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马克思读书笔记
【篇一:保卫马克思读后感】
浅读《保卫马克思》 ——苏良 c61214024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保卫马克思》是一本论文集,主要包括费尔巴哈的哲学宣言、论青年马克思、矛盾与多元决定、关于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等。作者阿尔都塞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研究者,在本论文集里针对1960年代苏联政治波动导致的世界无产阶级思想“浩劫”写的一系列论文。
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在历史方面,阿尔都塞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当苏共20大召开后,斯大林受到了批判,苏联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决裂,这些对法国共产党的冲击很大。法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到50年代,深受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影响,斯大林主义在党内盛行,被教条主义所支配,失去了斗争的方向。在理论思想方面,哲学家思想被束缚,各种言论被扼杀,社会处在迷茫混乱的状态之下,法国共产党先是被教条主义所支配,,党的很多理论家感到迷茫。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处于迷茫的状态,对情况不了解,甚至荒废了大把的时间在阶级斗争上,没有阅读过成熟时期的马克思著作,在当时混乱的状态下马克思的著作也被当成是一种意识形态来看待,他们在把以前所信奉的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视为教条主义和形而
上学完全抛弃后,又轻率的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学说的解释。为此,阿尔都塞呼吁“必须从复习基本知识开始”,力图按照马克思的思想而思想,必须去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
阿尔都塞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被歪曲,并且不断被侵蚀,发出了要保卫马克思的号召,必须要坚决批判人道主义的错误,他认为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势必会混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资产阶级哲学意识形态的原则区别,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它产生的伟大革命意义。反对教条主义,主张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教条的理论框架中解脱出来。为了使马克思主义的真实内涵得以体现,阿尔都塞举起了保卫马克思理论的这面大旗,开始回应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保卫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通过分析意识形态与科学两种对立形态上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第二,对马克思主义是“反人道主义”的分析;第三,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扩展;第四,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矛盾与多元决定学说的分析。本文主要针对第一部分尝试进行解读,其他的三个部分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够全部看懂。
“意识形态”和“科学”是贯穿《保卫马克思》全书的两个基本概念。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本书中阿尔都塞对此作了大量的分析,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思想是科学的,而过去却把马克思的科学思想划到意识情态领域中。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面临的主要危险不是来自资产阶级对其的攻击与误解,而是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内部的马克思主义者思想的不坚定,阿尔都塞因此提出了马克思的思想存在认识论上的断裂,并且划分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阶段,把马克思的思想分为意识形态阶段与科学阶段,意识形态阶段指得是1845年之前的受黑格尔、费尔巴哈深刻影响着的青年马克思阶段,在马克思思想逐步成熟,并迈向新的领域这一时期,阿尔都塞称之为科学阶段。阿尔都塞虽然用意识形态与科学对立来说明马克思的思想分期,但这种对立也不是说绝对的,还带有一定的辩证彩。科学和意识形态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理论和实践也常常被同时利用,要让科学和意识形态截然分开还是带有相当的难度。他说纯粹的理论实践是不存在的,任何科学在其历史过程中不可能由于上帝的恩典而永远不受唯心主义的威胁和站污,即不受包括它的各种意识形态的威胁和站污。
科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阿尔都塞认为这两种观点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个“总问题”,总问题就是在思想的内部揭示了该思想的各个论题组成的一个可观的内在的联系体系,也就是决定该思想对问题作何答复的问题框架。某种思想按什么方式存在着,决定着思想的本质和特征,任何素材是可以进行加工的,整理出需要的方式,这就要求对思想的总问题给与把握,意识形态与科学的对立就是其总问题不一致,相互排斥。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的逻辑形式,意识形态并不以真实的方式反映外部世界的状态,而是以虚幻的想象来反映外部世界,营造虚拟的氛围,它存在于社会历史当中,但它却没有反应历史真实的状况,并没有起到历史的真实作用,并且为统治阶级所利用,作为麻痹人们精神的工具。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像机中一样倒现着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的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象在眼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物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2〕科学就截然相反,科学是建立在对社会历史真实反映的基础之上的,它同意识形态坚决的决裂,科学所反映的都是真实存在的,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认识。
阿尔都塞主张“科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思想观点,就是要阻止人们把马克思的科学当作整脚
