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书记和副县长在高中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副书记和副县长在高中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副县长:今天这次振兴高中教育誓师动员大会,是顺应全县57万父老乡亲振兴高中教育的强烈愿望,经县四大班子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正确认识我县高中教育的现状和差距,对全面振兴我县高中教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全县上下特别是教育战线的广大教职员工进一步认清形势、增加压力,振奋精神、拼搏实干,痛下决心、背水一战,大打一场全面振兴我县高中教育的攻坚战,确保在三年内实现振兴我县高中教育的目标,让全县57万父老乡亲的子弟能够不出威县,就能享受到良好的高中教育。所以,大家都认为这次大会开得很及时、很必要。正如刚才校长、老师代表发言所讲:人民为之高兴,教师为之振奋,社会各界为之鼓掌加油。市委、市政府、邢台市教育局对这次会议也非常重视,受市委、市政府领导委托,张军局长在百忙之中专门抽出时间参加这次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对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会上,我们为衡水中学的特级教师王福胜、冀州中学的特级教师马孟祥颁发了聘书,全省为数不多的“苏步青奖”获得者——石家庄二中教师张淑蕊也加盟我县高中教育。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邢台市教育局对威县教育事业的长期支持,对这三名特级教师加盟威县的教育事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刚才,洪起同志宣读了《关于加强高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个《意见》是根据教育局和几所中学的愿望,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研究出台的,县委、县政府将坚决兑现《意见》所作出的各项承诺。一中等五所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代表,作了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发言,他们的发言向党和政府、向威县57万父老乡亲作出了神圣的宣誓和庄严的承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做的比说得更好、做的比说得更多。明印同志代表县委、县政府对振兴高中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讲得很透彻、很到位,我完全赞成。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振兴高中教育的重大意义
大家都知道,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不管我县高中教育是否有过辉煌期、鼎盛期,总之现在是落后了,社会反映很强烈。刚才,在进入会场时我听到一名众说:“威县的高中教育真该抓一抓了,如果再不振兴就真的没有生源了。”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一名普通的众都这么说,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所以,面对我县高中教育长期落后、社会反映强烈的严峻现实,县委、县政府着眼全局、放眼未来,决定把振
全国知名高中兴高中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牢牢抓在手上,务求取得实效。为什么在威县百业待兴、百业待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镇建设任务繁重、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召开这次振兴高中教育大会?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振兴高中教育,是全县57万父老乡亲的热切期盼和在外工作的威县老乡的强烈愿望。教育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老百姓都懂得,掌握知识就能改变命运,学到技能就能发家致富。教育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为这个人命运的改变,也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我平时经常提一个观点: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没有比把老百姓的孩子培养成才再好、再实、再大了;反过来讲,祸害老百姓最大的事就是误人子弟。俗话讲,误地误一季,误人误一辈。地误了可以再种,人误了无法挽回。当前,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子女的成长,最舍得投入的是子女的教育。每个家庭都希望子女能上一所质量高的学校、进一个管理严格的班级、遇一批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老师。一个学生读书,全家人关注、全家族关注。然而,我县高中教育不能满足广大学生享受更好教育的愿望,我们的高考升学率还很令广大家长失望。威县一中2006—2008年高考理工类本一上线率分别是5.26%、0.97%、1.83%,比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低1.81、 5.11、3.85个百分点,在全市25所重点中学中分别排第12位、第21位、第16位;本二上线率分别是16.28%、5.42%、8.16%,
