protec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Guilin East-West Lane more original, more complete and mor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East-west Lane; renewal and protection
0 引言
老建筑和老街区作为一种物质文
桂林建筑化遗产,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构成要素
之一,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物化体现和
标志。它是帮助人们理解和恢复历史
原始面貌,反映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生
动载体,同时也是不可再生的人力资
源的重要基础[1]。自2010年《桂林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编制完成并逐步实施,桂林的城市建
设逐渐开始注重新区扩张,这导致主
城区的城市生活质量无法提高,旅游
景点缺乏新鲜的生命力,难以为城市邓春凤,桂林理工大学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吕佳文,桂林理工大
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
生 。创造持续的吸引力。2013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了《桂林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与发展
规划》。随即,桂林市政府开始发掘桂林的历史文化街区,并依靠靖江王城对东西巷进行盘活与改造。东西巷是旧桂林市中心明代靖江王城南侧的一条街巷,巷道自西向东,与王城宫墙平行,被自王城正大门向南的正阳路一分为二,正阳路西侧为西巷,东侧为东巷,二者合称为东西巷,后被打造成桂林旅游名片之一的东西巷步行街区(后称为东西巷)。至今为止,市民及游客对已投入使用多年的东西巷评价高
基金项目:2020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桂林市城市彩研究”(编号:YCSW2020173)。
抗战胜利后,桂林城市建设向南扩展。1988年后,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桂林市进行了老城区的大范围改建,东西巷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改造后的东西巷并没有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和谐发展,缺乏修缮的建筑与落后的配套服务设施,驱使原本生活在此的居民不得不向外搬迁,东西巷日渐丧失生机 [2](图2)。
2 桂林东西巷的更新保护
2.1 东西巷更新契机
随着历史进程不断推进,各具特的历史街区也在不同城市逐渐建成并开放使用,成为城市历史和空间的缩影。但由于自然灾害、故意毁坏等原因,众多历史街区的风貌不能得到完全保留。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桂林市秀峰区于2013年开启实施的东西巷街区“保护性修缮”工作,曾燃起桂林市民及文化学者的存眷热情[3]。东西巷整治工作于2016年竣工,政府开放东西巷区域供游客参观,此刻,被称作桂林历史文化保护历程中的转折点。2.2 正阳路东西巷现状
东西巷更新工程的完成,为桂林市中心区又新增一个新的旅游观赏地点。整个街区是以旧区改造和功能置换的方式,在保留城市传统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对街区建筑进行修葺、翻新,并借用传统建筑风格的某些元素,新建而成的建筑落。东西巷的更新,
图1 东西巷区位图
图2
桂林东西巷改造前街景
(图片源:网络)
低不一。
1 桂林东西巷历史文脉梳理
桂林作为广西的政治中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位于正阳路的东西巷正处于桂林市的经济文化中心,可以清晰地展现桂林一千多年的文化底蕴以及人文情怀。因此,东西巷保护与发展的重点更在于挖掘它的历史背景。
1.1 街巷起源时期
桂林东西巷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位于桂林市秀峰区东侧靖江王城南侧(图1)。根据《岑乡工作纪事》的记载,可以推断出同治十三年(1784年)居民开始于此处居住,然后增刊《临桂县志》中提到,在嘉庆七年(1803年)、光绪六年(1880年)间出现东西巷、西巷。据此可以推论,它的构想不迟于1880年,其中包括部分桂林的传统街道,如正阳路东西巷、江南巷、兰井巷等。1.2 街巷兴盛时期