的教条,恢复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把科学和意识形态对立的原则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而非意识形态层面上的认识,因而他要求把一切非科学的因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清除出去,把他认为是属于意识形态的东西都予以排斥,凡是科学的东西都加以捍卫。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遭到攻击的时候,必须起来保卫马克思的思想,同马克思自己认识到的那样,把它思想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内容加以剔除,跟意识形态划分清楚界限,更好的把握马克思思想的总问题,借助认识论断裂对马克思蜕变后的思想给与保卫。阿尔都塞指出,只有当马克思重新确定了一个系统向世界提问的新方式、新原则、新方法,即新的理论总问题后,马克思主义才进入科学时期。
阿尔都塞理论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其有些理论观点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但是他们是在西方历史文化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探索和理论建构,包含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新变化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其理论的超越点,对于我们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形态具有重要价值。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的保卫夹杂着个人因素,个别方面甚至是对马克思的修正。阿尔都塞
反对当时马克思主义理论阵营内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和实证主义态度,认为这样做并不能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地回应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从理论上保证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这些观点是符合马克思发展需要的,他的理论探索也是有价值的、合理的,但由于阿尔都塞没有解决好科学和意识形态、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这就使得他没有充分的完成他提出的捍卫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任务。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保卫中发展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在极力维护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和哲学理论的同时,也强调了马克思学说的不足和缺漏,社会的发展有时按照一定的规则、甚至按照思想家们所预测的方向所进行,但实际上社会的发展本身又不断地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个挑战性的复杂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仍然存在危机,“危机所提出的种种要求使我们看到了在马克思那里一直缺少的东西,因为今后我们迫切地需要搞明一自什么是国家、意识形态、党和政治。
【篇二: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2 思想政治教育
余奕
【写在前面的话】
读梅林著《马克思传》,我花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期间反复大概看了两三遍吧!通过这部传记,我对马克思这位伟大的哲学家、社会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马克思对真理的执著,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谊的珍爱、对家人亲情的眷恋等等深深打动着我。在字数限制下,几番筛选过后,选了以下14段做了简短的评价,有些自己试着做了前后内容的总结。不当之处,还请老师多多指教。
【读书笔记】
1.马克思在《青年选择职业的考虑》中写到:“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能够对他们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之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规定了。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
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
20大召开几天 简评:这是马克思的学士毕业论文,在文章中他含着满腔的热血,表达了他作为青年学子对自己、对社会的期待。要以人类幸福作为目标——多么远大的志向!我想这就是成就伟人的第一要素吧!志存高远。对自己有满心的期待,就会用对应的要求来提升自己,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马克思之所以是马克思,也许,就是那份对自己的期待在他心中隐隐驱使,他才能不断前进吧!
2. 不过,据马克思自己说,他在大学修法学课程只是次要的;他认为历史和哲学才是主要的课程,但就是这两门课程他也很少去听讲,而仅仅选修了加勒尔所开的必修课逻辑学。… 作为一个思想家,马克思在大学时代就已经独立地工作了。他在两个学期中所获得的大量知识,如果按照学院式的喂养方法在讲堂上点点滴滴地灌输的话,就是二十个学期也是学不完的。
评:马克思在大学期间是个有个性的学生。不满足大学的点滴灌输,对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采取忽视态度,将重点精力放在自己专攻的兴趣上。这样的读书方式我想才是为了自己
而读书吧,不关成绩之类,而是真真正正地抱着获得知识的态度。可以从中看到马克思心中的那个“魔”正在随着书香而聚集力量,这个向上的青年在踏踏实实地读书中武装自己的头脑。
评:这个年轻人将追求人类幸福镶嵌进他的灵魂里,使他的身体对真理的渴望更加强烈,看社会的眼睛更加深邃。只有那种从心底迸发出来的力量,才能震撼世界。正是因为带着这样的情感,在马克思以后的人生中,他一有机会就为劳苦大众辩护,并在为维护无产者众利益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唯心主义的无力性,也认识到了无序的、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工人运动只能徒增牺牲。
4.黑格尔把国家尊崇为伦理观念的化身,尊崇为绝对合乎理性的东西和绝对的目的本身。因此他认为国家对个人具有无上的权威,而个人的最高义务则是成为国家的一员。这种国家 武汉大学
学说极其适合普鲁士官僚的口味,因为它使查究“煽动者”这样的罪恶行为也蒙上了光彩。他虽然认为各统治阶级有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地参与统治的必要,但是这也要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评:黑格尔在哲学方面贡献突出,可是在社会历史问题上就无法超脱。他的绝对精神,把国家作为真正的目的。作为“纯有”的虚无,精神表现于自然中,显示给人的虽然是自然的美,但是缺乏意志和自由。生命表现了绝对精神的有限自由,躯体受它的意志的支配,但它受制于大自然,受制与个体的局限性。人有理性,能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但是人和绝对精神还有很大的距离,只有靠绝对精神的引导,投身到建设国家中才能到自己的归宿。只有一个完善的国家,既集聚了每个人的才华,也包容了大自然的能量,使整个世界服从统一意志的需要。国家是绝对的,个人和社会集团都是相对的,最大的限度的自由和大限度的国家力量是一致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