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自然之道》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单元主题:大自然的启示
课 时: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惠济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3)基于写作
对学生来说,写作文是难点,苦于没有素材,苦于表达的单调和枯燥。在平时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捕捉生活的素材,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用笔写下来。
2.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
3.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着关注的热情。所以对于这篇课文,学生是有学习欲望的。但是,学生的关注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要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在读中感悟,感受文本的语言美。这篇课文写的是学生平时都十分喜欢的小动物——小幼龟,当幼龟遇到危险时,班中的学生也会跟着很紧张,当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时,孩子们肯定会心痛。所以在这个点上安排让学生走入幼龟,想象写一段话。并从中感受到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练读,会认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旅游、侦查、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通过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评价任务
任务一:会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旅游、侦查、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任务二: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 | 学习过程 | 评价要点 |
环节一 导入新课 猜测“自然之道”(3分钟) | 活动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齐读课题!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大胆的来猜猜! (完成目标一) | 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题。(评价目标一) |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感知文本内容 (5分钟) | 活动2 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谁? 活动3 指名读文,说一说哪些字需要大家重点识记,并带领大家一起认读。 (完成目标一) |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评价目标一) |
环节三 理清文章脉络 (4分钟) | 活动4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说一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完成目标一) | (评价目标一) |
活动5 现在就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怎样的。(完成目标二) | 小组合作学习,派代表发言。 (评价目标二) | |
环节四 理解第二自然段 | 活动六 第二自然段属于故事情节的内容吗?那写的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读一遍。(学生读课文,交流文章内容。)在这里写这一段有没有用? 在讲故事中加入适当的补充说明,能让读者看得更明白。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恰当的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完整性和趣味性。 (完成目标三) | 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学生质疑问难。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评价目标三) |
附: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9、自然之道
生物学向导
我们
绿龟
嘲鸫和海鸥
《9自然之道》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大自然的启示
课 时:2课时,第2课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惠济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3)基于写作
对学生来说,写作文是难点,苦于没有素材,苦于表达的单调和枯燥。在平时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捕捉生活的素材,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用笔写下来。
2.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
3.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究大
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着关注的热情。所以对于这篇课文,学生是有学习欲望的。但是,学生的关注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要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在读中感悟,感受文本的语言美。这篇课文写的是学生平时都十分喜欢的小动物——小幼龟,当幼龟遇到危险时,班中的学生也会跟着很紧张,当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时,孩子们肯定会心痛。所以在这个点上安排让学生走入幼龟,想象写一段话。并从中感受到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1)通过浏览课文,会说出小海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2)通过品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探析向导的行为。
(3)通过理解文章内容,会说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
评价任务
任务一:会说出小海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任务二: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探析向导的行为。
任务三:会说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 | 学习过程 | 评价要点 |
环节一 温习 知“道” | 1、出示课文生字新词,巩固生字新词识记情况。 2、复习课文主要内容。我们看到一只幼龟被嘲鸫咬啄时,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的幼龟( )从巢中( ),我们明白自己干了一件( )的蠢事。结果让食肉鸟( ) ,真令人( )。 (完成目标二) | 指名读,派代表发言。 (评价目标二) |
环节二 精读 悟“道”(8分钟) | 课文共写了几次救小海龟? 写第一次救小海龟是哪些自然段?(3、4) 写第二次救小海龟是哪些自然段?(5至8) (一)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我们的焦急;向导的冷淡。(第一次救小海龟)1、出示小海龟图,问:如果你是小海龟,你会对向导说些什么话? 2、假若是你救了这只小海龟,你现在心情怎么样? Δ体会“极不情愿”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出示思考题:向导为什么这样说呢? 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因为他是个生物学家,这样的情况见得多了,弱肉强食,他明白这是自然之道。) Δ在我们不停地呼喊之中,向导是怎么做的? (二)学习5至8自然段,体会我们从震惊到懊悔;向导的悲叹。(第二次救小海龟) (三)总结 (完成目标二) | 小组合作学习,指名说。 (评价目标二) |
环节三 学习收获(15分钟) |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大自然有自己的规律,我们要按大自然的规律办事。如果不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2、互相评价。 反思一下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你认为本组谁最有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可以评价自己) (完成目标三) | 全班交流,指名说。 (评价目标三) |
环节四 作业设计(7分钟) | 1、走近大自然,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 2、阅读青少年知识普及读物《大自然的启示》 3、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任何干扰,嘲鸫和幼龟之间的故事将如何发展?请试着写一写。 (完成目标二) | 小组合作学习,指名说。 (评价目标二) |
附: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9、自然之道
按自然规律办事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大自然的启示
课 时: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惠济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3)基于写作
对学生来说,写作文是难点,苦于没有素材,苦于表达的单调和枯燥。在平时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捕捉生活的素材,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用笔写下来。
2.教材分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以此告诉人们要保护生态环境。
3.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并且学生思维活跃,能够非常熟练地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用网络留言板进行写作,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非常感兴趣朗读能力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不断提高,所交流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感悟很局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