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2
行政文化
行政科学论坛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人能够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做好事;一个人能够在严格的环境下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在充满诱惑的环境下坚持做好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任辉县县委书记的郑永和,带领辉县人民开山筑路、引水修渠,在极其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大力治山治水,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他曾先后担任过水电部副部长、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等职务。
郑永和的一生为了一个“民”字,为了改变辉县山区面貌,为了老百姓走上脱贫富裕之路,整整奋斗了六十年。郑永和以自己的行动,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形象。在郑书记精神的影响下,辉县乃至新乡,成为一块先进典型辈出的热土———吴金印、张荣锁、裴春亮、范海涛等先进模范不断涌现,壮大了“为民”这支红队伍。
在不断深入挖掘郑永和书记事迹的过程中,了解的细节越多,就越为之感动和敬佩。由此,我萌生了对他从政观、价值观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念头。
一、郑永和书记的价值观
“为民、务实、担当”这六个字,可以说是对郑书记价值观最好的总结。他的“为民”体现在太行山巅巨石上的“人民永和”四个大字的内
涵中;他的“务实”体现在不畏山高路险,踏遍太行山八次踩点北干渠选址的汗水里;他的“担当”体现在五次请命中央希望撤销卫河合河滞洪区修建的决定的字里行间。
首先,郑永和“执政为民、务实担当”的一生是与他幼年的境遇密不可分的。郑永和切身体会到贫穷给他和家人带来的艰难。出生在辉县拍石头乡四里场村的郑永和,早年由于家境过于贫苦,母亲饿死在家里,父亲死在街上,而他的几个兄弟则先后都在郑永和很小的时候没了踪影。幼小的郑永和靠着父老乡亲的接济长大,这使得他始终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深深感恩养育自己的乡亲们。郑永和看到了老百姓在战争年代所做出的牺牲,促使他在1944年毅然参加了革命队伍,参与了辉县一带太行山上的游击战。他目睹了山区人民为了全国的解放,把自己儿子推向敌人的口,为的是换下敌人刺刀下八路军烈士的遗孤。残酷的战争使郑永和更加感受到军民一心的深厚情谊。
郑永和1947年2月入党,从此,他与辉县众有了再也割舍不掉的“脐带”情。新中国成立后直至郑永和离世,他从区长到区委书记,从县委农工部长、县委书记到水电部副部长,即使在离休之后也没有停下“为民担当”的脚步。从入党的那天开始,为了辉县老百姓的生活,他整整奋斗、奔波了60年。辉县的老百姓经常说,郑书记是最了解俺辉县的乡土民情的,是最了解俺老
———纪念郑永和书记逝世十周年
郭婧
毕业十周年为人民谋发展实干担当60年
6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