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的励志故事(完整版)
屠呦呦的励志故事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屠呦呦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屠呦呦的励志故事,供大家阅读!
屠呦呦
屠呦呦的个人简介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20xx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因此在20xx年9月获得了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20xx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20xx年诺贝尔医学奖;12月6日,屠呦呦参加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组织的新闻发布会。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北京时间20xx年12月11日凌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xx年12月25日,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中心出
版的第96939-97570号公报,第31230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屠呦呦(Tuyouyou)星。
20xx年2月,屠呦呦获得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奖。
诺贝尔奖 中国屠呦呦的励志故事篇1 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她的韧劲儿。青蒿素的发现谈何容易,屠呦呦和其团队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世人难以想象。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韧劲儿,科学实验难有建树。
千锤万凿出深山,学习她的钻劲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引发疟疾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科学家们开始寻新药。在漫长的探索中,中国政府也启动了523项目,屠呦呦开创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新方法。如果没有勇于探索的钻劲儿,这项科研成果很可能付诸东流。
柳暗花明又一村,学习她的悟劲儿。屠呦呦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入手,她查阅经典医书、地方药志,四处走访老中医,做了20xx多张资料卡片,最后整理出一个600多种(包括青蒿在内)草药的《抗疟单验方集》。我们祖先早有用青蒿疟疾的经验。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出来呢?屠呦呦再次翻阅古代文献寻答案。《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引起了她的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如果没有悟劲儿,屠呦呦不会想到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首次采用乙醚低温提取,如愿获得抗疟效果明显的青蒿提取物。
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她的补劲儿。大学时学的是西医,毕业后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接受过两年半的西医学中医教育。西学中的屠呦呦在中医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就在于她的补劲儿。
不断注入新知识,贯穿中医精粹,形成了渊博的学识,才会到达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不畏浮云遮望眼,学习她的敢劲儿。屠呦呦专心做科研,耐得住寂寞与枯燥,勇于面对质疑,不为世俗所动,不图短平快,终于站在科学的巅峰,接受全世界的瞩目。
屠呦呦的励志故事篇2 在越美战争期间,为了帮助越南打击美国,克服越南境内多发的疟疾,1967年5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组建攻关小组,聚集了当时全国所有药学专业的专家,有数百人参加。后称《523工程》。经专家们的日夜奋战,终于研制出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也因此成为目前世界上化学一类药,唯一由中国人研制的。由于当时正处于时期,成果的归属并没有引起重视。八十年代,逐步有了成果意识,就有人提议,既然青蒿素的药学意义这么大,应该像盘尼西林一样,申请诺贝尔奖。结果申请报告被诺贝尔评审委员会退了回来,理由是一个奖项最多有三个人并列申请,不授予集体。当年523工程的主要参与者又经过激烈讨论,最后认为最大贡献者为四个人,缺一不可。以四人并列重新向诺贝尔评审委员会申报,结果由于不符合要求被退回。不然的话,也许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上就有零的突破了。
接下来的许多年,这四个人分别多次申报院士,结果都未获成功,原因是,四个人中不管谁申报,另外三个人都会举报他,认为自己是青蒿素的最大贡献者。我参加过一次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国桥教授申报院士过程(四个人之一),结果因为另外三个人的举报没有成功。这也
许就是为什么屠呦呦没有评上院士,没有获得国家科学大奖的原因。这四个人如果有一个人获得院士,或国家大奖,那就意味着另外三个人处于青蒿素发明者的次要地位。几十年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这个难题被美国人解决了,方法非常简单。
20xx年,素有美国医药届诺贝尔奖称号的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来到了中国,了解青蒿素发明者情况,同样遇到了四个人争持不下的情况,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给四个人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谁应该获得拉斯克奖?第二个问题:如果你获得不了拉斯克奖,你认为其他三个人中谁最应该获得。结果出来了:第一个问题毫无疑问都是认为自己最应该获得拉斯克奖;第二个问题,有三个人都写的屠呦呦,结果,这一年的拉斯克奖给予了青蒿素发明者,中国专家屠呦呦。拉斯克奖建立了大半个世纪以来,共有300多位获奖者,其中四分之一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的这两个问题是不是最科学不好评论,但是它解决了几十年以来的难题。为什么这个问题这么难解决?确实非常复杂。记得当时李国桥申报院士的时候我就是问的这个问题:答复是:这个工程就像百米赛跑,有人在开始领先,有人在中间领先,有人在冲刺时领先,并不是一个人一直领先。课题组成员中也是交替领先,相互启发促进的。
这个《523工程》办公室就设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我所工作过的五所,一直从事抗疟药的研究,所发明的本芴醇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屠呦呦获诺奖后,我们不明白,怎么回事,昨天一位教授,给我说得特别清楚。昨天,与赵德昌聊天,他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天经
地义的,也是没有争议的。他说比如,你发明了面包,他发明了大饼,还有人发明的麻花,但是都是由面粉制作的,而发明《面粉的人是屠呦呦》五所,抗疟药研究成果,以及与瑞士的合作,将抗疟药推向世界,也是起到很大作用,终被世界认可。消灭了疟疾。再有就是今日中国之强大,世界地位的提高,也是中国本土科研获诺奖的依靠!
屠呦呦的励志故事篇3 谁言寸草心,几度寒暑报春晖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作为一名药学专业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从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来,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给党和人民。
屠呦呦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完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屠呦呦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青蒿素,作为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它每年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并且在与疟疾这种致命疾病的持续战斗中产生了长远的医疗福利。拉斯克基金会如是说。
传承者,古代医书淘到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