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62、11.43、7.46个百分点,在全市分别排第10位、第19位,第17位。文史类本一上线率分别是3.5%、0%、0.7%,比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低0.1、2.2、2.1个百分点,在全市分别排第8位、第22位、第17位;本二上线率分别是8.26%、3.16%、3.77%,比全市平均水平低3.31、6.27、6.34个百分点,在全市分别排第12位、第20位,第16位。2008年,本二以上上线人数位于全市前列的学校,威县榜上无名,单科分数第一名的学校没有威县,总分文科前十名的学校没有威县,总分理科前二十名的学校也没有威县。所以,造成一些家长被迫无奈、舍近求远将子女送到南宫、冀州、枣强、邢台、衡水等地学习,造成优秀生源严重流失。2007年,中考公助生1060人(425分以上),实际在威县就读的只有288人,特别是151名优秀生(500分以上)只有8人留在了威县;2008年,公助生1200人(450分以上)实际只招收了362人,268名优秀生(500分以上)只招收了12人。我们不要怨家长,只能怨我们的高中教育不争气。据了解,我县每年到外地上高中的优秀学生约计1000人,也就是说从高一到高三,我县有3000名左右的优秀生在外地读高中,按每年每生在外地求学的学费6000元计算,仅学费一项就要花费1800余万元,这还不算生活、住宿、看望学生的路费等其它费用。同时,学生在外地求学牵涉了家长很多精力,造成了诸多不便。看到以上所有数字后,我感到如坐针毡。到威县工作三个月以来,
在考虑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镇建设的同时,我也一直在考虑着威县的高中教育,考虑着怎样扭转威县高中教育的被动局面,考虑着怎样让老百姓放心满意。今年的人大、政协“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高中教育,充分说明高中教育问题已成为广大人民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重点问题。同时,威县的在外工作人员也非常关心家乡的教育发展,对我县高中教育的落后现状感到担忧,一直期盼着高中教育能早日实现振兴。所以,我们作出振兴高中教育的决策部署后,得到了威县在外老乡的一致赞同和大力支持。以上这些,充分说明我们的高中教育已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再不抓高中教育、不振兴高中教育,我们就无法向全县父老乡亲交待,也无法让在外工作的老乡放心。
第二,振兴高中教育,是提升威县整体教育水平,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几年,威县的基础教育有了一个大的改变。但是,高中教育始终落后。高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延续和提升,在整个教育链条中处于承上启下、开创未来的关键环节,是基础教育的“龙头”。同时,高中教育阶段还是学生由少年成长为青年的阶段,是人生面临重大转折和抉择的阶段。一名学生上了一所好高中、受到了好教育,就可能会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人生的前途就会一片光明;如果高中办不好,可能上一所一般大学,人生就会不一样;学校
再差一些,可能就考不上大学,人生就更不一样。所以说,这个阶段是人生重大转折和抉择的阶段。还有,接受过良好高中教育的人,品行会得到修炼,知识会得到丰富,能力会得到提升,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一名高中毕业生,即使没进入大学,也能够成为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有用人才。然而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我县的小学、初中基础教育比较扎实,但高中教育是我们的一个“短板”。因为这个“短板”影响和制约了我县的整体教育水平,也使不少学生失去了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从目前在外地求学的学生来看,一般是家庭条件较好的,那些家庭条件差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能就会因为不能接受良好的高中教育而失去升入大学的机会。可见,高中教育对一个地方教育的发展,对一个人的成长进步非常关键、非常重要。
第三,振兴高中教育,是吸引人才、聚集人气、提升威县形象的重要途径。我县是人口大县,在全市位列第二;面积1012平方公里,在全市举足轻重。但实事求是地讲,我县既不是人才强县,也不是教育强县。我们的高中教育质量、高考升学率与我们这个大县称号很不相称。教育也是一个地方的“名片”,是一个地方吸引人才、聚集人气,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方面。衡水、冀州、武邑、枣强等一些市县经济并不发达,但是知名度很高。就是因为这些县市教育搞的好,从而提升了知名度、美誉度。如果我们的高中教育能够全面
振兴,每年能向清华、北大、复旦等全国知名大学输送一批优秀毕业生,我县就会吸引周边县市优秀学生前来就读,威县的知名度则会大大提升,必将为威县聚集人气、带来生机;反之,高中教育办不好,优秀生源被挖走,就失去了人气,也损害了威县的形象。前段时间,我县在外工作的老乡——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文学回乡省亲,他虽然是部级干部,但对家乡非常关注,几乎每年都要回威县来。我在南宫工作时还接待过他,他对南宫的感情也很深,每次回家的时候都要到南宫的母校去看一看,就是因为他是在南宫上的高中、考的大学,跟他母校所在的地方产生了深厚感情。通过这件事,我的感触很深。要使我们的后代增强对威县的感情,就必须把高中教育办好,让孩子在威县上高中、考上大学。同样,我们的高中教育办好了,将来我们培养的学生不管他是不是威县人,只要是从威县高中走出去的,他会时常挂念母校、挂念威县,关注威县、支持威县。所以说,办好高中教育不仅在教育本身,还能为威县吸引人才、聚集人气,提升形象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四,振兴高中教育,是推进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教育兴则百业兴,教育强则威县强。目前,我县还很落后,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140个县市中排第135位。面对这样的经济实力,我们感到压力很大。为实现威县的跨越式发展,我们提出经过3至5年的努力,
