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胡彬彬
摘 要: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农民自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主要经营模式。在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有必要聚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从而寻中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乡村振兴;合作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针对性对策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征与价值意义
1.基本特征。相比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股份制公司制度和社会团体法人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强调其在农业经济上的组织服务功能,而非利润收益。它最基本的特征是经济生产的互惠互利与自愿自治,其经营目的不在于牟取资本量的多寡,而在于在农业交易中为农民社员提供服务。基于这种成立目的,其经济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在组织形式上,其经济主体为农民劳动者,由具有相同或类似农产品生产销售导向的个体、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合作构成,农民占组织人员比例的八成以上;在生产制度上,具有新型所有制结构。在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层面,合作社所具有的生产资料并不归属个人所有,而产生的
收益由合作成员共享;在收益分配上,优先参考社员与合作社之间的交易额度和交易量,按照比例分配,分配完成后的结余盈利按照入社出资额度与社员所占公积金份额返还。
2.价值意义。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合作经济的有机构成,在承袭了50年代人民公社制度与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了合作经济的交易模式,补充了农业发展的法规制度,协调了生产资料的供需失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与可借鉴的组织模式。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合作社制度有效地在扩充农业资金来源、土地资源充分配置、生产要素协调统一、合理统筹培养劳动力等方面,起到了有力助推作用。其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尊重农产品市场发展规律,紧跟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供销量与生产模式,切实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农村经济新局面。最后,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它以经济生产制度为抓手,提升了乡村经济发展水平,整治了乡村社会生态环境,完善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城乡二元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并且利用市场经济导向,加强了城乡贸易交流,增加了农产品的输出,优化了农业发展环境,在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上以农产品经济为核心,搭建了稳固的沟通桥梁。
二、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困境
1.管理空壳化现象严重,缺乏实际运行规范。为确保新型合作社制度平稳运行,政府颁布了多项政策
法规与管理条例。而合作社实体在政策扶持下如雨后春笋一般滋生壮大,截至2017年,全国各地已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93.3万余户。尽管数量上不断壮大,但合作社的收益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空壳合作社”与“一人合作社”现象时有发生。管理机制的缺乏与国家监管的缺位,导致其发展无法对接合理的政策,也无法有效的运用投入资金。很多合作社的成立与运行完全是为了达成乡镇经济发展指标,而非解决农民生活困难,片面的数量上的达标,忽视日常管理与实际效益。合作社通用章程的可操作性极低,同时管理行为缺失,运行机制混乱,经营随意性强,种种不良因素极大的阻碍合作社发展扩大。
2.各类人才流失严重,缺乏产业核心竞争力。处于经济弱势地位的乡村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人才逆流与劳动力流向城市等现象,生产领域一线劳动力、基层 农技人员和经济管理人员严重短缺。目前合作社存在的发起人才严重缺乏;核心办社人才知识水平偏低,科技能力偏弱;管理人员小农意识过浓,市场经营意识薄弱,管理能力偏差等问题,都是人才流失所带来的种种恶果。根据数据统计,合作社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大多不高于高中层次,本科及以上文化层次仅占全部社员的 26. 66%,且成员年龄构成不合理,绝大部分成员年均40岁以上。大多数合作社的发展经营完全依靠养殖大户的私有产业,或者当地传统的劳作经验,而非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比人力财力物力,人才选拔应用机制存在局限性。
3.生产经营项目空有形式,服务范畴急待拓宽。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型合作社存在着生产流程僵化,专业服务薄弱,经营项目单一等问题。“谁来种地”与“怎么经营”
※课题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生态经济视角下河南省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2017-ZDJH-197);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项目“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SKL-2019-3296)。
农业合作社经营范围- 18 -