自从唐代武德建立以来,东西巷历经了桂林市约1 400年的历史。在明代,王城正阳门外的东西巷内原本建有宗庙、社稷坛,多用于举办皇家祭祀活动。东西巷的发展在清朝达到历史高潮,更有“青龙白虎”宝地之称,于此处居住的科考名门有谢、龙、岑、魏四大书香门第。桂林生意兴隆的老字号如“熊同和”药房、“张水发”布店、“巨丰泰”商行、“鸿厌”月饼等均在此处起家,东西巷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街区盛极一时[1]。1.3 街巷衰落时期
桂林作为抗日战争中一大重要战场,其城市建设在当时遭到重创。即使战后东西巷重建家园,但被毁掉的大部分老宅院与街道,无法重现昔日盛景。
仅保留了十几栋老建筑,其余均为重建仿古建筑。
2.2.1 功能结构形态
正阳路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内功能单一,原基本以居住功能为主,商业和旅游文化服务功能穿插其中,改造后,东西巷基本以商业为主,部分旅游文化服务功能穿插其中,原住民已经搬离东西巷生活。2.2.2 街巷与开放空间
正阳路东西巷、江南巷、兰井巷等是桂林的传统街道[4],空间规模适宜,是反映桂林历史风采的重要场所。东西巷道路面宽较小,行走其中,给人以适宜的安全感与浸入感。整个片区实现人车分流,保证行人线路的畅快、完整。现东西巷内有多处开放空间供游客及市民集散,其中一处小广场多次为商业表演提供场地。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丰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缩短,联系更密切(图3)。
2.2.3 景观绿化与建筑形态
东西巷内拥有丰富的景观小品,如:商家门口的人偶、街面的铜人、小广场四周的景观树池等,由于东西巷街面宽度较小,为使行人通行顺畅,街道中较少种植大体量的绿植物。
“市井街巷、名人府邸”描述的就是东西巷的传统风貌。由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传统发掘印记,东西巷内原聚集众多桂林老字号与古老商铺。此外,因其源于明清时期的良好建筑风貌,也聚集了当时众多的社会名流人士在此处生活居住。
图3 东西巷内小广场
图4
东西巷内连锁饮品店
在历史延续的过程中,民国时期桂林诸多社会名流的宅院也坐落于此。经过整治后的东西巷,构、建筑物的风格主要以明清建筑风格为基础,但也融合了民国时期桂林建筑风格的要素[5](图4)。
3 桂林东西巷的更新评价
3.1 东西巷现存问题
东西巷更新后,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完善了城市历史文脉,打造了桂林又一品牌形象,但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亟待改进。3.1.1 街区业态
传统街区作为城市经济效益最高的地区之一,是体现城市“现代化风貌”的重要地区,往往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与土地效益。东西巷同样位于桂林老城中心位置。由于承受过渡商贸开发,传统街道的物质与非物质空间、街区的内在组织等都难以得到良好的维护。
东西巷与济南芙蓉街、宽厚里,成都宽窄巷子,重庆磁器口,上海新天地等著名历史街区相比较,其业态大量重复,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走过这么多著名街区,游客的一句“天下商街都一样”,才是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保护工作的可悲之处。东西巷的LED 大屏幕多用于商业宣传,而不是用来宣传桂林文化。我们发现这种“商街”常见的几种业态有:旅游服务、全国连锁品牌销售、当地伴手礼、连锁餐饮与当地美食、当地传统品牌等。连锁商业往往会给人们带来极强的重
复感。
3.1.2 建筑风格过于混杂
由于东西巷历史建筑多为木质,且大多破败不堪,房屋内部的设施不能满足生活需要,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因此,在东西巷更新中,仅保留了十几栋原有建筑,其余均为拆后重建。而融合多方元素建成
的具有桂北民居建筑风格的仿古街区,与大多的历史街区并不能拉开差距,也无法带给游客耳目一新的感觉。3.1.3 原住民流失
历史街区更新过程所采取的方式,也有争议。相较于传统街区的边缘化和维护概念的放大化,改造过程中“一刀切”的单一方式对街区的影响很大,同时也是不可逆的,而这也是普遍采用的模式[6]。
这种方式促进了非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街区,甚至许多历史文化名城传统街区的翻建和改建。诚然,“集中拆除,集中安置,一次性开发,一次性完成”也是非历史文化城市传统街区改造和更新的最普遍且有效的短期模式。但是,这种“规划”出来的街区与“原生”街区相比,存在先天不足:与土著居民的联系被切断,历史传递性被打破,物质空间往往表现得刻意并且缺乏吸引力[7]。因此,为激发街区活力,必须以深度商业开发进行加持。
割裂原住民与居住地的原因并不仅此一条,在东西巷更新的案例中,这一问题的渊源是业态分布不当。被大量商业包裹住的住宅无法得到安适的休息空间。如:鱼鹰酒吧噪音太大影响周围居民生活、商街出入人均素质不一、生活环境遭到破坏等。这使得原住民,在东西巷更新完成后被迫迁离一直以来生活的环境。失去了原住民的东西巷历史街区,亦失去了原汁原味的彩。
3.1.4 东西巷更新后管理方向走偏