进入全省前100名的奋斗目标,全县财政收入达到5个亿,任务非常艰巨。但是,实现威县跨越式发展,千条万条还得靠人才,靠高中教育培养孩子上大学,学成归来建设自己的家乡。今年,我们将威县的本科毕业生几乎都安排了工作,还安排了200余名师范类大专以上毕业生到基层中小学任教。今后,我们还将采取多种措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回威县工作,为改变威县面貌做贡献。
总之,振兴高中教育,是众的呼声,是社会各界的期盼,是威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精力和干劲凝聚到振兴高中教育工作任务上来,同心同德、策力,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二、发挥优势、振奋精神,增强振兴高中教育的信心和勇气
虽然我县高中教育比较落后,社会反映强烈,但威县一中是一所有58年建校经历的老牌学校,是改革开放初期为数不多的省级重点中学,曾经培养出了国家海洋局局长张登义、解放军总参谋部少将刘春先、省教委副主任安效珍等为代表的佼佼者,在北京和省市工作的老乡中,不少是威县一中培养出来的,可谓桃李满天下。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投入力度的加大,学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全面振兴高中教育有着诸多优势和条件。曾说:“我
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以增加我们的勇气。”同样,我们在落后的情况下,也要看到我们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信心。我们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有一支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据了解,我县高中师资力量与周边县市比并不薄弱。目前,我县一中在校生是3500人,现有高中专职教师28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教师103人,中级教师68人,高级教师46人,特级教师6人,集中了一批名师,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勤奋敬业、实绩突出的教师队伍。通过这些教师的积极努力,我县高中教育也取得了一些成绩。2008年,我县理工类语文平均分数是88.7,位于全市第八名;数学平均分数是71.8,位于全市第九名;英语平均分数是93.9,位于全市第十名;理综平均分数是156,位于全市第七名。这说明我们师资队伍是具备担当振兴高中教育重任的基础和条件的。
第二,有良好的硬件条件。客观上讲,办学条件对教学质量会产生一定影响。我县的一中、二中都是省级示范性高中,一个县有两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在全市仅有威县、邢台县、巨鹿三个县。县一中的教学楼、逸夫科技楼、实验楼、宿舍楼、多功能餐厅等基本服务设施都不错,天文观测台、多媒体教室等先进教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县二中设施齐全、功
能完善,有花园式优美校园。应该说,我们的硬件条件比周边一些先进学校并不差,完全能够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完全具备培养优秀人才的必要条件。
第三,有基础扎实的初中教育。高中阶段的教育是建立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的。近年来,我县初中教育教学成绩在全市都处于先进位次,特别是作为初中教育的龙头——威县二中,升学率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刚才,几所初中学校校长作了表态发言,要把优秀初中毕业生送到一中、二中去。同时,县委、县政府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把优秀学生留在威县。但我们必须向社会郑重承诺,我们要用最优越的环境留住生源,用最科学的办法严格管理,用最精干的老师精心培养。
第四,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威县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人民众对教育的期望,远远超过其他领域。现在人们见面,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孩子。虽然初中在校生在逐年减少,但高中在校生却明显增加,我县高中在校生从2001年的800人增加到2008年的2140人。目前,尽管社会各界对高中教育有意见,但是依然充满期待、关心和支持。经过走访调查,广大干部众对威县的高中教育很关心、很关注,都在为威县高中教育的振兴出点子、谋良策。这次提出振兴高中教育,各级各部门也都体现出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人
力、环境、收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所以说,振兴威县高中教育有着坚强的社会基础。
三、围绕目标、明确要求,采取有力举措推动高中教育振兴
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四大班子认真研究,确定了振兴高中教育的目标,即: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扭转被动局面,三年实现高中教育的全面振兴。具体讲,就是从明年开始,威县高中教育的高考本二上线率每年在全市前进三个位次,2008年是第15名,到2012年要进入全市前八强。实现这一目标,按部就班不行,四平八稳不行,常规战术也不行。要出奇制胜,用超常规的措施、超常规的力度去做。以上这个口号不仅是对威县高中教育提的,也是对各级各部门提的,各部门的工作也得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大见成效,三年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就如何振兴高中教育,我提以下几点要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