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器灭火基础常识
灭⽕器灭⽕基础常识
灭⽕都是为了破坏已经产⽣的燃烧条件,只要能去掉⼀个燃烧条件,⽕即可灭。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灭⽕器灭⽕基础常识
⼲粉灭⽕器使用干粉灭火器的方法步骤
原理:⼲粉灭⽕器内充装的是⼲粉灭⽕剂。⼲粉灭⽕剂是⽤于灭⽕的⼲燥且易于
流动的微细粉末,由具有灭⽕效能的⽆机盐和少量的添加剂经⼲燥、粉碎、混合⽽成微细固体粉末组成。利⽤压缩的⼆氧化碳吹出⼲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来灭⽕。
原理:泡沫灭⽕器内有两个容器,分别盛放两种液体,它们是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溶液,两种溶液互不接触,不发⽣任何化学反应。(平时千万不能碰倒泡沫灭⽕器)当需要泡沫灭⽕器时,把灭⽕器倒⽴,两种溶液混合在⼀起,就会产⽣⼤量的⼆氧化碳⽓体:
除了两种反应物外,灭⽕器中还加⼊了⼀些发泡剂。打开开关,泡沫从灭⽕器中喷出,覆盖在燃烧物品上,使燃着的物质与空⽓隔离,并降低温度,达到灭⽕的⽬的。
原理:⼆氧化碳具有较⾼的密度,约为空⽓的1.5倍。在常压下,液态的⼆氧化碳会⽴即汽化,⼀般1kg的液态⼆氧化碳可产⽣约0.5⽴⽅⽶的⽓体。因⽽,灭⽕时,⼆氧化碳⽓体可以排除空⽓⽽包围在燃烧物体的表⾯或分布于较密闭的空间中,降低可燃物周围或防护空间内的氧浓度,产⽣窒息作⽤⽽灭⽕。另外,⼆氧化碳从储存容器中喷出时,会由液体迅速汽化成⽓体,⽽从周围吸收部分热量,起到冷却的作⽤。
2
1、隔离法:
将着⽕的地⽅或物体与其周围的可燃物隔离或移开,燃烧就会因为缺少可燃物⽽停⽌。实际运⽤时,如将靠近⽕源的可燃、易燃、助燃的物品搬⾛,把着⽕的物件移到安全的地⽅;关闭电源、可燃⽓体、液体管道阀门,中⽌和减少可燃物质进⼊燃烧区域;拆除与燃烧着⽕物毗邻的易燃建筑物等。
2、窒息法:
阴⽌空⽓流⼊燃烧区或⽤不燃烧的物质冲淡空⽓,使燃烧物得不到⾜够的氧⽓⽽熄灭。实际运⽤时,如⽤⽯棉毯、湿⿇袋、湿棉被、湿⽑⼱被、黄沙、泡沫等不燃或难燃物质覆盖在燃烧物上;⽤⽔蒸⽓或⼆氧化碳等惰性⽓体灌注容器设备;封闭起⽕的建筑和设备门窗、孔洞等则灭⽕效果更佳。
3、冷却法:
将灭⽕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当燃烧物的温度到该物的燃点以下时,燃烧就停⽌了。或者将灭⽕剂喷洒在⽕源附近的可燃上,使其温度降低,防⽌辐射热影响⽽起⽕。冷却法是灭⽕的主要⽅法,主要⽤⽔和⼆氧化碳来冷
剂喷洒在⽕源附近的可燃上,使其温度降低,防⽌辐射热影响⽽起⽕。冷却法是灭⽕的主要⽅法,主要⽤⽔和⼆氧化碳来冷却降温。
4、抑制法:
这种⽅法是⽤含氟、溴的化学灭⽕剂(1211)喷向⽕焰,让灭剂参与到燃烧反应中去,使游离基链锁(俗称("燃烧链")反应中断,达到灭⽕的⽬的。
3
⽕灾逃⽣的⼩常识
1、⽑⼱、⼿帕捂⿐护嘴法
因⽕场烟⽓具有温度⾼、毒性⼤、氧⽓少、⼀氧化碳多的特点,⼈吸⼊后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烫伤或神经中枢中毒,因此在疏散过程中,应采⽤湿⽑⼱或⼿帕捂住嘴和⿐(但⽑⼱与⼿帕不要超过六层厚)。注意:不要顺风疏散,应迅速逃到上风处躲避烟⽕的侵害。由于着⽕时,烟⽓太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向上蔓延快、横向蔓延慢的特点,因此在逃⽣时,不要直⽴⾏⾛,应弯腰或匍匐前进,但⽯油液化⽓或城市煤⽓⽕灾时,不应采⽤匍匐前进⽅式。
2、遮盖护⾝法。
将浸湿的棉⼤⾐、棉被、门帘⼦、⽑毯、⿇袋等遮盖在⾝上,确定逃⽣路线后,以最快的速度直接冲出⽕场,到达安全地点,但注意,捂⿐护⼝,防⽌⼀氧化碳中毒。
3、封隔法。
如果⾛廊或对门、隔壁的⽕势⽐较⼤,⽆法疏散,可退⼊⼀个房间内,可将门缝⽤⽑⼱、⽑毯、棉被、褥⼦或其它织物封死,防⽌受热,可不断往上浇⽔进⾏冷却。防⽌外部⽕焰及烟⽓侵⼊,从⽽达到抑制⽕势蔓延速度、延长时间的⽬的。
4
1、⼀旦⾝受⽕灾危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所处位置。
2、⾝处⼀楼时,如果门的周围⽕势不⼤,应迅速离开⽕场。如⽕势较⼤则可以采取保护措施,⽔淋湿⾐服、⽤温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等,以后再离开⽕场。
3、⾝处楼房的,发现⽕情不要盲⽬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室。也不要盲⽬乱跑、更不要跳楼逃⽣,这样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可以躲到居室⾥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路,等待救援。
5、在失⽕的楼房内,逃⽣不可使⽤电梯,应通过防⽕通道⾛楼梯脱险。因为失⽕后电梯竖井往往成为烟⽕的通道。并且电梯随时可能发⽣故障。
且电梯随时可能发⽣故障。
6、逃⽣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湿⽑⼱捂住⼝⿐、⽤湿⾐物包裹⾝体。
7、如⾝上⾐物着⽕,可以迅速脱掉⾐物,或者就地滚动,以⾝体压灭⽕焰,还可以想办法⽤⽔将⾝上的⽕熄灭。
8、⽕灾发⽣时,常会产⽣对⼈体有毒有害的⽓体,所以要预防烟毒,应尽量选择上风处停留或以湿的⽑⼱或⼝罩保护⼝、⿐及眼睛,避免有毒有害烟⽓侵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