由于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东西巷的改造成果相较于理想规划方案仍存在一定距离。
在街区内:建成后的商贸街道空间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枯燥的综合商业街区;广场上单调的硬质铺装、稀缺的景观绿化,突兀的公共服务设施彩配置,以及生硬的公共空间处理手法,都缺乏细节的表达与传统街巷的韵味。这一系列的不足致使公共空间不能吸引人流的聚集;在最初计划的行人专用区,随机停放了各种汽车和自行车,包括少量的卡车;供应商占据了运营之路,步行已成为虚假名称,购物者难以享受安全舒适的户外公共空间;单一的建筑形式不能给游客留下难忘的视觉感受。尽管城市的外观已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遗憾的是,传统居住环境的内涵并未得到很好的继承[8]。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规划设计不全面脱不了干系,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历史街区后期维护与管理的失误。
3.2 东西巷的发展路径
3.2.1 更替业态与建筑外立面管理
目前的东西巷,原有业态大多被替代为知名连锁产业,其文化价值被商业价值所替代;旅游开发过度,东西巷的业态有待调整。因此,应招揽能够体现桂林特饮食文化、历史文化,以当地特品牌为主的商业入驻东西巷,以丰富东西巷的历史韵味。
建筑外立面要保持干净整洁,避免被不良商家作为宣传板张贴小广告。建筑外墙的LED灯光彩避免过于浮夸引起视觉反感,LED彩屏应更多地用于宣传桂林本土品牌,给桂林旅游宣传尽一份力。
3.2.2 延续原住民生活
当前,该街道以住宅性能为主导,已逐渐构建出的由血缘、业缘联系为主要脉络的社会网,密切联系了街区邻里关系,加强了社区组织性,也是桂林市民文化的重要续写和表现。阮仪三先生认为,人们通常在重视这片历史文化街区的同时,也让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我们保护古巷的目的应该是以现代化的科技和力量,帮助原住民排除生活中的种种不便和桎梏,使他们在这里的文化和故事得以
延续。保持居民生活的延续性,可以
用调整业态或合理规划功能分区等方
式来实现。同时,应鼓励原住民陪伴
街区共同发展,使街巷与居民生活互
惠互利,共同生长。
3.2.3 加强空间环境管理
通过相关部门制定东西巷公共空
间的管理条例,基本可以实现舒适步
行环境的营造。管理条例内容须严格
执行,同时,提出丰富东西巷的公共
基础设施、设立意见栏、制定非机动
车(小电车等)停放统一标准等具体
措施,营造一个更加宜人的步行环境。
4 结语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里,大多将历
史文化街区等同于商业街区。然而,
历史文化街区的辨识度被这种错误印
象大大降低,同时,历史文化街区保
护的独特意义也远远没有被发挥出
来。历史文化街区的维护与更新依旧
是文化遗产保护中不变的课题。要做
好地理区块的保存与更新,需要我们
实现多学科联盟,以更全面的方法以
及更广泛的视角来理解、分析、处理
遇到的各种问题[9]。东西巷是桂林最
具个性化的历史文化街区,东西巷的
保护与更新须将其历史脉络与地域文
化、民族文化彼此交织才更具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振,陈立华,谢然,等.基于文化传承的
历史街巷保护性利用研究[J].城市住宅,
2017,24(6):47-51.
[2]杨雪柯,黄淑娟.基于地域特的历史街
区空间形态更新设计研究[J].建筑技术开
发,2018(5):20-21.
[3]邓云波.桂林东、西巷街区的形成及其
名称变迁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13,27(3):50-53.
[4]张慧.城市保护与更新:以桂林市正阳路东
巷为例[J].城市建筑,2013(20):310.
[5] 徐嘉辉,刘清华.城市修补视野下历史文
化街区保护开发模式研究:以桂林正阳东西
巷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751(5):38-
39.
[6]王海勇,袁新国,魏凯,等.非历史文化名
城内传统街区的保护更新探索[J].规划
师,2017,33(4):143-147.
[7]李稷.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保护对策及
其开发[J].有金属设计,2015,42(2):54-58.
[8]冷嘉伟,余爽,LENGJIA-WEI,等.历史
环境中街区更新的实践与反思:以歙县人
民路中段街区的更新改造规划为例[J].现代
城市研究,2007,22(4):55-61.
[9] 陈禹夙,弓箭.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模式运
作经验略谈[J].上海城市管理,2018, 27(6):72-
75.
(收稿日期:2020-09-3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