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学院 |
毕业创作感想 |
《银月湖》——我的毕业油画创作 |
姓名:卢海洋 |
专业:美术学油画 |
指导老师:邓美玲 |
2012年5月 | 日出印象 莫奈
《银月湖》——我的毕业油画创作 摘要
《银月湖》——我的毕业油画创作
感言:
四年快接近尾声了,心想着自己这四年来的绘画作品,感觉在校基本就是为了完成作业去绘
画的,作品中几乎完全没有自己的感想,同时那一大堆都属于写生作业说实话交作业也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好评所以每次考试作业很认真的画给给老师点评。
不过这次系里的毕业创作可是费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认真着手的。在毕业创作还未进行时我那时就考虑绘画一幅油画油画风景,不过一般我觉得像我们这么大的男生都喜欢绘画一些美女,不过为了打破世俗我在素材上花费了很多时间。首先了一幅满足大众化的漂浮荷叶,我将这素材给了相应的指导老师让他们给于指导,老师看了说这种素材很适合但是可能会花的很平淡。时间过的很快应为外出自己耽误了创作时间学校即将要交毕业作品,这加快了我寻素材的速度,猛的某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张新意的图片《莲花组图》,这张图片看上去最吸引我的就是那荷叶。看到了这些荷叶荷花我的绘画兴趣来了,创作的激情也随之到来。随后又了大量关于荷叶荷花的图片。
到这些图片立即打印到手,买好了相应的绘画材料工具,把所有准备工作做到了位。首先我看了这原始图片作了相应的构思,心想绘画时不能按部就班要画出自己的思想,画面面一定要有个吸引别人的转地方。在绘画过程中我省略了很多东西把一些次要的统统都去掉。构图完成后,型打好后就是上颜和刻画。我沉思了好久后决定画面以绿为主,整
幅画面以蓝绿调为主,这样突出淳朴的风俗。在刻画细节方面我思考的最多在荷叶刻画上我根据场景需求将枯黄的荷叶莲蓬荷花刻画成主体,其次我都是统统粗略的带过。在描绘枯黄的荷叶时我心里很矛盾,心想究竟是画水墨画样子还是写实类型?经过一番斟酌,最终决定采取水墨感觉,这样更能充实画面内容。接着就是荷花,这些荷花都是很新鲜的,当画到这里时我想到的就是将鲜嫩的荷花跟莲蓬枯黄的荷叶做对比,这样加强了画面的对比效果。不过在绘画那么多的荷花的时候我只将几朵做了深入刻画其中以单独在外面的那些刻画最深入。
绘画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看着画面就觉得有点不足,感觉画面对比度不够,吸引度不强。通过几天的停手思考终于想到了一些方法,一个想法就是将画面分组成两幅组图各有特却相互关联而且有过度效果。一幅画面以成熟的荷叶莲蓬将凋落的枯黄荷叶为主,而另一幅则以含苞待放的鲜嫩荷花初生的荷叶尖为主。由左到右逐步变化。让两幅组图更具对比与吸引力。
选题:
荷花在我国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传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荷花的生日,所以古称荷花为“六月
花神”。荷花,不骄不躁,宛如一个饱读诗书的女子,处事坦然自若,遇事信心倍足,在她面前,再名贵的花儿也得甘拜下风。她清爽脱俗,不妖不艳,象一个高贵的小妇,静静地为丈夫守候在家门。
我喜欢荷花,因为它美,不论是海棠般的红荷花,小姑娘般的粉荷花,还是那雪一样的白
荷花,都那么美。它到哪儿,就会给哪儿增添一丝幽雅。
莲与文化关系最深的是中国。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诗人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周敦颐还在《爱莲说》中把莲和各种类型的人物联系起来,“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从古至今,许多人都有这种想法。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莲也有许多不同的名字,最常见的有荷、芙蕖、菡萏等。
中国画以荷花作为夏天的标志,在中国的瓷器、地毯和戏服上也常绘有荷花。荷花盛开是丰收的预兆,也是夏天有代表性的美丽景。北京故宫附近的北海公园本来是御花园,园中有人工湖,湖面大部分为莲叶所覆,莲叶有时候高出水面将近2米,开着千万朵清雅芳香的花。莲叶下可以行驶小船。
中国有许多与莲有关的话语,莲子代表连生贵子,藕为佳偶。并蒂莲代表一对恋人,藕断丝连是指男女虽然分手,但情意未绝。
据说在公元五世纪,南齐东昏候“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因而后人称美人之步为莲步,又称女子之纤足为金莲。
没有别的植物可以像莲那样把亚洲各种不同的文化和谐而完美地融在一起。
荷花是中国绘画艺术不朽的主题,古来就有“清除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的雅句来形容荷花的清新之美。中国画家更是以不同的笔法诠释和演绎了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荷花艺术,将
荷花的恬静温雅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尽管一些新锐的艺术家,在创作国画作品时,艺术效果还不够稳定,但是他们也为中国的绘画艺术增添了新鲜的血液
西方也有不表现荷花的经典油画作品,寄予了人们对荷花的美好希望和理想,其中最值得提到的是印象画派。
克劳特-莫奈(1840-1926)法国印象派画家
在这些一流的印象派画家中,
我愿举出克劳德·莫奈,
他吸吮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乳汁,
在对周围事物的礼赞中,
他成长起来,并将日臻成熟。
