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 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3. 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 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5. 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
6. 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7. 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是指选择的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8. 容选编的时代性原则: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容,使选编的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9. 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10. 社会资源: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11. 探究性教学: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12. 系统性原则: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13. 小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14. 信息交流:是指学前儿童将所获得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交换。
15. 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16. 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儿童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17.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答案的探索过程。
1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既包括教师向区角投放的供儿童自选活动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儿童自由探索的材料,还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儿童投放的材料。
19.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2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也可以称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领域目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2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2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单元目标:是指一个单元的教育目标。在科学教育中,这种“单元”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是“时间单元”,是指在一段时间,所要达到的科学教育目标。另一种是“主题活动单元”,是在一组有关联的科学教育活动全部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2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4. 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25. 操作性问题:操作性问题是一种可以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操作来寻求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直接或暗示地指出,应该怎么样利用科学材料去得到问题的答案。
二、填空题
1. 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容。
2. 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
3. 按教师指导程度,以及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将专门的科学教育活动分为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和偶发性活动等 教育观察法的基本步骤
4. 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5. 把青菜、西瓜、桔子、萝卜、香蕉等放在一起,让儿童进行分类:青菜、萝卜等都是蔬菜、西瓜、桔子、香蕉等都不是蔬菜,这是二元分类。
6. 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7. 访谈法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 
8. 根据材料的加工程度可以将材料分为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和自然材料
9. 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10. 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往往和识字教育紧密结合。
11. 教师在指导学前儿童观察事物的同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在学前阶段,主要是学习顺序观察法法、比较观察法和典型特征观察法。
12. 教师在指导与实施散步活动时,制定的活动计划,要粗而灵活
13. 科学技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是认识功能,第二是生产力功能。
14. 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包括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组织资源、人力资源。
15. 科学教育活动过程是儿童重演科学家科学探索活动的过程,所以要创造条件,组织儿童通过各种实践来学习科学。
16. 科学教育活动中学前儿童的活动包括讨论活动操作活动、发现活动三种。
17. 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 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18. 科学教育选编的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
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容选择的启蒙性要求。
19. 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20. 科学区角活动的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21. 理论性问题是一种需要高度的理论来解答的问题,或者是它的答案相当复杂,孩子无法真正地理解。
22. 美国的2061,这是一个容广泛和全面的科学教育改革计划。 
23. 墨子对小孔成像的解释,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科学解释,比希腊的欧几里得还要早一个世纪。更具有价值的是,墨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在世界科学教育史上是首创。
24. 评价者事先明确观察行为和事件的类型,等候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并作记录,然后进行分析的是自然观察评价方式。
25. 区角活动包括制作创造类和游戏性区角活动等二类。 
26. 区角活动中材料和设备的设计是关键,在设计材料和设备时,除了在性能上安全可靠等要求外,还应考虑以下几点:材料的层次性、材料的新颖程度、材料的易理解性、材料的丰富性、材料的探索性。
27. 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1) 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2) 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3)父母参与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28. 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低幼文学作品等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的一种方法。
29. 问题测试是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直接进行回答,即由评价者提出问题,被评价者回答的方式进行。 
30. 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了“科学”、“社会”、“语言”、“健康”、“艺术”等五大领域,并提出了相应的领
域目标。
31. 信息交流是指学前儿童将所获得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交换。
32. 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探索性、材料的可操作性、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等。
33. 选择种植、饲养的容时,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动植物本身的特点来进行选择。
34. 学前儿童的认识常常不符合事实或科学的理解,因此他们的理论常常被称为幼稚/天真理论。
35.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36.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37.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容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第一是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观;第二是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观;第三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
3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包括物理学习环境,也包括心理学习环境
39.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容选择与编排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1)是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容;(2)是采用单元式选编容;(3)是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选编容
4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容: 一是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二是对学前儿童发展的评价。
4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是:(1)评价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2)评价是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3)评价是改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依据。
4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一种矫正系统。
43.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观察方法有比较性观察、个别物体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间或性观察、室观察与室外观察等几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