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实践育人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教育观察法的基本步骤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农村 实践 育人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 伴随人类的发展过程, 人对自身及教育的理解和认识都在不断深化。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21世纪, 人的主体性和教育的实践属性越来越显得重要, 实践育人理念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这一理念对于探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对于实践的重视使得学校的实践育人工作得到逐步开展,但是与培养新世纪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育人培养的观念,
以强化德育实践育人和教学实践育人相结合的教育教学要求为重点,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努力推动农村中学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具体而言,主要有二个方面的落实途径:一、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实践育人理念。教学实践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育人的途径和方法之重拳。
二、是通过德育实践活动落实实践育人理念。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德育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育人目标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及行为方式。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基于通过德育实践活动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育人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来完成此课题。2、课题界定: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是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实践活动是育人的生命。实践育人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就是通过实践性活动对学生德育过程施加外在的影响,使学校教育达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目标,通过内外的交流互动而起到积极有效的教育作用。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把"实践育人"界定为:以实践活动为基本活动形式,在德育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情趣,形成健康人格;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标的确定,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关于育人理念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外这一理念较多的运用于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且具有一定的历史。近年来,国内高校也开始重视实践中育人这一思想理念,2012年教育部更是颁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借以指导高校的教育工作。而基础教育对此理念的研究较少,但是我们认为,实践教育不仅仅可以在高校展开,中学教育阶段也可以通过德育实践活动和教学实践活动来进行育人。4、选题意义及价值:重视实践育人是现代教育育人的基本要求,实践育人理念不是不要理论教育, 片面强调实践教育;也不是忽视学校教育, 片面强调社会教育。而是要兼顾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 兼顾校内的实践教育和校外的实践教育。在育人过程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当今中国的教育改革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实践育人理念对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一)实践育人理念代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实践育人理念代表的实践思维方式,是一种复杂性思维。它要求从现实出发,从现实的人出发, 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研究教育问题,研究人的发展。人在教育中的发展和完善一定是教师、学生等各种教育要素在特定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实现。(二)实践育人理念代表一种新的教育观实践育人理念把实践观运用于教育学,
体现一种新的教育观。它立足于人的实践本质、遵从教育的实践属性, 致力于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探求教师学生发展的多样性、 生成性和开放性。(三)实践育人理念预示一种新的育人模式因为实践为各种理论、各种因素提供了共处的空间, 随着实践的展开再次为各种理论和因素提供了共处的时间。在各种实践要素碰撞融合的过程中, 主体和客体统一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知行脱节的问题、学校和社会分割、德育实践活动与教学实践活动目的不一致的问题都可以到解决办法。此课题的研究在于理论与实践、教育实践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它重在先进教育理论引领下的实践研究,对于将实践活动落实到育人环节具有重要意义。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1、课题的理论依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