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常见结论公式(二级结论)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集
温馨提示
1、"二级结论〞是常见知识和经验的总结,都是可以推导的.
二级VB
2、先想前提,后记结论,切勿盲目照搬、套用.
3、常用于解选择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一般不要用于计算题中.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FFF-F.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
      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X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二、运动学:
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
3.匀变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时,  ,
        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
,,
4.匀变速直线运动,v0 = 0时:
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
            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
            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
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
到达各分点时间比1∶∶……
    通过各段时间比1∶∶〔〕∶……
5.自由落体: 〔g取10m/s2
  n秒末速度〔m/s〕:  10,20,30,40,50
n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
n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
  6.上抛运动:对称性:,,
  7.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8."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求滑行距离.
  9.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
10.两个物体刚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接触时速度相等或者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
11.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与小车速度相等.
12.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距离最大〔小〕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
三、运动定律:
1.水平面上滑行:a=
  2.系统法:动力-阻力=
  3.沿光滑斜面下滑:a=gSin
        时间相等:      450时时间最短:      无极值:
  4.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合力按质量正比例分配:
,与有无摩擦〔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5.物块在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B点再滑上水平面后静止于C点,若物块与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如图,则=
6.几个临界问题:   注意角的位置!
      光滑,相对静止  弹力为零                弹力为零
7.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
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时,
四、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
1.向心力公式:
2.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使用向心力公式的办法: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
3.竖直平面内的圆运动
      〔1〕"绳〞类:最高点最小速度,最低点最小速度,
            上、下两点拉力差6mg.
      要通过顶点,最小下滑高度2.5R.
            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拉力差6mg.
   〔2〕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下摆到最低点:弹力3mg,向心加速度2g
      〔3〕"杆〞:最高点最小速度0,最低点最小速度.
4.重力加速,g与高度的关系:
5.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基本模式:"引力=向心力〞
6.人造卫星:高度大则速度小、周期大加速度小、动能小、重力势能大、机械能大.
      速率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周期与半径的平方根的三次方成正比.
      同步卫星轨道在赤道上空,=5.6,v = 3.1 km/s
  7.卫星因受阻力损失机械能:高度下降、速度增加、周期减小.
  8."黄金代换〞:重力等于引力,GM=gR2
  9.在卫星里与重力有关的实验不能做.
  10.双星:引力是双方的向心力,两星角速度相同,星与旋转中心的距离跟星的质量成反比.
  11.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
五、机械能:
1.求机械功的途径:
  〔1〕用定义求恒力功.  〔2〕用做功和效果〔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求功.
  〔3〕由图象求功.      〔4〕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时〕
  〔5〕由功率求功.
  2.恒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功能关系:摩擦生热Q=f·S相对=系统失去的动能,Q等于摩擦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功的大小.
4.保守力的功等于对应势能增量的负值:.
5.作用力的功与反作用力的功不一定符号相反,其总功也不一定为零.
6.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获得的动能.
六、动量:
1.反弹:动量变化量大小
  2."弹开〞〔初动量为零,分成两部分〕:速度和动能都与质量成反比.
  3.一维弹性碰撞:
时,〔不超越〕有
,为第一组解.
      动物碰静物:V2=0, 
      质量大碰小,一起向前;小碰大,向后转;质量相等,速度交换.
      碰撞中动能不会增大,反弹时被碰物体动量大小可能超过原物体的动量大小.
时,为第二组解〔超越〕
4.追上发生碰撞,则
〔1〕VA>VB  〔2〕A的动量和速度减小,B的动量和速度增大   
〔3〕动量守恒    〔4〕动能不增加  〔5〕A不穿过B〕.
5.碰撞的结果总是介于完全弹性与完全非弹性之间.
6.子弹〔质量为m,初速度为〕打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质量为M〕,但未打穿.从子弹刚进入木块到恰好相对静止,子弹的位移木块的位移与子弹射入的深度d三者的比为
7.双弹簧振子在光滑直轨道上运动,弹簧为原长时一个振子速度最大,另一个振子速度最小;弹簧最长和最短时〔弹性势能最大〕两振子速度一定相等.
8.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思路:
〔1〕如果是瞬时问题只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去解决.
如果是讨论一个过程,则可能存在三条解决问题的路径.
〔2〕如果作用力是恒力,三条路都可以,首选功能或动量.
如果作用力是变力,只能从功能和动量去求解.
〔3〕已知距离或者求距离时,首选功能.
已知时间或者求时间时,首选动量.
〔4〕研究运动的传递时走动量的路.
研究能量转化和转移时走功能的路.
〔5〕在复杂情况下,同时动用多种关系.
9.滑块小车类习题:在地面光滑、没有拉力情况下,每一个子过程有两个方程:
 〔1〕动量守恒;〔2〕能量关系.
 常用到功能关系: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距离等于摩擦产生的热,等于系统失去的动能.
七、振动和波:
1.物体做简谐振动,
  在平衡位置达到最大值的量有速度、动量、动能
  在最大位移处达到最大值的量有回复力、加速度、势能
  通过同一点有相同的位移、速率、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势能,只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向
经过半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半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路程为2倍振幅.
经过一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原来位置,一切参量恢复.
一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零.路程为4倍振幅.
2.波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都作受迫振动,都重复振源的振动,只是开始时刻不同.
    波源先向上运动,产生的横波波峰在前;波源先向下运动,产生的横波波谷在前.
    波的传播方式:前端波形不变,向前平移并延伸.
3.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周期和波速等时:注意"双向〞和"多解〞.
4.波形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上坡向下,下坡向上〞
5.波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波长与波速成正比.
6.波发生干涉时,看不到波的移动.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位置不变,互相间隔.
八、热学
1.阿伏加德罗常数把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在一起.
宏观量和微观量间计算的过渡量:物质的量〔摩尔数〕.
2.分析气体过程有两条路:一是用参量分析〔PV/T=C〕、二是用能量分析〔ΔE=W+Q〕.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看温度,做功看体积,吸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分析.
九、静电学:
1.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的功对应,电场力的功等于电势能增量的负值:.
2.电现象中移动的是电子〔负电荷〕,不是正电荷.
3.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电场中心〞.
4.讨论电荷在电场里移动过程中电场力的功、电势能变化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①定性用电力线〔把电荷放在起点处,分析功的正负,标出位移方向和电场力的方向,判断电场方向、电势高低等〕; ②定量计算用公式.
5.只有电场力对质点做功时,其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
  只有重力和电场力对质点做功时,其机械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
6.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
断开电源时,电容器电量不变,改变两板距离,场强不变.
7.电容器充电电流,流入正极、流出负极;
电容器放电电流,流出正极,流入负极.
十、恒定电流:
1.串联电路:UR成正比,.PR成正比,.
2.并联电路:IR成反比,. PR成反比,.
3.总电阻估算原则:电阻串联时,大的为主;电阻并联时,小的为主.
4.路端电压:,纯电阻时.
5.并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发生变化,电流有"此消彼长〞关系:一个电阻增大,它本身的电流变小,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大;一个电阻减小,它本身的电流变大,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