这是作家左拉为画家莫奈写的诗。莫奈 1840 年生于巴黎,是一名杂货商的长子。少年开始习画,临摩名师的作品,他经常在殉道者啤酒馆中高谈阔论,他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及学会的绘画技巧,远胜于任何课堂的教诲。因家人不满他的愤世独行,而断绝了对他的一切财力支持,只得靠朋友们的帮助,后他又不顾家人反对,与卡蜜儿结婚,生活一直窘迫。在印象派第一次画展中,因莫奈有一幅 《 日出印象 》 的油画,被评论家不无讽刺意味地杜撰出“印象派”这个名词。卡蜜儿因病去世后,莫奈又与欧雪德遗孀结婚。随后经济条件有所好转,画界声誉也有提高,但他对此时毫不吝惜的赞誉全然无动于衷,全身心投入绘画之中。尽管晚年的视力不断衰退。莫奈晚年在吉维尼的家中,修建了一个池塘花园,种上了睡莲,成为他油画创作的泉源,创作了一批《睡莲》组画,画面上池中的倒影与水中的光芒相映成为一片合谐的彩,虚实之间充满了自然的生趣,绿的合谐。水面正氤氲在浓雾中,而睡莲开放在朦胧中,不确定的弧形轮廓线显示莲花晃荡的动态,不同的笔触在多维视幻觉间保持了一种生动的张力。生命从四面八方涌来,遮挡天空,繁茂得近乎粗俗,转瞬即逝的光影与生机盎然的花叶都一同溶化在一种无序状态之中。莫奈的花园与《睡莲》,是他将对东方艺术的体验转换到花园与绘画上,是出自对东方情境的想象。睡
莲池畔的植物,系为了可以透过水面的反射,产生倒影,以营造幻境的气氛。此情此景,马拉美曾写有这样的诗句:“它深浓的白,包含这一个空无不可及的梦,包含着一种永不存在的快乐,我们所能作的只有继续屏息,向那幻影致敬。在意外的脚步声来临前,在我走避的时候、这朵完美的花在升起的水泡中清晰可见 … … ”。莫奈的《睡莲》系列呈现出超越物体的表象,直探物体本质,这是对东方思想空无的诠释。而且睡莲池畔流水涓涓,微风习习。当一切都静下来的时侯,只有睡莲缓缓地吐纳,或许这正是莫奈晚年的最佳写照。
看了莫奈作品坚定了我画莲花的想法;激发了我以莲花为主题的油画创作欲望,我想用油语言试图表达出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表达出莲花所象征的品质已经情感和神韵。
构思与作品解析:
在构图初期,研究和查阅许多关于荷花作品以及中外历史渊源后,对荷花的认识和理解又更加深入了一些。“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荷花的尊贵品性,深受历代文人的推崇。画荷花就是以荷为精神象征,与荷比德。这是北宋学者周敦颐笔下的荷。
仔细观察过荷花荷叶具体细节特征后画过几张素描,但是草图始终达不到心中所想。最终考虑多次后决定用多种形态的荷结合,漂浮的荷,漂浮的莲,组合朝气蓬勃的荷叶与荷花构造一副形同整体湖泊的感觉。漂浮水面的荷与花故意安排在画面背后,正因如此水的面积更多,而此时我将打破常规将背面水的泽偏暖叶则偏冷。整幅画面空间也有所拉开。
画面前面部分组图两半截然不同,一半以花初生的荷叶为主体而另一半则是以成熟的莲蓬凋零的荷叶做秀。两边看似乎毫无关联,但我在此将其做了个过渡莲蓬由新生到成熟,荷花由含苞待放到几近凋零,荷叶则由暂露水面到枯黄萎蔫。我这样画是试想诠释生命的轨迹,让整幅画面过度的更加有寓意。
我以画荷花的各种形态来表现,显示出各种不同的寓意。银月湖将是整个组图的最终。
小结:
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探索适合于自己特点的风格是不言而喻的事。我常常想,对于我自己专业方面创作一个大胆的尝试充满兴趣,不时的思考着一些问题,在精心准备之余,却发现还被自己否定,然后在不断的调整,不断的修改,再去探索,这样反复进行着,回头看看自己的仅有的几幅创作,题材大多取自陕北农村中常见的场景,在我的记忆里面,我常常是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激情来画完我的构思,其实在我画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情况是边画边想,根据一个形体,或者一块颜,启发我创造另外一块彩或者一个更有意思的形体,不断的充实画面和丰富画面。这种尝试在创作中我不是经常用,当然一般情况是先想好了基本的方案,然后形体搭配基本上符合我的构思,就开始动笔了。一幅作品其实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过程是强调感受,没有感受,画面打动不了观者,笔者认为作为创作,首先要打动自己。
油画是从西方传来的画种,传入中国以后已发展有自己的民族特和文化传统。油画创作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及学术含量,尤其具象写实绘画,包括严格的形、体积塑造、彩调配、边缘线处理、质感透视、解剖、层次问题、韵律、节奏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不再仅仅
是简单的再现大自然,而且要经过主观提炼、酿造、让灰具有浑厚、宁静、优雅、高贵的品相,有透明的彩效果,把一切都融进清沁而温馨的调中,在绘制过程中力求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出来,而让人体会到一种潜在的诗意以及来自东方的艺术修养,以呼之欲出的真实感过滤掉我们意识里的杂质而成为一种纯粹的静观,追求整体风格呈现出“精神性”的审美意蕴。
致谢:
在本创作过程中,邓美玲老师作为我的指导老师,她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视野广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明确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掌握了通用的研究方法,而且还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与无微不至、感人至深的人文关怀,令人如沐春风,倍感温馨。正是由于她在百忙之中多次辅导指导大家创作,对细节进行点评,并为本次创作提供了许多中肯而且宝贵的意见,这次创作才得以成型。
在此特向邓美玲老师致以衷心的谢意!向她无可挑剔的敬业精神、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深厚的专业修养和平易近人的待人方式表示深深的敬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