始终是合作社经济所致力于解决的基本问题。而在农产品产出-运输保存-市场调研-包装销售等一系列产业链条中,合作社所能提供给一线农民劳动者的服务流于表面,实际效用微乎其微,对于市场服务、社会调研与资金支持等关键环节把控不严,权责划分不够清晰,服务范围略显狭窄。有待于进一步厘清合作社生产经营法规,划分农业服务范畴,强化服务能力。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转型与出路
1.多方合力、开放合作的组织形式。首先,把农民作为发展轴心。为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提高乡村人均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开发,合作社确立了以农村劳动者为乡村发展主体的准则。针对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文化知识水平不高的问题,应该加大农业技术普及力度,培育一批文化程度高、管理层次高、专业技术强的新时代农民模范。以此为契机,保证农业集体资产牢牢掌握在农民手中,切实有效改善在农业开发与利益分配过程中农民弱势地位。其次,让政府发挥引导作用。政府宏观调控在乡村发展的整体展露格局中必不可少,政策保障与资金支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平稳运行的两座基石。
但针对上下对接不协调的局面,政府作为监管者与掌控者应当适时地做出调整。一方面要细化巩固已有政策,推陈出新对接政策,改善农业营收制度,稳定基本土地制度,增设合作社运营法规;另一方面要灵活调整资金投入模式,统筹协调专项补贴、社会资本与创社本金的经济效用。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发挥监管作用,保障政策有效落实,监督资金运用到位,杜绝空壳经济与形式主义。最后,将企业纳入合作机制。在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运行体制下,企业社会资本的注入必不可少。针对合作社产品滞销,经济效益滞后等问题,应当强化企业与乡村的对接合作,确保企业通过合理的商业开发手段提升共同经济效益。立社过程严格设立企业准入门槛,积极倡导企业运用市场经验带动农业经济稳步发展,与多个经营主体共同承担经营风险。
2.框架完善、方向明确的发展导向。首先,固本培元-稳固农业经济基础。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的发展框架内,要保证农民作为劳动主体与受益主体,完整的参与生产经营的每一个步骤。并且根据全国各地农村土地资源情况与社会经济差异,打造灵活具体实效性强的农业生产体系。引导农民由各自分散经营走向合作,合理利用信息科技手段,搭建农业生产、流通、销售专业化平台,形成专业化产业链条。在稳固农业固有经济基础的层面上,保证经济发展步稳蹄疾。其次,开源节流-实现多方产业融合。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应当以创新经济发展思维,因势利导的完成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模式的转化,实现农村三方产业融合,借助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让农民分享全产业链融合的增值收益。在实现经济增收的同时要注重提升乡村基础设
施建设,打造功能全面的现代化村落体系,实现传统乡村走向现代化的历程,实现城乡多元有机融合发展。最后,循序渐进-实现持续发展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应当践行绿农业、循环农业与创意农业的理念,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观念,重视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在利用乡土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经济水平的同时,保持“绿水青山”原貌,保存好乡村风光,致力于产业结构升级,保持乡村发展原汁原味。生产过程中保持土地活性,杜绝过度用地和浪费资源的竭泽而渔似的生产模式。
3.重视市场、创新渠道的经营方式。首先,转变经营方式。农民农业合作社积聚了分散的土地资源与劳动力,打造了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在此基础上要发挥产业优势,提高产品质量。黑龙江省宝清县通过设施、品种、加工标准、价格、销售五方面的统一,实现产加销全产业链的融合,并在此过程中流转10590亩土地,种植富硒水稻田5000亩,以机械化科技手段带动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打造了全新的生产经销模式。其次,创新产品渠道。相较以往“先产后销”的传统销售模式,“订单农业”逐渐占据了主流。定点定量的销售尊重了市场发展规律,将农产品销售与合作社发展纳入了市场经济体系的轨道当中。同时以销促产,合作社在市场的引导下拓宽了自身销售渠道,扩大了产品经营范围,获得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佳木斯市桦川县的合作社在与粮油公司签订了水稻供销合同后,社员在亩产租金的保底收益之外,还获得了企业利润分红,切实提高了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准,达到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增收目标。最后,调整产业结构。在供给侧改革的发展脚步下,二、三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稳步提升,产业间的互助与融合不断深入。打造绿农业产业链,调整育苗种类与种植结构,步入综
合性强的农业品牌化营销道路。重视有机农产品产业,重视网络营销平台,产业内部的结构优化促进了合作社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静.农民分化结构下农民合作组织的建设[J].农业经济,2004(01).72.
[2]蒋和平.王克军.杨东.我国乡村振兴面临的农村劳动力断代危机与解决的出路[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28-29.
[3]王颜齐.郑桐桐.孙鸿雁.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影响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19(01).37.
[4]黄亚东.建立农村合作社经济组织-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农业经济问题.1993(03).
●作者单位:信阳农林学院财经学院
河南 信阳 464100
- 19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